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迸溅(bìng) 怆然(chàng) 忍俊不禁(jīn) B: 瞬息(shùn) 挑逗(tiǎo) 仙露琼浆(qióng) C: 凝望(níng) 哆嗦(suo) 垂垂暮老(mù) D: 忏悔(chàn) 颤抖(chàn) 血气方刚(xuè)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斗殴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 通过老师的辅导,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
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出师表》一文作者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报先帝”和“忠陛下”这六个字来概括。B: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本书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作者吴敬梓,安徽全椒人。 D: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按内容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其中“世家”是历代帝王的传记。 |
4、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B: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被称为“诗佛”,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C: 家父、舍弟、愚见、鄙人、鼎力相助、抛砖引玉、令尊都是古人的自谦之词。 D: 端午临近,八年级的李彬提醒妈妈说:“今年端午节,我们家要多准备一些粽子、香袋、赤豆粥和菊花,我准备邀请几位同学一起过端午节。” |
5、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B: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C: 寓言给人启迪。《黔之驴》告诉人们,不能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到,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愚公移山》启示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D: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指对方;“欲报之于陛下也”中的“陛下”是对皇帝的谦称。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B: 对广西的考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开放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C: 据业内人士估计,仅在我国,未来五年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 《经典咏流传》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它新颖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造成的。 |
7、 | 选出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 ) A: 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风狂舞。 B: 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 C: 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D: 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支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
8、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拽(zhuài) 怏怏(yàng) 吞噬(wū) B: 羸弱(yīng) 告罄(qìng) 虞(yǘ) C: 斫痕(zhuó) 泅渡(qiú) 砭骨(biān) D: 阴霾(lí) 余暇(xiá) 崔巍(wēi) |
9、 | 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B: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藤野先生》一文出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 C: 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 D: 《红星照耀中国》是英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而写成的一本反映中国革命精神的书。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造型 顶粱柱 刻骨明心 隐姓埋名B: 藉贯 沉甸甸 锐不可当 秩序景然 C: 丰硕 紧箍咒 疲备不堪 振耳欲聋 D: 憔悴 逐客令 家喻户晓 进退维谷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1 )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 2 )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首小令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记游松江 吾昔自杭移高密①,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②。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其略云:“见说贤人聚吴分③,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今七年耳,子野、孝叔、令举皆为异物④,而松江桥亭,今岁七月九日海风架潮,平地丈馀,荡尽无复孑遗矣。追思曩时,真一梦耳。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州临皋亭夜坐书。 【注】 ①高密:今属山东,宋时称密州;②垂虹亭:即后文松江桥亭;③吴分:地名,指松江当属吴;④异物:指人已经去世。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①从余过李公择________ ②坐客欢甚________ ③此乐未尝忘也________ ④追思曩时________ ( 2 )下列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歌词闻于天下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 而松江桥亭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C: 其略云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 有醉倒者 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 3 )句子翻译。 ①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 4 )苏轼的怀旧之作,大都洋溢着乐观自信的精神,而本文则别有一番深情慨叹。请说出本文表达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感慨。 |
魔季
张晓风
①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②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茸茸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我走在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③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漂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④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像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篷。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痴騃得那么厉害的!
⑤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⑥“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⑦“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⑧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⑨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⑩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⑪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⑫“凯凯。”
⑬“嗯?”
⑭“你在干什么?”
⑮“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⑯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⑰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
⑱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她不是也爱水吗?她不是一直梦想着要钓一尾金色的鱼吗?(可是从来不晓得要用钓钩和钓饵。)每次从学校回来,就到池边去张望那根细细的竹竿。俯下身去,什么也没有——除了那张又圆又憨的小脸。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⑲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了,当他的魔术棒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术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 1 )下列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语:我觉得文中的量词使用十分奇特,比如第(8)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它妙在________。
小文:我觉得第(2)段“绿在我里,我在绿里”这句话内涵丰富。我读到________。
( 3 )第(18)段为什么用第三人称“她”的视角来叙述?结合全文,探究本文叙述视角的巧妙之处。知识卡片:叙述视角是由文本中的人称来体现的。散文一般都是用第一人称完成一个文本的叙述过程,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具体真切地呈现给读者。但是,也可以巧妙地变换叙述人称来获得新的叙述视角,丰富文本的内涵意蕴。
( 4 )读完本文,小语觉得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着重描写一个叫凯凯的小女孩,所以,她想把文章的标题改为《春花的精灵》。你同意她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意来阐述理由。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生命的囚笼
[美]米尔·哈斯恩
我去佛罗里达旅行,姑姑阿加莎最近搬到米勒丽姆山的社区里,我决定去看望她。
“我没有在表单上看到您的名字。”门卫对我说。我连忙回答:“噢,我没有告诉姑姑。我姑姑叫阿加莎。”门卫立刻在电脑上找到了姑姑的电话并开始联系。在他拨打电话的时候,我注意到已经有好几辆汽车在我的后面等着。
“电话下忙。”门卫回答我。他看了看越来越多的汽车,显得有焦急了。他试着再次拨打,可还是没有接通。而后面的越来越多。最后,他问我可不可以等会再过来,我同意了。
我把车开到了不远处,然后用手机拨打姑姑的电话,也是占线。我不可能在佛罗里达火热的太阳下一直打下去。我回头望了一下门卫室,两位门卫正忙着检查那些汽车,没有时间顾及我。我再看了下小区周围的栅栏,只有一米多高。不知道在什么力量的驱使下,我瞟了一眼后快速翻过栅栏。社区里分了很多小区,我姑姑住在安瑞勒小区里,但是我根本找不到。一个高尔夫球场的入口处也设置了一个小守望卫厅,我听到那个守卫说道:“约尼太太,你必须有ID卡才能进去。这是我们的规定,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啊。要是有恐怖分子进来那怎么办?”老人解释道:“我只是今天忘带了。”“我可以载你回去取ID卡,不过你要记得,不管你去哪个公共场所,都需要ID卡。”
他帮助老人坐上了汽车。汽车开动了。突然,从车顶上滑下来一个小小的黑色对讲机。对讲机是守卫在扶老人的时候放上去的,我立刻跑过去捡了起来。突然,我的身后传来喊声:“嘿!你!去哪里?”我回头一看,两个门卫正挥着手向我这边跑来,看起来他们很愤怒。
我抬腿就跑,躲进了两栋楼之间的墙角处并伸出头来探探情况。一个门卫拿起对讲机讲话,我从手中的对讲机中听到,“有人闯入了社区!最后在佛罗特街看到!”
片刻间,至少十几辆车赶到了那里,门卫解释了一下情况后,他们便开始搜寻我。
我有了一个主意。我拿起对讲机说:“闯入者在安瑞勒。”顿时,所有的车涌向了同一个地方,我马上知道了安瑞勒的位置。“噢,不,闯入者出现在游泳池旁边!”我再一次喊道。等他们离开后,我去了安瑞勒。
姑姑见到我后非常惊喜,她连忙给准备了冰茶和曲奇饼。在我和姑姑聊天时,一只小鸟飞到了阳台上。当我想上前看看的时候,姑姑叫住了我:“米尔!别过去!可能有危险!”我诧异极了。姑姑解释道:“这只鸟我从来没见过,可能带有病毒。”随后她又接着说:“我的电话坏了,你的手机借我用用,我给守卫报告一下。”我慌了,连忙冲上前去赶跑了小鸟。
几个小时后,我再一次导演了一群安全守卫在社区追逐闯入者的游戏。
看到金黄色的阳光照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我却觉得这像是一个生命的囚笼,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让我想起我在郊区的别墅。突然,我觉得它珍贵起来。那里有鸟语花香,有山有水,但没有守卫。因为,在那片纯净的大自然里,根本不需要守卫。我是如此地渴望,人们心中善良的灯塔再高再亮一点,让我们都能够忘我地欣赏这个世界的鸟语花香,还每一个灵魂以无需防守、安宁自由、和谐美丽的世界。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姑姑怀疑小鸟带有病毒,想报告守卫。
( 2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①片刻间,至少十几辆车赶到了那里,门卫解释了一下情况后,他们便开始搜寻我。(“片刻间”能否删除?并陈述理由。)
②顿时,所有的车涌向了同一个地方,我马上知道了安瑞勒的位置。(“涌”能否替换成“驶”?并陈述理由。)
( 3 )有读者说,写姑姑怀疑小鸟有病毒这一情节显得有些多余,你赞同这一说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 )文中“我”产生了“生命的囚笼”的感觉,同时又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结合全文主旨和助读材料,阐述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助读材料米兰·昆德拉说:“倘若没有了自由,人的生命绝不可能在囚笼里开出绚烂的奇葩。”“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
请以“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