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B: 老师的一席话使他茅塞顿开 , 长期以来困扰着他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C: 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D: 中国经济对全世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
2、 | 下列作品、作家、作家所处的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 ——郦道元——北魏 B: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宋朝 C: 《富贵不能淫》 ——孟子——战国时期 D: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朝梁 |
3、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歌谣(yáo) 文盲(máng) 桥堍(tù) 桥梁(liáng) B: 契合(qì) 记载(zǎi) 接触(chù) 一缕(lǚ) C: 衬托(chèn) 驱遣(qiǎn) 旷远(kuàng) 鉴赏(jiàn) D: 拘泥(ní) 萌生(méng) 怒吼(hǒu) 海啸(xiào)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B: 恬淡(tián) 深谙(ān) 恍如隔世(huǎng) C: 雄浑(hún) 炊烟(chuī) 饶有兴味(ráo) D: 汲水(xī) 朔方(shuò) 不计其数(shǔ) |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B: 最近,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提高。 C: 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丝弦将在今年秋季首次进入市区各中小学课堂。 D: 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捐款活动,使我深切地认识到:源于十三亿中国人的绵绵不绝的爱能战胜一切困难。 |
6、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 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 D: 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
7、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蓝梦谷太美丽了,”她兴奋地说,“我还会再来!” B: 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呀、物理呀、化学呀、生物呀等几大本。 C: 怎么可能不来?谁决定的?你吗?没搞错吧? D: “创卫工作”让黔东南州各县城悄然蜕变:社区环境舒适清爽,地面干净整洁,马路上流动摊贩不见了,商铺店面靓丽一新。 |
8、 |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 王春明的几次考试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的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温故知新。 C: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 , 怎么也睡不着。 D: 他们俩在班上一个管纪律,一个管学习,配合得各得其所。 |
9、 | 下面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阔绰(chuò) 慰藉(jí) 吹毛求疵(cī)B: 蓬蒿(gāo) 云翳(yì) 奄奄一息(yǎn) C: 瞰望(kàn) 倒坍(tān) 引颈受戮(lù) D: 荫庇(yìn) 阴霾(mái) 鳞次栉比(jié) |
10、 | 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 舟尾横卧一楫 B: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C: 左手倚一衡木 D: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E: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诗词鉴赏阅读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 1 )解释划线词的词义。①晓雾将歇________ ②月色入户________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 ( 2 )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 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 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4 )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季羡林
①我从高中时代起,就读老舍先生的著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我都读过。到了大学以后,以及离开大学以后,只要他有新作出版,我一定先睹为快。最初,由于水平的限制,他的著作我不敢说全都理解。可是我总觉得,他同别的作家不一样。他没有许多作家那种忸怩作态让人读了感到浑身难受的非常别扭的文体,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总之,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唯一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都参加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问,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挺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到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乎乎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⑥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的整个人格吗?
(有删改)
( 1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情?(甲)蝈蝈
蝈蝈我们那里叫做“叫蛐子”。因为它长得粗壮结实,样子也不大好看,还特别在前面加一个“侉”字,叫做“侉叫蛐子”6这东西就是会孤呱地叫。有时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笼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声:“呱!”停止了。它什么都吃。据说吃了辣椒更爱叫,我就挑顶辣的辣椒喂它。早晨,掐了南瓜花(谎花)喂它,只是取其好看而已。这东西是咬人的。有时捏住笼子,它会从竹篦的洞里咬你的指头肚子一口。
另有一种秋叫蛐子,较晚出,体小,通体碧绿,叫声清脆。秋叫蛐子养在牛角做的圆盒中,顶面有一块玻璃。我能自己做这种牛角盒子,要紧的是弄出一块大小合适的圆玻璃。把玻璃放在水盆里,用剪子剪,不碎裂。秋叫蛐子价钱比侉叫蛐子贵得多。养好了,可以越冬。
(选自《夏天的昆虫》)
(乙)为梦想,相会在北京(节选)
偌大的场地突然饱满起来,穿古装的演员遍布了每个角落。绿洲,沙漠,人仍跋涉而行;惊涛汹涌,宝船迎风破浪……一方小小的指南针,开辟了人类的航海时代。
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中外经济文化和友谊的通道,绵延不绝.场地中出现一个巨大的“茶”字。中国的荼、瓷器、丝绸……经陆海丝绸之路传至西方。那些和平友谊的使者,把中华文明远播异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千年过去,今天,中国人把古老的丝路,搬到了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中。丝路是一条友谊之路,而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不也是“丝路”吗?一头连接着北京人民的热情友善,一头连着全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 1 )“侉”字典释义为:①粗大,不细巧;②土气,野。请说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侉叫蛐子”“侉”的特点的。①偌大的场地突然饱满起来,穿古装的演员遍布了每个角落。(分析划线词的作用)
②那些和平友谊的使者,把中华文明远播异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从修辞角度分析)
( 4 )说说你对“丝路是一条友谊之路,而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不也是“丝路”吗?”这句话含义的理解。作文。
在我们的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人,可是对于人的了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在一段交往和了解之后,我们才会发现,那个我曾经崇拜的人并不是那么优秀,那个我曾经讨厌的人原来如此可爱。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并完成作文。
题目:原来,他(她)是如此_________
要求:字数不少于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