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长沙市第二十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僧师徒四人行至五庄观,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各自偷吃了一个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咽下肚,不知是啥滋味,于是央求悟空再去给他摘。
B: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此诗出自冰心的《繁星》,歌缉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
C: 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
D: 林冲武艺高强,是京城禁军教头,他误入白虎堂,被陷害充军,后来在鲁智深的引荐下,雪夜上梁山,成为梁山第一等好汉。
2、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xǐng 不dàn 掇chuàn 藻yùn
B: 静tián 暗huì 杂rǒng 然jiá
C: 鼓jié 铮zhèn 花然huà
D: 戏xuè 粗kuàng 作niè 从qū
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B: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C: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D: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4、下列各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鲁迅—《呐喊》—散文
B: 《回延安》—贺敬之—《贺敬之诗选》—诗歌
C: 《安塞腰鼓》—刘成章—《人民日报》—散文
D: 《灯笼》—吴伯箫—《吴伯箫散文选》—散文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自从学校严肃处理了几个严重违纪的学生,校园这几天倒也风平浪静
B: 公安部“猎狐行动”以锐不可当之势,打击了一大批外逃贪官。
C: 真希望在游戏中英勇善战的小明能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D: 春风以摧枯拉朽之势,吹红了桃杏,吹绿了杨柳。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食品监管的力度大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
B: 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C: 这种肥皂泡的色彩看起来不论多么光彩夺目,也必然要破灭的。
D: 走近造型独特的海盐博物馆,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7、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 引发了收视热潮, 其影响力正从荧屏走向现实, 了蝴蝶效应。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A: 深入浅出 虽然 但是 印证
B: 深入浅出 不但 而且 引发
C: 深思熟虑 不但 而且 印证
D: 深思熟虑 虽然 但是 引发
8、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该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B: 在实体店深受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育人书店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苦心钻营 , 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C: 十年后记者重访地震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 , 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D: 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 , 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王子》在今年年初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的首映引起全场起立鼓掌致敬,口碑人气令人侧目
B: 瘦西湖公园正在举办菊花展,姹紫嫣红的黄色菊花把瘦西湖景区装扮一新。
C: 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听到自己获得诺贝尔的消息后,饮泣吞声 , 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D: 如今,有“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 , 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1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新产品研制成功的喜讯很快就 来了,不少地方或打来电话或发来电报表示祝贺。

②谁来为这些弱势人群 正义?

③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 走过我的身旁。

A: 颂扬 声张 泰然自若
B: 传扬 声张 泰然自若
C: 传扬 伸张 悠然自得
D: 颂扬 伸张 悠然自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次北固山下”中的“次”的意思是________,“乡书何处达”中的“书”是________的意思。

(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颈联通过景物描写暗示了________,蕴含自然理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1 )用“/”划分下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未 若 柳 絮 因 风 起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 ②撒盐空中可拟(________)

③不亦乎(________) ④不矩(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4 )甲文中,为什么谢太傅不评价侄儿侄女的回答?乙文第二段主要是从什么方面来说的?
( 5 )很多优秀人物都是从小就善于学习的人,这从甲文中谢太傅“________”,以及乙文中“________”都可以看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下列小题。

心寻

叶延滨

①小姑娘老低着头。身边的爷爷叹了一口气:“你看什么呀?”“不早告诉你了吗?手机!”“手机有什么好看的,总看不完?”“你不懂,手机就是个世界。”“啥世界能装在那么小的物件里。”“虚拟世界,好玩着呢。”“啊,虚无的世界。”爷爷换了一个字。

②老爷爷也低着头,像在寻找什么,又好像只是在想什么。身边的小姑娘说:“你找什么呀?”“没找什么,什么也没有了,也找不到了。”小姑娘听糊涂了,爷爷说的车轱辘话,没听明白。瞪大眼睛,想从爷爷嘴里听出什么。

③爷爷是在找东西,是心里那些记忆。那时,爷爷也是个孩子,谁都是从孩子过来的,爷爷小时候也是个爱低头看东西的孩子。

④坐在城市街心花园长椅上,爷爷和小姑娘,都望着面前的水泥地。这些水泥地上有很多双脚走过,现在那些脚都离开了,光滑的地面上干干净净,连一片叶子都没有。

突然,这坚硬的水泥地,一下子变松软了,松软得像绸布,向四方散去。绸布波浪似的皱褶带出一片雾岚,阳光把那潮湿的雾气凝成露珠,晶莹地点缀在草尖上。这些草就生长在刚才的水泥地上。茵茵绿草下松软的黑土,散发着泥土的芳芬。这是课本上的句子,小姑娘闻到那泥土的味道,想起了课本上的句子。这句子是说草原,还是说森林?草丛顶着露珠,簇拥朵朵小花。这些小花都是小姑娘没见过的。小姑娘见过花店里的花,郁金香、玫瑰、勿忘我、月季,总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一个个都长得标准的漂亮,像去韩国整容过的名媛。草丛中的花都叫不出名,七彩缤纷,星星点点。爷爷说,它们就是老街坊,守在房前屋后。春天开花一直开到秋凉,一茬接一茬,把窗外的小天地,打扮得花枝招展。

⑥草丛边,一队小蚂蚁像一条线从他俩的眼前爬过。爷爷想,对了,我就在找你们,小蚂蚁。小蚂蚁在爷爷的记忆中,是童年最早的朋友。他喜欢蹲下来,看蚂蚁搬家,抬着饼干渣,举着蚂蚱的残翅,像一队士兵去打仗。对了,蚂蚱也是好朋友,草梗上趴着,爷爷伸手,蚂蚱两只后腿一弹,消失在阳光里。阳光下那肥大的南瓜花,招摇显摆,南瓜花鲜嫰的花瓣是蝈蝈的最爱。蝈蝈叫起来好听,有蝈蝈叫的夏天才算是夏天。夏天炎热多雨,草绿花香,谁都在家里待不住。连慢性子的蜗牛也在园子里散步。蜗牛没惹谁,但爷爷小时候对蜗牛可有意见了。上数学课的老师说,有个台阶30厘米高,蜗牛白天爬上去3厘米,晚上滑下来2厘米,多少天爬上台阶。抢着回答:30天!错了?!多叫人丢脸的事。不说蜗牛了,反正它们爬不远。那是蟋蟀,这可是孩子们追捧的明星级昆虫。蟋蟀讲究,老园子里才有。老园子的老墙根下堆着秦砖的残角、汉瓦的碎片,这些器件逗引出蟋蟀一阵幽幽的吟叹……

⑦爷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对姑娘说:“对呀,这就是我寻找的,我的童年世界,也是每个孩子的童年世界。有花,有草,有奇妙的昆虫世界。老辈人说,接地气,这就是接地气。”小姑娘高兴地说:“多好呀,我怎么没见过,这是真的吗?”

⑧她的话音刚落,刹那间,眼前的一切像海市蜃楼无影无踪,还是那块坚硬的水泥地,从眼前铺向远处。站着的水泥楼和躺着的水泥地严丝合缝,寸草不生。

( 1 )文章写小姑娘和爷爷都“低着头”,但原因却不一样,请简要概括。
( 2 )从文章结构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作用。
( 3 )语言品析。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词的含义。

老辈人说,接地气,这就是接地气

②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姑娘见过花店里的花,郁金香、玫瑰、勿忘我、月季,总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一个个都长得标准的漂亮,像去韩国整容过的名媛。

( 4 )第⑥段中写到了爷爷上数学课的经历,是否多余,为什么?
( 5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材料一: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节选)

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各地要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所设定的除综合实践活动外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考试具体方式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学科特点确定。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钢,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

发挥引导教育教学作用。考试命题要注重引导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

材料二:

取消考试大纲的中考,对考生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有考试大纲,日常的学习有目标和方向,对升学考试更有信心;有考试大纲也有利于教师更有侧重点地开展教育活动,便于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复习,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还能抓准考试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

取消了考试大纲的学习,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很有可能学会的没有考,考到的知识点都是平时没搞明白的地方。唱歌唱戏尚且有高潮部分,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倒是四平八稳,毫无跌宕起伏,学到的知识点能印象深刻吗?考试范围不明确,知识不分重点,凡课本上有的、老师拓展的内容都要全部学会,这不是意味着学生的负担加重了吗?简直与老生常谈的教育“减负”背道而驰!

材料三:

在应试教育下,成绩是衡量一切的准绳,机械简单的“教”与“考”让一些师生乐此不疲。有教师坦言,考纲使用几十年,一切圈着考纲转,哪怕标点由顿号变成了逗号、某个句子多用了个助词等都琢磨了个遍。如此下去,还有多少教师会致力自主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呢?

社会诟病应试教育已久,但怎么去改,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初中考试大纲的取消,意味着“指挥棒”变了,可以说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纠偏。

显然,这种变化对教师的教学和命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大钢怎么教?怎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如何将所教内容通过更为自主和开放的命题呈现出来?这都是迫切需要思考的。对学生而言亦如此,“盲考”的抓瞎、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这些习惯统统要丢掉,还要学会深度思考,拥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同时培养起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自主消化学科知识的能力。

此外,还需打消家长的焦虑和压力。以前习惯了让孩子照“纲”学习,现在考纲取消了,家长短期内无所适从是可以理解的。教育部门要引导家长从根本上认识改革的目的及意义:取消考试大纲,有利于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能让学校安静办学,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中考会合理地设置考试内容的结构,减少一些完全考死记硬背试题的比例,调高开放性、综合性试题的比例,考查学生活学活用及应变能力,这是对“读死书,死读书”的扭转。

淘汰不适合社会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落后教考方式,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只有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育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真正活起来。

(节选自浙江教育报《取消考纲,中考要行稳致远》)

( 1 )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取消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
B: 以后的初中学业水妥考试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C: 考试大纲取消了,学生不用死记硬背了,因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活学活用及应变能力。
D: 基础教育改革应提倡推行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提升的教考方式。
( 2 )请根据以上材料,用简明的语言谈谈教育部取消考纲的意义。
( 3 )依据材料谈谈考试大纲取消后,学生的“学”如何才能真正活起来。
( 4 )结合材料,联系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取消考试大纲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并简要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根据本首诗歌的内容,自拟题目,扩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生查子

王安石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一首好诗歌在不同的人眼里会读出不同的美丽,本诗歌中的“君”可以是明媚的春光,也可以是稍纵即逝的青春岁月,可以是情投意合的挚友,也可以是那个浪漫的邂逅……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把眼泪流完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