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声调 愤然 霉菌 几次三翻 B: 照像 芋梗 威慑 油光可鉴 C: 亵渎 枪毙 和蔼 好意难却 D: 绎站 寓居 脱漏 喜不介意 |
2、 | 下列划线的成语用括号内的词语替代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 A: 上海世博会以其雄伟的场馆,多元的文化,高新的科技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着无与伦比的梦幻世博。(无可比拟)B: 实力超群的中国女子羽毛球队不可思议地输给韩国队后,主教练李永波坦言:“年轻就要付出一定得代价。”(不可想象) C: 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不可怀疑) D: 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 ,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不动声色) |
3、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子佩弦,浙江绍兴人,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B: 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C: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人琴俱亡》就出自这本书。《人琴俱亡》写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D: 古代帝王自称为“孤、寡、不谷”;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称对方或对方亲属要加上“令、尊、贤、家”以表示尊敬。 |
4、 | 选出填在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 工匠精神是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一种精神文化。在狭义上来看,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 、持之以恒;从广义上来讲,则是人们对任何事都 、勇于创新。深究其里,重点却 “工匠”, “精神”。这种精神不能止于“工匠”,而应当深植于各行各业,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A: 精雕细琢 精益求精 不仅在 更在于 B: 锲而不舍 不懈追求 不是 而是 C: 不懈追求 锲而不舍 不在于 而在于 D: 锲而不舍 精益求精 既在于 又在于 |
5、 | 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是______的作品。( ) A: 歌德 B: 都德 C: 大仲马 D: 小仲马 |
6、 | 下列各组词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髙邈miǎo 棱镜léng 贮蓄chǔ 憔悴qiáo B: 竦峙zhǐ 莅临lì 干涩shè 粗犷guǎng C: 攲斜qī 撅嘴juē 并蒂dì 笃志dǔ D: 收敛liǎn 盔甲kuī 荫蔽yīn 逾矩yú |
7、 |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 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运用。 B: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君子想象和淑女相处、结婚时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C: “参差”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D: 全诗感情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
8、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恒山记》的作者是元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文中作者所攀登的是五岳之一的西岳恒山。B: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因能很好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 C: 《满井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袁宏道,他与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并称为“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者。 D: 《过故人庄》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过”是路过的意思,“故人”即老朋友。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 B: 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 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力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潇洒 滞留 张目结舌 无动于衷 B: 喧嚣 崎岖 触目伤怀 油光可监 C: 濒临 忡裁 深恶痛疾 屏息敛声 D: 斟酌 遏制 磨肩接踵 和颜悦色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 1 )根据诗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到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B: 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 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 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飘泊的艰辛劳累。 ( 2 )请分析“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诗中,诗人为什么而“愧”? |
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下车引之。(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说明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 B: 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 C: 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 D: 本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 (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 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 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 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 ( 5 )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 6 )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
①同学们,人生是一柄记忆成长的标尺:义无反顾奔向远方,留得星星点点回忆。此时此刻,我特别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怎样的人生才值得回味?
②我担心,“社会是个大染缸”的说法,会不会让你们倍感入世的恐慌?“拼爹胜于拼本事”的乱象,会不会让你们急着去找靠山、拉关系?一夜暴富的股市神话,会不会让你们心浮气躁?
③面对这些问题,“简单、专注”或许是一剂良方,这也是我给诸位的毕业礼物——人生二维码。
④首先,_______________。一个人对物质的实际需求,其实是有限的。因此,不要盲目攀比,要乐于并习惯于过简朴和简约的健康生活。纵然社会纷繁浮躁、物欲横流,但锦衣玉食、珠光宝气、豪宅香车,永远不应成为你们奋斗的动因,财富多寡更不应成为你们人生高度的标准。
⑤其次,追求人际关系的简单。A走出校门,也许你们会因人际关系的复杂学会“来事”和“勾兑”。诚然,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关系都客观存在。但即便如此,还是应该尽量让关系简单些、纯粹些。B希望大家坚守本色,摒弃势利,淡化功利,把宝贵的精力用在事业上。
⑥再次,简单起步,持续改进。在现实生活中不乏理想巨人、行动矮子之人。同学们既要志存高远,更要切实行动。2014年,全国首届“杰出工程师奖”评选,我校有3位校友荣膺该奖项。其中有一位是交通运输系1982届校友王争鸣。他在分配工作的第三天就去了现场,几乎两年没有回过单位,更没有回过家,连春节都是在勘测现场度过的。王争鸣从一名普通的外业助理工程师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内尖子。他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再好的想法,如果不去做,一切都是白搭。
⑦最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真理世界和认知系统中最伟大最深刻的东西,同样也是简明的、直白的,正所谓“大道至简”。因此,同学们要学会透过表象揭示事情的本来面目,穿过复杂的重重迷雾洞见现象背后简明的内在逻辑、因果关系和本质规律。
⑧扫一扫“简单、专注”二维码,希望你们人生从此变得“专注”。
⑨专注,__________。专注当然要知道专注于什么,正如打靶首先要知道靶点在哪儿一样。很多人一辈子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还美其名曰顺其自然。他们之所以碌碌无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生缺乏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动力,生活就将变得凌乱无序,慵懒苟且。
⑩专注,还要持之以恒,勤勉勤奋。实证研究和大数据表明,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成为某一领域的才俊、专家或翘楚,一般需要练习10000个小时以上,这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实际上,但凡杰出成就者,他们对事业都执着专注,无怨无悔,甚或如痴如醉。
⑪同学们,毕业在即,请你们欣然接受这份二维码,得闲时扫一扫。
( 1 )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写出第④段和第⑨段的中心句。①“整天把心思放在如何入‘群’进 ‘圈’、经营人脉,放在察言观色、投人所好,不仅使自己活得很累,长此以往还会扭曲人格、异化行为。”这句是从第⑤段中摘出来的,如果放回原文,应放________(A,B)位置。(此处也要涂卡)
②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3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实至名归话“襄阳”
高伟凡
①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②在鄂西北,古老的汉江流贯襄阳盆地。及至1951年,以襄阳县的中心地带﹣﹣南岸的襄阳镇(县城)、北岸的樊城镇合设“襄(阳)樊(城)市”,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时隔32年,国家开始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1983年撤销襄阳地区,所辖各县划属已升格的裹樊市,使其规模骤然增至近2万平方千米。
③襄樊,乃两个小地方的统称,设市后也多为“襄阳”(地区)管“裹樊”(县级市),与周边县市从无称谓上的纠葛。然而,当襄樊市取代襄阳地区后,周边县市变成下属,形成“襄樊”(市)管“襄阳”(县、区)的格局,难免平添“辈分”颠倒、“位子”坐错之感。
④﹣﹣悠久历史非“襄阳”不能延续。“襄阳”之称,始于西汉所设襄阳县,得名于县治地处襄水(今南渠)之北,至今2200年。由此,故治今称“襄阳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这里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无不注明发生地为“襄阳”。东晋朱序守城抗击前秦,其母韩夫人率众女修城助战,令存“夫人城”。因三国故事,襄阳更负盛名:襄阳人庞统号称“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襄阳城”外,有“古隆中”“刘备马跃檀溪遗址”等。
⑤﹣﹣厚重文化非“襄阳”不能承载。唐代诗人孟浩然生长于此,世称“孟襄阳”;宋代书画家米芾移居此地,自号“襄阳居士”,今有“米公祠”“米公路’.襄阳之名盛名远播,天津有“襄阳道”,上海有“襄阳路”,港、台乃至美国、日本也有街道冠名“襄阳”。以“襄阳”为主体,仅唐代便有诸多诗篇,名句如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更有诗名直称“襄阳”者:苏轼《襄阳乐》、李白《襄阳歌》和《襄阳曲》等。
⑥﹣﹣偌大地域非“襄阳”不能涵盖。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级行政区冠名“襄阳”者断续绵延: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设襄阳郡;三国、晋、隋亦设襄阳郡;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改设襄阳府;元设襄阳路;明、清设襄阳府;民国初设襄阳道:新中国设襄阳专(地)区。
⑦显而易见,在饱经2200年风霜的“襄阳”膝下,问世不足60年的“襄樊”难以望其项背,勉为其难则带来无尽的窘迫:顶替襄阳充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感文不对题,以“襄樊”领率周边县市又不具涵盖能力,阐述当地历史、文化总要赘加注解,国内乃至海外“襄阳人”认祖归宗困惑不已……
⑧不过,“襄阳”若用于市名,下属襄阳区便要同时更名:其前身襄阳县早于1992年由襄樊市区移治县境张湾镇,2001年改县为区。由于襄阳区并非市政府驻地,如今不与市同时更名将形成大、小“襄阳”同名异地的误区。查襄阳县在古代曾兼为“襄州”治所,此时改称“襄州区”顺理成章。
⑨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子”换过来,通过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称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次转折,“襄樊”不再小材大用、力不从心,“襄阳”不再大材小用、无处施展,以“名正言顺”疏通历史脉络、传承悠久文化。
⑩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谁比“襄阳”更适宜承载千百年的一方文化,更适宜涵盖上万平方千米的疆土,更适宜充任引领当地顾后瞻前的旗帜,魂牵梦萦的大“襄阳”终于回来了……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3期有删改
( 1 )为什么说“襄樊”更名为“襄阳”是“实至名归”?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子”换过来 , 通过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称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
( 5 )选文第⑧段能否删掉,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