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嘉峪关市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 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连接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 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H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紫藤萝 沉淀 琼浆 抚摸
B: 梦幻 茏罩 发端 迸溅
C: 稀零 伶仃 遣憾 瀑布
D: 酒酿 疑望 伫立 喜悦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军当面之敌锐不可当 , 纷纷溃退。
B: 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
C: 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敌人阵地。
D: 夜晚,街上五彩斑斓的霓虹灯看得我眼花缭乱
4、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琐屑 精兵拣政 鸦鹊无声 震耳欲聋
B: 怯懦 忧柔寡断 人事沧桑 岿然不动
C: 巅峰 沙漠绿州 不知所措 摇摇欲坠
D: 鼓噪 孤注一掷 蛊惑人心 呱呱坠地
5、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 , 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B: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 , 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C: 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D: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6、下列文中横线处需要补写一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学校,礼堂,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正在进行。

围绕“未来智能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诗人”这一辩题,正方代表率先发言:“以后人类诗人将被机器人诗人所取代。机器人‘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已经出版了。这说明机器人通过学习,可以迅速地掌握写作诗歌的本领,创作出大量合辙押韵的诗歌。”

“不可能!机器人诗人是不可能取代人类诗人的!机器人写诗,不是创作,只是套用和拼凑已有的诗歌。________________”。

双方队员唇枪舌剑,我完全被吸引了。是呀,人类会被机器人取代吗?我陷入了沉思……

A: 这就像条件反射一样,训练多了也就会了。
B: 这就像鹦鹉学舌一样,说得再好,也就是模仿。
C: 这就像熟能生巧一样,只有多加练习才能写得好。
D: 这就像邯郸学步一样,一味地模仿,以致四不像了。
7、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这几年,湖北黄冈援疆八十三团的民生工程、产业调整等工程随处可见,援助资金已达2600万元左右。
B: 为帮肺癌晚期的老父亲实现游北京夙愿,28岁的湖北黄冈英山女孩胡雪莹辞掉工作,推着轮椅带着父亲到北京。
C: 北京街头每天流动数百万辆轿车,而入夜后大部分轿车歇停,但污染物并未有效扩散,让不少市民感到不解。
D: 学校经常性的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8、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①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
②最温暖的,是纯洁无瑕的真挚感情;
③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④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

A: ④②③①
B: ①②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④②①③
9、

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菜(wā) 酝(niànɡ) 奋(kànɡ) 忍俊不(jīn)
B: 溅(bènɡ) 清(chénɡ) 形(jī) 惟妙惟(xiāo)
C: 琐(xiè) 地(ké) 发(ménɡ) 中流柱(dǐ)
D: 嫌(wù) 阔(chuò) 招(lái) 销声迹(nì)
10、文文编辑“小说悦读”栏目,你想在她的阅读感言中加一句,最适合的是( )

翻开语文书,走进小说天地,我见到了一个个鲜明的少年形象。有月夜沙地守护瓜田的小闰土,____________,还有课余林中朗读《万卡》的李京京……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不忘。

A: 有夜晚苇塘护送女孩的杜小康
B: 有杜小康夜晚苇塘护送的女孩
C: 有夜晚芦荡寻找鸭群的杜小康
D: 有杜小康夜晚芦荡寻找的鸭群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约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是 非 木 柿

(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 3 )请结合第②段原文至少两个具体词语,分析作者是如何把讲学家塑造成“目中无人、狂安自大”的。
( 4 )下列四张示意图,最符合老河兵对河中石鲁应“求之于上流”的原因分析是( )
A:
B:
C:
D:
( 5 )下列古人的四句话,与《河中石兽》说明的道理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道虽迹,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C: 见闻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亲行焉。
D: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

白龙

①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如果把人类文明比作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

②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回响。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精神的复杂性,标志着我们共同的先辈曾经抵达过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它对人心的理解和体恤,犹如一双越过时空的温暖臂膀,环住一个个困在冰冷湖面的灵魂。它以锐利的穿透力,让那些只知和现实讨价还价的人们,懂得什么叫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什么叫思想的力道和思考的痛感。

③然而,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那似乎是一个和我们置身其间的世界相平行的空间,独立、缥缈而易碎,一个电话或者微信的侵扰,就能迅速把我们拉回现实。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而现在,对于奔波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仅仅闭门恐怕是不够的,只有在静谧无声的夜晚,待一天的工作结束,关上手机,才能翻开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捕捉来自遥远时空的细弱声响。那个高处的世界并不许诺我们具体的好处,但入得其门,就会产生一种“只有高贵纯洁心灵能够感受的欢愉”。

④正如登山需要阶梯,进入经典作品的世界同样需要拾阶而上。经典作品中的主题,一般历千载而不变,充满泛着古老铜绿的端庄大词,诸如民族和命运、历史与兴衰等等。理解这些主题是困难的,需要借助思想的阶梯。有时,通过一部经典去理解另一部经典,方能参透义理之精妙,醉心于云蒸霞蔚的经典意象,比如国学上“以传注经”的传统就是如此。有时,理解经典也需要人生的准备。正如陈年老茶需要用沸水才能浇出厚重余味,理解经典也需要我们用老水手般的人生阅历,用经久不息的温热内心,浇开经典作品中只属于独特个体的专属气息。唯其如此,方能找到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让经典的鉴赏者代代不绝。

⑤经典会让人变得谦逊,因为见识了大海而更懂得什么叫沉潜往复,登上了群山之巅而更能体会山花的璀璨只若指间流沙。而愈了解人类精神的由来和思想的系谱,人们才会愈发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从而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

( 1 )本文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选文第③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在选文第④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理解经典?
( 4 )在互联网时代,有不少同学热衷于阅读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觉得这些比经典作品要通俗、有趣、刺激。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廊·亭·桥

陈从周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

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月。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着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

( 1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①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 2 )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 3 )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只蝗虫并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但一场蝗灾会摧毁整片土地。

一只蜜蜂采不到多少蜜,但一箱蜜蜂采到的蜜能装满很多罐子。

一只牛羚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成千上万只牛羚迁徙却是非洲最壮观的景象之一。

一次行动并不能让你接近你的目标,也不会特别引人注目。

孤立地来看,这似乎不值得付出努力。但是,如果把一个行动和几十个、几千个持续不断的行动相加,你就可能改变世界。

——《蝗虫之灾》[澳洲]达伦·波克◎陈荣生译

读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不得少于16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别了秋,忘记那容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