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于都县黄田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zháo)落 (bì)护 心怀(pǒ)测 (chā)强人意
B: (jū)击 (chún)朴 鳞次(zhì)比 眼花(liáo)乱
C: 伎(1iǎng) (pì)美 义愤填(yīng) 吹毛求(cī)
D: (jiǎn)默 执(niù) 海市(shèn)楼 相形见(chù)
2、

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

①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②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③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⑷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 比喻 引用 排比 拟人
B: 拟人 反语 比喻 比喻
C: 比喻 反语 比喻 拟人
D: 拟人 引用 排比 反语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背影》《你我》等。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四世同堂》《茶馆》等。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有名的诗人之一,世人称之为“诗仙”。
D: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摘要》,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4、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

A: 息(qī) 倾(xiè) 视(kuì) 官(xián)
B: 罚(chéng) 胆(qiè) 贿(lù) 梁(jǐ)
C: 阔(chuò) 滑(jī) 轻(miè) 琐(xuè)
D: 惜(wǎn) 忌(huì) 酝(niàng) 取(tì)
5、

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天女散花》是梅兰芳在60岁以后所推出的又一精巧绝伦的唱段。
B: 店员看我们来来地斗嘴也忍俊不禁起来,忙过来给我们介绍鱼的品种习性。
C: 在他的舞台上,他的这一连串表演,简直是气吞山河,让人眼花缭乱
D: 单位领导高估了我,尽管我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 , 可领导仍嫌不够。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_________这座桥。

②苏州园林的每一处景观都显示出设计师独具匠心的布局,_________的设计。

③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_________

A: 推崇 别有用心 淋漓尽致
B: 崇拜 别出心裁 惟妙惟肖
C: 崇拜 别有用心 惟妙惟肖
D: 推崇 别出心裁 淋漓尽致
7、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心无旁( wù ) 自( xǔ )
B: 晶莹( tī )透 婆( suō )
C: 轻装淡( mó ) 迸(bìng)溅
D: 脍(zhì)人口 粗( guǎng )
8、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sè) 强(wán) 锐不可(dāng)
B: 湖(wú) 订(qiān) 摧枯拉(xiǔ)
C: 灭(qiān) 战(dū) 毫无志(dòu)
D: 港(dí) 渡(hèng) 风浪静(píng)
9、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海拔 废嘘 地毯 沉默寡言
B: 毅力 敬佩 干躁 源源不断
C: 富饶 滚烫 硬朗 刨根问底
D: 水渠 流淌 账蓬 不毛之地
10、请你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蔚蓝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穷,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仙山琼阁:比喻奇异美好的境界(多指幻境)。
B: 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幅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C: 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凤尾竹,清风一吹,萧萧瑟瑟的,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袅的歌音吧?萧萧瑟瑟:拟声词,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D: 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漓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妄念烦恼。

( 1 )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________的环境,表达了王维________的情趣和心迹。

( 2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任选一个,进行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 1 )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 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 3 )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游睿的《琴王》,完成下面小题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A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B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原载《小小说月刊》)

( 1 )读完全文,你认为他被人们称为“琴王”的原因是什么?

( 2 )赏析下面的句子。

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

( 3 )这篇小说中,①②两处的语句完全相同,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琴王形象?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古人云:“以爱予人,必获厚爱;以物予人,必有厚报。小说的最后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琴声消失了,人们会忘记他吗?结合《有的人》中,“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冬曦如村酿

宫凤华

①“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冬日闲暇,沐一缕冬阳,沏一杯绿茶,读白居易的《负冬日》,内心一片波光旖旎。

②藤椅老旧,负暄而坐,掬一缕冬阳,指间缠绕浓酽的乡愁。天地简净,有如老庄哲学;冬树素描般简洁,鱼脊般爽利,贴于灰暗天幕,如乡野老翁手背上虬曲的青筋。

③黄昏,我徜徉村道,俯身采撷莹白芦花、枯黄野草。芦花和草尖沾着阳光,光怪陆离,仿佛镶了一层云锦。土上有初雪痕迹,如甜蜜的吻。背后的村庄,涂满铜质的冬阳,如同古代的清俊寒士,丰神俊朗,高远而辽阔。

④乡下古旧的小院里,阳光渲染下,院角的碎陶片光彩熠熠。屋檐下挂着玉米和雪里蕻,还有母亲新腌的腊肉。竹匾里晾晒着面粉,雪般晶莹温润。寒雀在瘦枝间卿卿我我,犹如几滴淡墨在白宣上洇开来。我不禁轻吟起秦观的《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静静品咂清寒孤高的意韵。

⑤张晓风说:“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散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意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⑥老村身后是圮废的小学,有宽阔的操场。院里的雪松,守望一方风月。围墙斑驳,挂满岁月的风尘。村童倚着南墙挤暖和,吆喝声惊飞檐下的麻雀,扑棱棱乱飞,搅碎一地阳光。村妇就着冬阳做女红,木桌上摆着花布、针头线脑。村妇刘海整齐,长发束起,如古代仕女一样安静。冬阳包裹中的村庄,民歌轻飏,民风清淳,温婉祥和。

⑦大雪初霁,阳光洗濯着负暄的老人和老茧般的时光。村庄像慵懒的少妇,长发披散,轻启朱唇,打着哈欠,推开柴门。冬阳暄软,如新摘的棉花,从天空一直铺到地上。

⑧皤然老翁,倚墙负暄,诉说陈年往事。微尘四起,墙根花猫眯缝着眼,享受阳光缓慢流淌。 阳光轻抚,有一种丝丝入扣的关怀,鹤发童颜,再现李欣的《野老曝背》:“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鴻篱下眠。”

⑨冬阳甘醇,如出嫁的新娘,娇羞难掩,一抹酡红,吉祥喜庆。冬阳流露出成熟和祥和,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不理喧闹的微笑,更像一匹轻滑的江南丝绸。“冬曦如村酿,奇温止须臾。”冬阳是牵肠挂肚的佳酿,漫溢着微醺的诗意。冬阳也是《诗经》中的悠悠清韵,是宋词中的温婉小曲,是元曲里的叮咚山泉。

⑩冬日内敛节制,如人过中年,隐去喧嚣和浮躁。冬阳照在土墙上,有一种即将褪去的娇羞,清冷中的温暖,泅出一丝淡淡的惆怅和寂寞。常常瞥见街巷一隅叫卖爆米花的老者,虽生意惨淡,却神情笃定,如一幅宋画。一缕浓稠的冬阳敷在他身上,古陶般厚重。他伫立凝眸,偶尔生出一缕苍凉和乡愁,偶尔又生出一份现世安稳、冬阳晴好的喟叹。

⑪我知道,春天就躲在冬阳的背后。

(有改动)

( 1 )下列对原文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写“藤椅老旧”但缠绕浓酽的乡愁,“冬树”似乡野老翁手背上的青筋,作者用“藤野”“冬树”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B: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阳”比作“寒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日村庄空旷澄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冬日村庄的喜爱。
C: 第④段引用《满庭芳》中的“斜阳”“寒鸦”“流水”等意象,简洁凝练,写出了乡下冬阳里寒雀的悠闲自在,展现了乡下环境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乡下小院的喜爱。
D: 第⑨段引用“冬曦如村酿,奇温止须臾”一句点题明旨,并指出了“冬曦”之作用。把“冬阳”比作“佳酿” “小曲”“山泉”,足见作者对冬阳的喜爱和赞美。
(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 3 )文章以“冬曦如村酿”为题,有何好处?
( 4 )简要说明文章思路及其效果。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述材料引发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提示: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可以进行文学创作,也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或结合自己的生活与阅读,展开阐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透支的、微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