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哈尔滨市第三十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秀(qí) 烂(màn) 退(kuì) 深痛疾(è)
B: 形(qí) 婆(suō) 甲(zhóu) 坦荡如(dǐ)
C: 教(huǐ) 临(pín) 不逊(xùn) 惟妙惟(xiào)
D: 嶙(xún) 黑(yǒu) 留(zhì) 目伤怀(chù)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本政府理直气壮地决定购买钓鱼岛,妄想将钓鱼岛“收归国有”,这些举动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B: 隋唐陶俑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中以唐三彩为最。
C: 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 , 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D: 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幼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台湾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是千千万万海外游子梦寐以求的最终_____。

②有的书可供一读,有的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_____消化

③从他那一面看来,(我)是一去之后,______了。


A: 结局 审查 销声匿迹
B: 归宿 审查 杳无消息
C: 结局 审察 杳无消息
D: 归宿 审察 销声匿迹
4、下面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①壁

辛弃疾

郁孤台②下清江③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④,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⑤,山深闻鹧鸪⑥。

【注释】①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苏省。②郁孤台:在今赣州西北田螺岭上。③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京师。⑤愁余:使我发愁。⑥鹧鸪:鸟名。传说其啼声凄苦。

A: 这首词从内容上看,属于一首怀古伤今之词。
B: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两句是说向西北方的汴梁(北宋时的都城)望去,可惜被无数青山遮住了视线,表达了对中原的思念及对中原地区长期沦陷未能收复的惋惜之情。
C: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词中的含义是:青山再高,也挡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国家虽然破败,但也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现在常常被引喻成这样的哲理: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因为历史毕竟要发展。
D: 本词的最后两句写到了词人在黄昏时刻听到了鹧鸪伤感凄切的鸣叫声,流露了词人悲观绝望的心态。
5、

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其肉,乃去。

A: 以为噬己也 且:将要
B: 益其声 习:熟悉,习惯
C: 之 蹄:用蹄子踢
D: 其肉 尽:完全
6、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他接着 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
②我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 工作需要数年时间。
③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

A: 讲演 筹办 调配
B: 讲演 筹办 调度
C: 讲述 筹备 调度
D: 讲述 筹备 调配
7、

与上下文衔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新年的钟声雄浑激越,响彻大宇。钟声召唤着天边那新年的第一抹红霞,钟声歌唱着神州大地又一个灿烂的春天,

A: 我们每一颗年轻进取的心灵都被钟声震撼着。
B: 钟声震撼着每一颗忧郁苦闷的心灵。
C: 我们每一颗忧郁苦闷的心灵都被钟声震撼着。
D: 钟声震撼着每一颗年轻进取的心灵。
8、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A: 描写
B: 议论
C: 记叙
D: 说明
9、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讲演的,但是当我听了刚才×先生两分钟的讲演,太漂亮了!(好看,美观)
B: 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 , 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人)
C: 讲演对于我倒不是件难事,然而要不多不少恰好“五分钟”,却使我感到困难。(事情复杂,阻碍多)
D: 人民的作家萧红女士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 , 到头来死在这南国的海边。(为一定目的到处活动)
10、

下列四句话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 用“光尺”测量几十公里长的距离,误差比人的头发还细几倍。
C: 出租车司机们已经从敲竹杠、乱收费上升到参与赌博、盗窃等犯罪活动了,其个中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多捞钱。
D: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1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2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微尘远,山花近

秦锦屏

①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②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③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个忙吗?”

④“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⑤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⑥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

⑦沉默。等待。

⑧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A)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儿
,“啪啪”打火抽烟。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档活儿。

⑨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⑩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⑪(B)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呵,不说别人,就那位黑脸白牙的刘师傅,我认识他也才不到两小时。当时,我在县城里招手问驾摩托车兜生意的他:“黑家洼村怎么走?”他认真打量了我一下,自告奋勇要弃车带路,理由是,那地方路况不好,驾摩托车去危险,不识途的人很容易走岔道,路走岔了,非但今晚回不了城,连个宿住的地方也难找到。他特别强调:“你看看,这天都快黑了,你一个女人家,身上还背着个包……”我见他满脸真诚,便接受了建议,由他带路,当街拦了一辆出租车……哪知,路上遇到这坟包一样意外出现的“拦路虎”!刚才还差点误会了他。

⑫“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⑬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竟也替他们帮腔:“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⑭车子再次启动,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⑮车子颠簸前行,我频频回头。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2日版,有删节)

( 1 )依据提示,梳理文章情节和“我”的情感变化。

________,沮丧焦虑→回村喊人,________→________,愧疚感激 →再次前行,________

( 2 )从划线句A、B中任选一句,分析描写夕阳的作用。

选句________,作用:________

( 3 )依据提示,品析语言。

①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从修辞的角度)

②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摘掉眼镜,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从加横线词的角度)

( 4 )结合全文,探究标题的含义。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间有味是读书

有人喜欢垂钓江边,享受那份心静如水;有人喜欢在旅途中行走,享受如画的风景;有人喜欢在舞场起舞,享受那份欢畅和潇洒。我独喜欢在书海中遨游,享受书籍带给我的宁静和快乐——在书中总能遇到无限的美好和催我前行的动力。

读书能够静心。纷扰的尘世,繁琐的事务,让人心焦躁不安。若抱书在手,聆听作者的美妙故事,感受妙趣横生的语言,瞬间就可驱散心头乌云。特别喜欢一个人呆在房间,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恨不得把所有美好的语言,精美的编排结构,跌宕起伏的情节塑造,都记在脑中!想象着自也化成一支神笔,写下万千文字,被同我一样的读者喜欢。许多闲暇时间我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所以少了人世纷纷扰扰的浸染,少了琐事纠纠结结的苦闷。

读书能够开启智慧。培根在《谈读书》中这样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鲁迅的书让人学会深刻和思考;周国平的书教会人辩证看问题;余秋雨的散文让人心胸大气磅磚旷达辽远;丁立梅的文字使人温暖有情有义——不同的作者传递不一样的感悟,带来不同的心灵震撼,在书海中,智慧被开启,灵魂被升腾。

读书是种享受。工作之余,我时常把自己交给书籍,像一尾鱼自由自在地在书海中游弋。读到开心处就哈哈大笑,读到痛苦处就眉头紧锁……“书卷多情似故人,屐昏忧乐每相亲”!“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每每读书,我总是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而不能自拔,好像跟多年未见面的好友在一起交谈。有书为伴,真的是其乐无穷啊!

读书能够美颜。一个人书读得多寡,从他(她)的外在就可以看得出来。读书人的气质与众不同。一些容貌并不美丽的人,因为长时间浸染在书海里,便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气质风范,如很多老者,暮年时仍然有并乎寻常的年轻容颜和吸引人的魅力,其秘诀就在于读书很多,善于思考,善于修为。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里。”读书的营养价值高过许多化妆品的功效。103岁的杨绛就是最好的明证——岁月只增加了她的年龄,她的容颜和气质却让人难忘和佩服,温婉、浹定、从容成为她的代名词。

书的世界干净、宁静、美好。读书的人会在书中遇到温暖、美丽、温柔、真诚、真情。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道德高尚的人交流;读一本好书就是用一颗美好的灵魂滋养自己的灵魂;常读书,读好书,做幸福的人,享受幸福的生活—人间有味是读书!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 3 )第三段运用了两种论证方法,找出一种并结合文段分析其作用。
( 4 )请你结合本文谈谈读书的方法有哪些?并请说出至少两条关于读好书,好读书的合理化建议,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有理有德亦有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从这个角度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选文第②③④段不能调换位置,请说说理由。
( 3 )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简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善意,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是最触动心灵的情绪;善意,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是沟通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善意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请以“ 的善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自主选择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

③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⑤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迷失在沒有你的世界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