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青岛市城阳区第十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恐前后受

A: 一狼洞
B: 屠自后断
C: 意将隧入以攻后也
D: 一犬坐于前
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持(jīn) 头(chán) 宁(wú) 咄逼人(duō)
B: 销(shí) 拍(shè) 木(shì) 花团锦(cù)
C: 断(yì) 立(zhù) 概(lǜ) 人听闻(gāi)
D: 悍(piāo) 开(zhàn) 服(shì) 深痛绝(wù)
3、

选出对《夸父逐日》故事的内容评述不当的一项( )

A: 夸父是敢于与自然斗争的英雄。
B: 夸父不自量力,他的悲剧结局是必然的。
C: 夸父逐日虽然以悲剧结尾,但他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存。
D: 故事夸大地表现了夸父的神力,是对人类力量的歌颂。
4、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取xī 害zèn 凿ruì 味同蜡jué
B: 白shà 刀pú 智ruì 强不舍ɡuō
C: 睢zì 刀chāo 狡xié 成吉思
D: 脚huái 据jié 抽yē 根深固(dì)
5、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界到处是人类的弟兄。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看到东流的江水,________;看到再生的小草,________;身处寂静的山林,________。

①会想到生命的顽强

②会平息烦躁的心情

③会感慨时光的流逝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出自此书。
B: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
C: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韩愈、欧阳修、王安石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欧阳修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D: 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又称雅人四好,琴棋书画现指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7、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B: 而我在养母的庇护下,不仅没有饿过一次饭,挑食的习惯也改了。
C: 这种忘恩负义的禽兽,你不杀死它,不是仁慈,就是愚蠢。
D: 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地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
8、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确(zuò)嫉(dù)然众人(mǐn)马革尸(guǒ)
B: 傥(tì)丧(jǔ)当之无(huái)滑可笑(jī)
C: 食(mì)漫(mí)诗不作(xīng)人注目(rě)
D: 荒(miù)笑(shàn)义愤填(yīng)目不园(kuī)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位于杭州湾产业带关键位置的钱塘新区,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肩负着培育杭州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B: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举办亚洲文明展,追溯亚洲各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现各文明之间互鉴、交流、对话的轨迹。
C: 杭州把城市大脑视为献给世界的礼物,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提供“杭州方案”。
D: “5G+医疗”模式将实现远程影像阅片、远程会诊、远程病理等各类远程医疗服务,让市民看病变得更便捷、更方便。
10、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中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 )
A: 悍(piāo) 旋 忍俊不(jīn) 走无路
B: 级(shè) 驰痛绝(wù) 流不息
C: 拘(ní) 而不舍(qiè) 人才
D: 诡(jué) 择 顿开茅(sè) 吹毛求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品读。
早 发
[宋] 宗泽(①)
伞幄(②)垂垂(③)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④),缓步徐行静不哗。
【注】①宗译:义乌人,曾任东京留守,屡败金兵,民间称之为“宗爷爷” 。②伞幄(wò):伞形帐幕。③垂垂:轻轻飘动的样子。④胸中策:胸怀良策。

( 1 )诗中既表明军队正在行进,又给人以静悄悄感觉的短语是 (用三个字回答)。

( 2 )诗的后两句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用“/”号划分句间的停顿。
予 谓 菊 花 之 隐 逸 者 也 牡 丹 花 之 富 贵 者 也 莲 花 之 君 子 者 也

( 2 )解释加线的字。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
③陶后有闻 ④可爱者甚

( 3 )翻译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4 )课文理解。
两篇文章都采用 的手法,甲文借“陋室”颂扬了君子 ,乙文用“莲花”象征君子 的美好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 1 )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 2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

②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

( 3 )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 4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鳝孔

曾庆升

①久旱不雨,村子像个火炉。

②田二闷闷地吃罢晚饭,静静地吸完一袋旱烟,又往肚里灌过半壶水,并严严地给两个儿子一番嘱咐,自己才扛上锄头去田边转悠。

③夜幕拉下,田二的两个儿子奉命拿了棍棒,在自家院子矮墙边潜下身来。

④这园子是田二和谢芳家的菜地。早先没有矮栅,两家菜地间是一条窄窄的土沟。苗儿不分界地长,常有田家整地不小心损了谢家的苗,谢家占了田家的沟。于是几次脸红争执,两家积下怨来。再后来,便垒起这矮墙。现在田家园里种着冬瓜,谢家园里种着南瓜,瓜藤仍不分界地长。南瓜爬到冬瓜园,冬瓜爬向南瓜园。开始,两家都细心捡摆自家的瓜藤,不让爬过矮墙,可后来园田里工夫紧,便失去了那份细心。瓜藤长势旺,便越过墙来,在田家园里结了两个脚盆大的鲜红的南瓜。田二昨天上自家园子摘冬瓜时,有了这意外发现,便特地扒开杂草,让南瓜露着,他料定谢家发现后,会爬过来摘瓜,好趁机給谢家一个难堪。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估计谢家晚上会有“行动”,特派两个儿子看守,好痛痛快快地抓次“偷瓜贼”。

⑤再说田二出了家门,使在村中樟树下的石板上呆坐着。旱烟抽了一锅又一锅,他手里的旱烟“喇叭”,连着田里卷筒的禾叶,以及揪得疼痛的心都在一同冒烟。

⑥田二与谢芳家的稻田也紧挨着,只是田家的稻田挨着南面的山,谢家的稻田靠着北面的河。昔日两家稻田都用山塘水灌溉,可今年大旱,山塘干涸,渠道枯竭,得各自找水。谢家稻田靠河,得天独厚,可从河里抽水;田家精田挨山,只能靠老天。田二抬头望望夜空,没一丝下雨的迹象。谢芳田边抽水机“突突突”地响,白花花的河水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的禾苗,田二心里难受极了。要救活田家禾苗,必须通过谢家稻田引河水灌溉,否则将白费一年辛劳,颗粒无收!田二去找谢芳说情吧,说不定谢芳也会给他难堪。田二性子耿,宁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他坐在樟树下的石头上抽闷烟,心里抱怨说:老天爷可是要存心惩处我呀!……直到后半夜,空气爽润了许多,田二才站起身,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去。

⑦田二勾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水!汩汩的水,穿过因埂孔道,从谢芳的田里流向他的田里。水将砖头般干硬的泥土变得软软的,禾苗开始舒叶。田二庆幸谢芳粗心,没把田埂上的鳝孔堵上。他在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田二心里说着,很快又回到了橡树下的石板上----他怕撞见谢芳,说他干不光明正大的事。约摸过了个把钟头,田二再次起身偷偷地向自家的稻田走去。这次,田二更有新的发现:第一丘稻田流满水后,又是几道鳝孔穿过田埂,把水引向第二丘稻田。哪来这么多鳝孔?田二是捕鳝的好手,他用手触摸孔道,发觉不像……莫非这鳝孔…田二陷入了沉思……

⑧深夜,凉风拂过,火炉般的村子,变得凉爽起来。朦胧雾气中,园里的藤蔓也潮润鲜活起来。潜伏在园子中的田家兄弟忽然发现:一个黑影在园里晃动,正猫着腰,轻手轻脚地抱起那似脚盆的南瓜向谢家园子移动。

⑨“抓贼啊?”隐蔽着的田家兄弟忽地跃上去,举着棍棒大声叫喊着。

⑩“混蛋,连老子都不认识了?

⑪田家兄弟顿时傻了眼----他们听得很真切,答话者竟是自家老爸田二。

( 1 )梳理文章第⑥段----第⑦段田二的心理活动,在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语。每空限填两个字。

无法引河水灌溉,心里________——不愿求人,心里抱怨——发现鳝孔漏水,内心________——有新的发现,陷入沉思,内心惭愧。

( 2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Ⅰ分析第④段画线文字“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这一细节在情节上的作用。

Ⅱ请分析第④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 3 )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田二这一人物的可贵品质。
( 4 )关于这篇小说,有人说,田二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说,谢芳才是小说的主人公。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微笑着面对
(2)请你以“体验”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第一题请补齐题目后作文,选择第二题,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篇幅不少于600字。②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 ③文中若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原來、心會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