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曲江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汤姆,索亚历险记》“铁钳甲虫戏弄小狗”的故事中,汤姆觉得去教堂做礼拜若能碰到点新鲜事儿还是挺有趣的。
B: 《范爱农》一文中的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日本留过学,但他们在对徐锡麟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持不同意见。
C: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阻于火焰山,土地交代了此山的来历,说是当年大圣“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
D: 《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野猪林,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则消息报道的时间有先后,通过对比阅读能了解同一事件的进展情况。
B: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虽然短小,但叙述层次清楚,介绍了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同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等内容。
C: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横渡”等词语体现出了人民解放军英勇豪迈的气概。
D: 新闻强调“用事实说话”,本课的两则消息就遵循了这一原则,除了客观报道解放军的渡江情况外,没有涉及其他内容。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年以来,中国股市气冲斗牛 ,广场舞大妈纷纷转移战场,杀入股市。
B: 梧州市通过搭建德育教育实践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品质。
C: 《奔跑吧,兄弟!》热播以来,广大中小学生对该节目的热衷程度可谓迫在眉睫
D: 南广铁路的豁然贯通 , 给梧州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4、

下列语句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B: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秋天游戏在鱼船上。
C: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年,“电子钱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人类使用钱包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千年前,如今却渐渐被手机代替。
B: 王晓光是个典型的“数学迷”,只要钻进那复杂枯燥的方程式里就觉得其乐无穷,从来不知疲倦。
C: 郑州火车站,其百年历史不仅映衬出中国铁路的风云变幻 , 而且折射出郑州这座城市崛起的沧桑巨变。
D: 绿化树需要经常修剪才能形态完美,如果不修边幅 , 则枝叶参差不齐,既影响美观,又阻碍人们视线。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 小说一般有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三个要素,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
C: 《芦花荡》是我国现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
D: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本单元我们还学了他写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7、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B: 风光秀丽的花果山,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C: 正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D: 改革开放30年来,连云港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社会事业蓬勃兴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8、下面句字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俯身倾耳


A: 衾拥覆
B: 以是人多书假余
C: 计日以还
D: 生乡人子谒余
9、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piāo)悍 取(dì) 浮(zào) 相形见(chù)
B: 溅(bèng) 愧(zuò) 招(lái) 味同(jué)蜡
C: (pǔ)育 (cì)候 (pāng)沱 (mò)然回首
D: (guān)巾 果(fǔ) (jí)梁 心宽体(pán)
10、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
A: 问询 寤寐 落英缤纷 因式象形
B: 珮环 箬篷 佁然自乐 辗转反侧
C: 篁竹 叹惋 蒙络摇缀 阡陌交通
D: 篆章 溯回 悄怆幽邃 袒胸露乳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1 )试品析“波撼岳阳城”中的“撼”字的艺术效果。
( 2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注释】①味:香气。②逼:迫近,接近。③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④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⑤瑞:吉,善。⑥兼彩:兼有各种颜色。⑦名:说出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称瑞耳 ________

②莫能也 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善绘者以意取似

( 3 )文中作者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即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方法,意在揭示兰的________品性。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1 )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 2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 3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4 )第二段有一处写的是作者的想象之景,请摘抄下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的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 “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略有删改)

( 1 )阅读原文④-⑩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

( 2 )结合语境品析第⑦段中。“眉色飞舞”一词的妙处。

( 3 )“最最简陋的功夫戏”指什么?为什么“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却能演绎“最最快活的童年”?

( 4 )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为什么“我”却无从寻觅了?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四、写作(分值:60分)
在疫情期间,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自豪、欣慰、幸福,也可能是悲伤、震惊、无助……请你回忆一个令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请补全题目。在横线上填入的内容,应是发生在短暂时间内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宣布解除隔离”“检测体温”“接到电话”“默哀”……

②字数不少于 600 字。

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非主流(∥?)啥玩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