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C: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 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D: 《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
2、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市气象局预计2019年冬季会出现降水偏多、平均气温偏高、阶段性低温。(“低温”质加“的现象”) B: “双11”临近,公安部门建议市民提醒家中长辈,切勿不要点开来路不明的短信链接。(删去“切勿”) C: 通过一天三条稿件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向全国人民展示佛山的美丽乡村、教育风采以及全城学习的成果。(“向”前面加上“我们”) D: 一年一度的秋色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佛山韵律·秋醉岭南”的欢乐祥和氛围,还共享到佛山社会经济文化创新发展成果。(把“感受到‘佛山韵律·秋醉岭南’的欢乐祥和氛围”和“共享佛山社会经济文化创新发展成果”位置反过来)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肃遂拜蒙母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B: 但微颔之 唯闻女叹息 C: 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D: 尝射于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4、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B: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 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
5、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B: 2012年2月,林书豪引领纽约尼克斯队豪取7连胜,并打破多项联盟记录,这让此前赛事成绩平平、鲜为人知的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C: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 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李思哲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烂熳màn 管束shù 解剖pāo 匿名nìB: 诘责jié 绯红fēi 庶母shù 广袤róu C: 粗劣lüè 粗鄙bǐ 禁锢gù 浸满jìn D: 不逊xùn 弥补mí 滞留zhì 尴尬gà |
7、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上的街市》运用想象和联想的修辞手法,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B: 花香并不浓郁,简单地萦绕在树旁,也算是沁人心脾了。可以毫不开玩笑地说,它承载着特别的记忆——梦境一样的花香里,却忆起夏日里的往事。(加点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形容词、形容词、代词、名词) C: 感情色彩和其他三个词不同的一项是(d)。a伟大 b傲慢 c幸福 d乐观 D: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篇幅短小,结构单一,想象丰富的特点,蕴含哲理性和讽刺性。 |
8、 |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洛《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 A: 国民革命北伐 B: 朱、毛会师井冈山 C: 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 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
9、 |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涡行摸索。B: 我是你雪被下古连的胚芽。 C: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 D: 我是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
10、 |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茶道从茶出发,及于世间一切,日本的建筑、美食、文化、器物,莫不受其影响,日本文化借由茶道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②茶道不仅仅是“道”,它还是审美,是情趣,是生命体悟的过程。③这是顿悟的美感。④文学巨匠川端康成在所宿旅馆醒来,看着桌上插的海棠花正艳丽地盛开,大吃一惊:在我沉睡的时候,海棠未眠,竟然寂寞地开着。⑤茶道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日本人的文化。 A: “器物”是名词,“竟然”是副词,“及于世间一切”“艳丽地盛开”是偏正短语。 B: “日本文化借由茶道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这个句子中,“茶道”作宾语。 C: “茶道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日木人的文化”一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D: 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⑤④③①。 |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3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首句中的 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2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 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 “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 3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此人怎样的心理。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 ②动心忍性________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 (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3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列举了六个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为下文的论证奠定了事实基础。 B: 文章第①段在列举事例后就事论理,指出人在接受大任之前,必须在“心志”“筋 骨”“体肤”“身行”“心、性、能”等方面都经受一番磨炼,才能成就大事。 C: 文章第②段由反面到正面,由国家扩展到个人,来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D: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张 浩
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②同志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并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的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以优秀研究成果促进社会进步,又要做到德为人先,用明德引领风尚。
③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做人与做学问统一起来,赢得了广泛社会赞誉,但也有极少数人存在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问题。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脱离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甚至有的剽窃他人成果。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往往会引起社会关注,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的是培根铸魂的工作,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神圣使命,其言行对社会有很强的影响力。而且,名气越大,肩上的责任就越重。大学问家之“大”,既在于以其学术成果启发思想、推动工作,更在于以其道德情操和高尚人格引领风尚、烛照人生。
⑤明德,首先要明大德。个人的学术理想只有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树立起这样的志趣:“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志存高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博大的人民情怀,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成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
⑥明德,体现为勤业精业。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事实证明,真正的学问都是潜心琢磨而成的,真正的精品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凡传世之作、千古名篇无不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甘愿为自己的学术理想耕耘一生,才可能创造出有益于社会的成果。
⑦“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在某种程度上,作品和学问就是作者人格与人品的自我宣示。作品要塑造人心,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以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郑德荣为代表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让我们不仅见识到高水准的学术成果,而且见证了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 1 )下列对第⑤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①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②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③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④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⑤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⑥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⑦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⑧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⑩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⑪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1 )选段有关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简要概括。请以“别样的青春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