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童年》通过描写阿廖沙的成长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
B: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南京求学,以及在仙台学医受到歧视和侮辱,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C: “呼保义”是宋江的绰号之一,这个绰号既表现宋江的谦虚(“保义”是宋代最低武官名),又表现其对朝廷和皇帝保持忠义的态度。
D: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从农村来到北京后,选择拉洋车为生,他在为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一则消息,这种文体的特点可用“真、短、快、新”四个字来概括。
B: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柳宗元,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一组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C: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格列佛用类似纪实手法,生动的记述他在大人国、小人国等诸岛的神奇经历,影射和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D: 《满井游记》的作者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人,其作品直率自然、清新活泼。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婉蜒的山路一拐弯,只见一座巨大的白色V形石雕屹立在山坡上。
B: 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C: 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D: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干,又觉得很烦燥。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凄然 营生 唯唯连声
B: 尖酸 膝盖 声名狼藉
C: 颓唐 戒心 豁然贯同
D: 琐屑 斟酌 坚持不懈
5、

下列各项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我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我无时无刻不在幻想。改句:我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我每时每刻都在幻想。
B: 原名:这只藏羚羊还没有听到火车远远的鸣笛声,就惊恐不定。改名:这只藏羚羊只有远远地听到火车的鸣笛声,才惊恐不定。
C: 原句:她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我爸去哪了?”改句:她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她爸去哪了。
D: 原句:过桥的时候,我差点摔下去了。改句:过桥的时候,我差点没摔下去。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只坚强的南瓜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能,都能在重压下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B: “这几年,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非常迅速,”中科院院士赵国屏说:“从去年至今,已有四项合成生物学的项目在运行。”
C: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专家学者走出象牙塔来到农村,他们是为了心中的一个疑惑:乡村教育到底怎么了?
D: 对于生命现象之错综复杂,人类科学至今还只能窥其一孔,怎能异想天开要“人造生命”?
7、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时光匆匆而逝,随着年龄的增长、世事的变迁,他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
B: 他一向不太理会那些道听途说的言论,认为相信它们不过是自寻烦恼而已。
C: 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D: 一台惟妙惟肖的“草原之夜”音乐会带领人们畅游了魅力无穷的音乐长廊。
8、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B: 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 , 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C: “萧敬腾演唱会”来到扬州,附近居民倾巢而出 , 场面十分壮观。
D: 韩国客轮沉没的西南海域海潮较急,海面掀起轩然大波 , 船体摇摆十分厉害,救助人员曾多次尝试进入船体内进行搜救,但均以失败告终。
9、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家长对老师说:“令郎在艺考中获得好成绩,多亏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您。”
B: 王先生对商场经理说:“贵商场待客很热情,服务很贴心,下次我还要惠顾。”
C: 李老师对语文课代表马芬说:“你每天收发作业,劳苦功高。”
D: 付明送给我的书的扉页上写道:“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敬请雅正。”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其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它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B: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挢》属事理说明文。
C: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D: 茅盾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王湾之后的当朝宰相张说,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写在办公的政事厅上,让人们好好学习。你觉得有何意义?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①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kuàng)、麻枲(xǐ)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③。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②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宋朝康与之《杨氏入山》

【注释】①贤者:贤能的人。②惟:只是。③处:居住。

( 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来问讯 咸:全
B: 鸡犬陶冶 陶冶:悠闲和乐的样子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D: 此不缺也 殊:根本
( 2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惊/不知有汉
B: 子来 /未
C: 忘路远近/居民大聚落也
D: 公欲来/说如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 甲文《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乙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 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 乙文中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 4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②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 5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康与之的“山中大穴”也只是作者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裕的心

我永远不会忘记1946年的复活节。那时,父亲已去世5年,只有16岁的达莲娜,14岁的我和12岁的欧茜与母亲相依为命。尽管妈妈要供养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极简朴,但我们的小屋里每天都有歌声和笑声。

复活节的前一个月,教堂里的神父号召所有的教友都攒一点钱,好在复活节时捐给穷人。一回到家,我们就热烈地讨论详细的攒钱计划。妈妈建议接下来的这个月,我们应该去买50磅土豆作为一个月的口粮,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省下20美元。不过,她保证每天都为我们做出不同口味的土豆。我们又想方设法节省其他开支,后来我们甚至做起小买卖。我们的生活在那个月变得忙忙碌碌。然而,每当大家围在一起,一分一厘数着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时,所有的疲乏与奔波之苦就被巨大的成就感扫荡得一干二净。在寂静的夜里,坐在黑暗中,我们凝视天空中的星星,想象那是一张张舒心的笑脸,想象穷人接到捐款后的喜悦。

眼看复活节一天天近了。我们开始兴奋得睡不着觉。我们已攒下70美元,这是多么大的一笔数目啊!这个复活节,我们没有新衣服穿,可这又有什么呢?我们一心想着捐款的神圣时刻。

复活节那天早上,天主似乎有意考验我们,一场倾盆大雨企图将我们堵在室内。我们没有伞,但还是冲进大雨中奔跑了足有一公里赶到教堂。我们身上的衣服淋得透湿,但我们用塑料袋包起来的70美元却干干爽爽!

教堂里的孩子们开始小声议论,有的还拿手指着我们的旧衣服,吃吃地笑。这时妈妈走向我们并用她那温暖柔软的手牵住我和欧茜,望着她挺直的腰板和从容的微笑,我握紧了手里的70美元。那一时刻我感到自己真是无比富有!

募捐开始了,妈妈分给我们三个孩子每人一张20美元的钞票,然后自己拿着一张10美元的纸钞率先投入募捐盒。接着达莲娜、我和欧茜都郑重地投入了自己的一份。

回家的路上,我们高声唱着歌曲,雨后的天空天高云阔。我们的喜悦在午餐时达到了高峰。妈妈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复活节午餐——炸土豆和复活节煮鸡蛋。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我们,妈妈走过去开门,原来是神父。神父为我们送来了给穷人捐的78美元。原来,在很多人的眼里,我们一直就是穷人!我们心里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羞辱感,想起今天在教堂里那么多人对我们指指点点,我决定再也不去教堂了,还有学校!虽然在九年级100多名学生中,我的成绩数一数二。

周日我们不愿去教堂了,但妈妈坚持要去。我们故意在教堂后面一个角落坐下,所有的程序此时都显得漫长而难捱。最后,牧师讲话,他提到在非洲有一些贫困却虔诚的教友顶着烈日盖教堂,却因资金短缺,教堂的顶部迟迟不能完工。他说,只要100美元,我们就可以帮助他们盖一个漂亮的教堂顶了。

突然,一只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看见达莲娜冲我微笑着,递给我那个装着78美元的信封,妈妈也在一旁鼓励地看着我。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接过信封,牵起欧茜一起走向圣坛。欧茜将信封投进了募捐盒。

募捐结束后,牧师清理了所有的募捐,最后他兴奋地宣布,捐款超过了100美元。他说没有料到在我们这个小教堂能一下子筹到这么一大笔捐款,他肯定在座的人中一定有富人。

我们就是牧师所说的“富人”了?我们就是“富人”了!那一瞬我的心快跳出了嗓子眼。从那天开始,我知道我们都有一颗富裕的心。

( 1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我们的心情

我们一家人为了复活节攒钱

骄傲、喜悦

神父把捐给穷人的钱送到了我们家。

激动


( 2 )品析下列句子中的人物形象。

①这时妈妈走向我们并用她那温暖柔软的手牵住我和欧茜,望着她挺直的腰板和从容的微笑,我握紧了手里的70美元。

②我们故意在教堂后面一个角落坐下,所有的程序,此时都显得漫长而难捱。

( 3 )从情节的角度看,第一段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 4 )文章结尾两个“富人”各有怎样的含义?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八 哥

①阿哥不是我养的第一只八哥。我曾经收养过一只二手成鸟,原主说如果假以时日,它能言人语。整日对着鸟笼牙牙语是件颇蠢的事,没试几次我便放弃了。

②此鸟除了洁身自爱好洗澡外,最喜食橡皮圈。每次放风总能在屋里觅得漏网之鱼,随即是一场人鸟大战。稍有洁癖的大姊始终不解,为什么这样的情景每天都要反复上演,鸟羽鸟粪也总在最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她连最后通牒都不发,笼子拎到屋外就放生了。

③阿哥是保姆的小叔挂在电线杆上花了一下午捞到的。初来时羽翼未全,蹲在盒子里尚需人喂食,每次盒盖一打开,便见它两翼微张轻轻扑抖,张着一口不成比例的大嘴向你索食,活脱你就该是从外觅食归来的鸟妈妈。

④喂食的动作持续了好长时间,才知道同窝的两个兄弟早就自己进食了,而阿哥和我还沉溺于天伦之乐不可自拔。它视我的确不同,一屋子的人,它也能在雷同的脑袋中找到我的,然后安全降落;伸出一根手指头,也只有我唤得动它。最怕它停在肩膀上,除了过于安适容易失禁外,它更喜欢在人颈项之间啄痣,那种除之而后快的狠劲,每每令人要翻脸。

⑤一次台北家人来访,它独独爱上父亲那头银发,不时上去蹲蹲卧卧理理银丝,如此盛情教人实难消受。用手用书挥之去又来,偶然间父亲抓了条腰带,吓得它跃地三尺落在气窗上大喘息,血液带来的记忆让它以为那是条长虫。知道了它的天敌,父亲索性将腰带搁在头上,随后三日,人鸟相安无事。

⑥与它同时,家中尚有两只可卡,一只雪达,均是标准的沼泽猎鸟犬。每当阿哥离巢出巡时,三只犬儿均像躲警报似的各找掩蔽,谁倒霉被它相中来个鹭鸶骑牛背,坐卧难捱外,当头啄个两记也是敢怒不敢言。

⑦后来雪达添子,阿哥也常巡到窝边歪着头研究,五条蠕动的大虫是这样可口,但如何下手呢?必得雪达忍无可忍大吼一声,它才老大不情愿地踱步离开。

⑧阿哥活得如此自大自在,我却常为它觉得不足,六坪大的空间只够它挥拍两次翅膀。我常想望它振翅翱翔的英姿,当它展开羽翼时,两抹白羽正像机翅上的徽记一般。飞机航行万里也有落地的时候,阿哥倦游了,它不回家会去哪儿呢?

⑨于是在一个有风无云清朗的早晨,我将它拎到院子里,打开笼门,它迟疑了片刻,跳出笼子,振翅一窜,穿过院首的芒果树,飞过斜瓦屋顶,迎着晨曦失了踪影。

⑩阿哥没再回来,我们共处了六个多月,对一只羽翼已丰的鸟而言,它离巢的时间已迟了许多、许多。

(选自朱天衣《鸟事二三》 有删改)

( 1 )第⑧段中说“阿哥活得如此自大自在”,文中哪些事儿体现了它的“自大自在” ?
( 2 )本文作者采用 “庄词谐用”(庄,庄重;谐,戏谑,诙谐幽默。)的写作方法,使得笔下的小动物颇具人之情味、趣味,请任选下列词语中的一个,并结合语境说说其表达效果。
备选词语:洁身自爱    最后通牒    天伦之乐    出巡    敢怒不敢言

( 3 )作者对自己第一次养的八哥鸟被大姐放生颇为不平,但在最后却主动将阿哥放生,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说说你的理解。
( 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我感觉兴味的不是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梁实秋《鸟》
朱天衣把家搬到了郊外的荒野之中,住在山野之中,在这里,有各色的花草瓜果,有淘气顽皮的猫狗鸡鹅、虫鱼鸟兽……

——《中国绿色时报》

在这里我们拥有足够的空间、美好的环境,让我们的生命都得到了安顿。更重要的,我也在此得以继续学习成长,学习谦卑地面对周遭的自然环境,学习尊重这环境中的所有生命……我不会忘记那些曾陪伴我成长的每个动物同伴,它们的生命或长或短,都一样丰富了我的生命……

——朱天衣《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

根据选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朱天衣所说的“尊重”一词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财富。金钱是财富,知识是财富,时间是财富,健康是财富,信誉是财富,亲情是财富,朋友是财富,成功的经验是财富,失败的教训也是财富。。。。。。拥有财富,我们才可以拥有真正丰富的人生。

请以“财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如果必须要写人名,请用“小红”“小明”等来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曾一个我,因尔天真过.”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