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沽源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对年龄有不同的叫法,如七八岁换牙的孩童称为“始龀”,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称为“弱冠”,八九十岁的老人可称为“耄耋”老人。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光,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周亚夫军细柳》就选自《史记》。
C: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D: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2、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 。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 ,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 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 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3、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 读《朝花夕拾》可以了解鲁迅从青年到中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C: 《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反映了家庭教育问题。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4、

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年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B: 中考和高考评卷工作中已经采取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C: 中国驻马大使批评一些西方媒体在马航事件上散布谣言、挑拨离间。
D: 雾霾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B: 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C: 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D: 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鲍罗金诺》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急促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B: 《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C: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文中的“阿长”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长妈妈”是同一个人。
D: 《河中石兽》选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该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有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
7、以下诗句不是出自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
A: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B: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C: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D: 世界要是没有光/也就没有扬花飞絮的春天/也就没有百花争妍的夏天……
8、下列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与儿女讲论文义
B: 公欣然
C: 待君久不至,已
D: 相而去
9、从句式上看,“陈胜者,阳城人也”是( )
A: 判断句
B: 倒装句
C: 省略句
D: 被动句
10、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亲爱的敏,当年同窗,我幸得在下的悉心照顾,二十年的友谊我怎会忘记呢,当年分别时你惠赠我一块表,我至今仍然视若珍宝。


A: 同窗
B: 在下
C: 惠赠
D: 视若珍宝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题目。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 )词的上片描述□□生活,下片前四句描写□□场面。

( 2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你结合作品从题材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加以解释。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兄弟争雁

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①昔:以前,昔日。②烹:烧煮。③燔(fán):烤。④讼(sòng):裁决。⑤社伯: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⑥已而:后来,不久

( 1 )试着翻译下面句子。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 2 )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牵入我家的丝瓜花
周桂芳
①邻家院角落里种的丝瓜花,在搭好凉棚后,级级攀登而上,一路牵线而来,爬上高高的院墙,缠上长长的电线,一路牵入我家。细长的触角伸展着,一路向前,有点不牵来就不罢休的架势,活像撒野的小孩,吵着嚷着,牵着爬着,伏着吊着就是要牵入我家。
②一路欢欢喜喜牵来的丝瓜花,呼朋引伴似的,千朵万朵地拼了命地开黄花,真有千朵万朵压藤低的架势。如怀春的乡村姑娘,顶着满头黄花,仰着张张朴素、纯净的笑脸,把千丝万缕的满架绿叶黄花牵到我家厨房的窗前,只等我深情回眸。我家厨房朝西,夏天西晒得厉害,火一样的太阳直晒到天黑,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这一路牵来的丝瓜花,让我每每在锅碗瓢盆间挥汗如雨里染一抹翠绿,沐一阵清凉。喜欢这爬上架,牵到我家的丝瓜花。
③丝瓜花,我熟知的老友。在农村的盛夏,它应是最热闹最常见的风景。房前屋后,田头地边,桥头沟边都是它黄花插满头的倩影,它像活泼的村姑,有着素净的笑脸,有着曼妙柔弱的身姿,有着纤纤巧手,或编织,或缠绕,或爬,或吊,或伏、或牵,或在草垛上,在屋檐下,在泡桐树上,在晒衣服的铁丝线上,它都能风情万种地舞蹈,跳出乡村最热烈最热闹最动人的舞蹈。单一的小朵黄花,开在乡野广阔的林原花海里,实在不起眼,但是它花团锦簇,成千朵万朵地开,那气势,真是壮观,那场景,真是热闹。原来,每一场花事,只要一心齐发,蔚为大观,都是能震撼人心的。
④儿时,母亲每年总是在家门前的水沟边上丢几粒丝瓜籽,浇两瓢粪水,割几根山垴上的狗刺圈着,算是给它安了个窝。过不了些时日,或是一场春雨过后,或是某一个夜晚,它就发芽了,长叶了,抽丝了,牵藤了,开花了,鼓劲似的向上伸展开来,像个撒泼的小子,倔强的丫头,鼓足了劲向上爬。只要能够得着,爬得上,牵得住,缠得牢,它就够上来,爬上去。它爬上屋角高高的泡桐树,顺着母亲拉的晾晒衣服的电线,一路向前,向前,丝牵到哪里,花开到哪里,像撒娇的孩童,比赛似的开花,一朵二朵三朵,一朵接一朵,十朵百朵地开。这边开放那边凋零,凋零的花朵下结下一个个嫩绿的小丝瓜,有如初生的粉嫩的婴儿,让人顿生怜惜之意。要不了几天工夫,门前就挂满了长长短短,或弯或直的绿月亮。这是儿时伙伴们最诗意的比喻。那凋落一地的黄丝瓜花,常被我们这些孩童像珍宝一样,一一捡回来造屋儿玩。那黄黄的,柔柔的,卷曲的丝瓜花,多像母亲打的泡蛋汤或炒的蛋籽儿,我们几个伙伴儿围在一个屋角里,造屋儿,学着母亲的样子,做一个能干贤惠的家庭主妇,在几口火砖扛成的瓦片锅上炒蛋籽儿,打泡蛋汤,有小主妇的满足,有天真无邪的乐趣,有望梅止渴的幸福。那时,农村日子是清贫的,吃鸡蛋是件幸福的事儿。母亲总是把丝瓜变着花样做给我们吃,嫩的就做成丝瓜汤,滑嫩可口,特别是喝到见底的那细细的,亮亮的,滑滑的丝瓜籽儿,最是美味。老得刨不动皮的丝瓜,母亲就加几个辣椒连皮清炒,辣和和,也挺下饭。村里的刚子,有一回在我家吃到母亲清炒的老丝瓜,“啧啧”直叹好吃。因为他家人多嘴阔,吃丝瓜,总是加一大锅水煮,一人分一瓢清丝瓜汤。那时,农村的日子虽穷,丝瓜的味却尽在一锅汤里,因为有你一口,就有我一口,大家都有一口,这样的日子虽穷,汤虽清,却能喝出温暖热气来。
⑤爬得最高的丝瓜,往往蓄的时间最久,因为它爬得最高,摘不够,母亲干脆让它蓄老,做丝瓜种。它高高地吊在泡桐树上打秋千,几场秋风秋雨过后,它就没了颜色,空了皮囊。母亲把镰刀绑在杆子上把它割下来,剖开取籽做种,丝瓜瓤用来洗碗或洗澡。母亲每每说,丝瓜真是个宝呀,不但好吃,吃的时间长,养活一家人,这丝瓜瓤还好用,去污强呢。
⑥“种瓜东井上,冉冉自逾垣,瓜葛相结连,蔓延自登垣。”这首小诗既是对丝瓜的勾勒。乡野的房前屋后,田田畈畈,沟头井边,只要有一口井,有一坯泥,那里就是丝瓜容身之所,扎根之地,哪里有阳光,它就往哪里爬,哪里牵……
⑦我爱牵到我家的丝瓜花。我爱这以丝瓜花为背景的平凡人生。

( 1 )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 2 )分析句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母亲每年总是在家门前的水沟边上丢几粒丝瓜籽,浇两瓢粪水,割几根山垴上的狗刺圈着,算是给它安了个窝。

( 3 )第④自然段结尾“这样的日子虽穷,汤虽清,却能喝出温暖热气来”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又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 4 )文章结尾作者说的“以丝瓜花为背景的平凡人生”,从选文看,以丝瓜花为背景的平凡人生具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阅读孙君飞的《满》,完成下列小题。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 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 1 )根据提示补全情节和“我”的心理的变化过程。

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我________→________,我有些难过→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我________→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然后安然入睡,我________。

( 2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请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

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划线的句子。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 3 )选文第⑧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方法刻画母亲的形象?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性格?
( 4 )选文第⑨段划线处和《秋天的怀念》中的这一段文字在描写类型上有何共同之处?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

【链接材料】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四、写作(分值:60分)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以“本来我可以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转身、离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