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楚人有江者 涉:搭船渡过
B: 沧州南一寺河干 临:靠近
C: 是再啮 如:如果
D: 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主观推断
2、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钱塘湖早春的轮廓。
B: 颈联写初春的花草,突出了春草的特征,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
C: 全诗紧扣诗题写钱塘湖,句句写行游中的观赏,移步换景,让人应接不暇。
D: 诗歌描绘了钱塘湖早春美景,表达了诗人喜爱大自然、排遣忧郁的复杂情感。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巷,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 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C: (父亲)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D: 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4、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好像要下雨了,”妈妈说,“把伞带上吧。”
B: 做一个普通人,有什么不好呢?日本就是普通人教育:“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我也有自己的价值,我能给社会带来贡献,我能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C: 近日,陆毅在微博晒出了女儿的一篇“自由写话”作文,题目是《我的一家》。
D: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去互相争吵,道歉,发泄,责备,时间只够用来爱。
5、

下面词语的书写和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yī) 怒(chēn)  吹毛求(cī) 才放旷(shì)
B: 拮(jū)   辩(chěng) 强不舍(guō) 根深固(dì)
C: 阔(cuò)   狡(xiá) 心无旁(wù) 尽职守(kè)
D: 抽(yē)  进(pián) 然无累 (kuò) 咬文字(jiáo)
6、与下面的文字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个句子是( )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敢出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但他父亲终于带走了他
B: 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 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D: 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B: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人称“短篇小说巨匠”,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B: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又称“雨巷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戴望舒齐名。作品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C: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他宽广的胸怀。
D: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把士子们热衷功名、乡人们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刻画得淋漓尽致。
9、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
A: 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0、下面对《水浒》内容表述错误的在项是( )
A: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B: 从最初占据梁山到聚齐108位好汉,梁山寨主先后经历了王伦、晁盖宋江三人。
C: 《水浒》中的武松是一位打虎英雄,他武艺高强,光明磊落,有胆有识,嫉恶如仇。
D: 鲁达听说柴进被藏在枯井中生死未卜,便脱得赤条条,手拿两把板斧下井解救。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此诗一说是天宝六载(747年)作者被小人诬陷,遭受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所作。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②吴宫:三国孙吴建都金陵所筑宫殿。③衣冠:指世族士钟、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古丘:古坟。④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⑤浮云: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

( 1 )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游去无踪、江水自流,暗含下联六朝的繁华一去不复返。
B: 颔联描绘了眼前的吴宫富丽和曾经的晋代名流,主要表现了诗人的无限赞美。
C: 颈联诗人再次把目光投向不尽的江水,三山半隐半现,江水横截白鹭洲,气象壮丽。
D: 本诗登临吊古,诗人把神话典故与眼前的景物交织在一起,抒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李迪字复古,其先①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②。迪深厚有器局③,尝携其所为文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④。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⑤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⑥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释】①先:祖先。 ②濮:地名。 ③器局:气量大。 ④擢知制诰:被升做知制诰。⑤部勒:部署约束 ⑥章献:太后。

(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A: 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B: 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C: 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D: 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 2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见________ ②亡________

( 3 )说说“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⑤晓锐士,擒贼,斩以徇”的意思。

( 4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有关李迪的事件。

( 5 )你认为李迪是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不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场,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学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的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⑪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 1 )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 2 )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 3 )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

( 4 )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滴水之恩

唐敏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丰。”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竞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r}}_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决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施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往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有删改)

( 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 2 )“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 3 )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 4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岁月匆匆,读九年级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现在,我多了一份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④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ヽ诱惑是无言的罪”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