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是一位快意恩仇的好汉。 B: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 “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断,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D: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
2、 | 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第二联为颈联。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C: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这个句子的宾语是“昆明”。 D: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3、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奠基 慌急 妇孺皆知 推卸B: 揩背 烦躁 慷慨淋漓 翮眼 C: 竹篾 搁放 一泻万丈 婉转 D: 泛滥 趋避 颠沛流离 高梁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孔乙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 《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 C: 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D: 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 |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B: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D: 曲阜的“三孔”、少昊陵、邹城的峄山、泗水的泉林都是济宁市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B: 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
7、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州国际灯光节以“光影”为设计主题,面向全球征集,并给设计者自由的创作空间。(在“征集”后加上“作品”) B: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行动。(把“联合”调到“行动”前面) C: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把“广泛”调到“关注”前面) D: 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删去“避免”或“不”) |
8、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旧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_______;梦游江南,_______;游走大漠,_______;探访名山,_______;江南的烟雨客,独到塞北看寒雪……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 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 ③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④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 A: ③①④②B: ②④③①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④③ |
9、 | 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为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150座级干线客机,C919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该句无语病) B: 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和高度。(该句是单句) C: 近年来,有不少当代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其中有不少出自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推拿”“红高粱”。(该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D: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该文学常识表述无误) |
10、 |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和煦的春风扑面吹来,他感到心旷神怡。 B: 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C: 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 D: 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 2 )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请说说你的理解。 |
文言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①阡陌交通 ________ ②悉如外人 ________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________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________ ( 2 )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 固以怪之矣 B: 余顾而慕之 马之千里者 C: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D: 甫行数里 卒数万人 ( 3 )翻译下列句子。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4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
灯
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④小伟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他还知道,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习惯了,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⑦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那只蛤蟆鱼。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⑧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妤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⑨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⑩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热乎起来。
⑪父亲说,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父亲愣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父亲说,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⑫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⑬小伟依偎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 1 )请参照下面表述,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小伟回乡看望父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小伟感到很踏实
( 2 )小说第③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 4 )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阅读达•嘎日玛(蒙古)的《我那莽撞的17岁》一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青青的山坡上,报春花正次第开放。查玛采撷枯草中的报春花,身子一起一伏。她偶尔左右看看,阳光照在她长长的睫毛上,闪闪发光。
②我喜欢她却不敢接近,远远地望着她。那头牛犊却形影不离地跟着她。它去年冬天刚刚出生,查玛用心呵护,它长大后便形影不离地跟着她了。
③我若是那头牛犊多好,能够得到她轻轻地抚摩……查玛一定不怎么喜欢我。谁会喜欢衣衫褴褛、瘦若干柴的邻家17岁男孩呢?那时我们刚刚迁徙至此。我只有在需要牛奶时才去查玛家。那家的女主人和蔼可亲,她给我装了满满的两瓶牛奶之后,又给了我一些牛初乳。在一旁蹬着缝纫机忙碌的查玛看了我一眼,微微一笑。我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满是查玛的微笑。我暗暗想,我一定要想尽方法博得查玛的欢心。查玛喜欢花。那次她赶牛犊时,我捧着一大束报春花出现在她眼前。
④“你好!”我把花束递给她。或许是因为那捧花,她眼中含笑,与我握手。
⑤“跟我一起赶牛犊吧。”她说。我们从山坡的一边开始赶。还没有长出犄角的公牛犊轻轻顶了我一下,或许是在保护自己的主人。我先是一惊,之后又想如果能化险为夷,这头牛犊定会成为我和查玛聊不完的话题。我从怀里掏出烙饼,撕了一些喂它。它像是在吃嫩草,嚼着烙饼。
⑥“咯咯咯……”查玛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我想她并不反对我这样做。
⑦“你……有空吗?”我鼓起勇气问道。
⑧我们来到河边。之前,我用书本粗糙的纸张做了一条船。
⑨“我们赛船吧!看谁能拿第一!”看来查玛非常喜欢这游戏。
⑩“好啊!”当我的船要超过查玛的船时,公牛犊跑过来顶了我一下,真不知道它是从哪里钻出来的。我险些掉进河里,一只靴子湿透了。
⑪“哈哈哈!”查玛嘲笑我。
⑫之后我们常常见面。我相信查玛一定会成为我的恋人。我是多么想搂住她,轻吻她,只是这头牛犊一点都不懂得谦让,不让我碰她。我得想办法对付它。
⑬夏天来了。6月末,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带了一只旱獭来。旱獭肉用野葱熏香后真是美味。我背着家人弄了一块肉去找查玛。
⑭“给!你吃旱獭肉吗?”她用洁白的牙齿将肉吃了个精光。可惜,肉就只有这么一点。
⑮为了博得她的欢心,我背着哥哥的猎枪上了山。我看到一只旱獭在洞口附近悠闲地吃草。
⑯“哞,哞……”旱獭被牛犊吓回了洞内,又是这头牛犊坏了我的好事。
⑰我疯掉了,把瞄准猎物的枪口转向了牛犊。牛犊踉跄了几下,腿上流出了鲜血。此时我后悔莫及,向牛犊走过去。牛犊流着殷红的血跑远了。
⑱我终于有了收获,打算为查玛做一顿美美的野餐。
⑲去她家,她不在。再去,还是不在。我变得焦躁不安。
⑳“查玛呢?”我问道。
㉑“去苏木(镇)里了,她让你不要再找她了……”那家的女主人便 不再言语,给我盛了一碗酸奶。
㉒我准备回家时,公牛犊横在了门口,它腿上的血已凝固。
㉓“哞,哞……”
㉔为什么要伤害这小东西呢?至今我都觉得在那次决斗中,两头公牛犊都受了伤。我从我的衣带上撕下一条布,为公牛犊包扎。
㉕走出邮她的家门,我心痛至极。
㉖哦,我公牛犊般鲁莽单纯的17岁哟!
(有删改)
( 1 )小说中的“我”为了博得查玛的欢心,做了很多努力,请结合情节填空。送她一束报春花→陪她一起赶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她猎旱獭
(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⑪段中的“嘲笑”,是查玛对“我”狼狈样子的一种善意取笑。①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请简要分析第⑭段中划线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 4 )本文和《安恩与奶牛》中都有“牛”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这样安排对塑造各自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材料一:3月30日晚,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1日下午,30名扑火人员失去联系。4月1日晚,30名失联扑火人员的遗体全部找到,包括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4月4日上午10:30,社会各界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送别牺牲的30位救火英雄。
材料二:2014年以来,我国先后五批迎回589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让他们可以安眠在祖国的怀抱。4月4日,第六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在异国他乡长眠了60多年志愿军烈士终于回到祖国入土为安。
要求:阅读上述两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