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宁市第三十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xiá) 苗助长(yà拔) 而不舍(qiè用刀子刻)
B: 本(zhé) 手可得(tuò口水) 毛骨然(sǒng恐惧、害怕)
C: 阴(mái) 坦荡如(dǐ磨刀石) 岿然不动(kuī高大)
D: 辙(hé) 怒不可遏(è阻止) 轻怕重(zhān挑选)
2、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
B: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
C: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写出了木兰的急切准备,渲染了气氛的紧张,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
D: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对偶,突出战事紧急)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是我国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C: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尊君、舍弟、鄙人、寒舍、愚见”都属于谦辞。
D: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
4、

下列句子中句子成分标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
B: 这种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C: 我最喜欢喝的是[母亲泡的]八宝酒。
D: 鸭蛋的络子挂了(多半天)。
5、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谈论即将到来的中考,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 , 也不要盲目乐观。
B: 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呈现了泰兴籍专家周平红对肝移植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C: 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仪式,让屏幕前的师生看得热血沸腾,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D: 雪覆盖了整座城市,5日凌晨,市环卫处700多人倾巢出动 , 在风雪中给我们扫出一条温暖的路。
6、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阻遏 寒噤 拂晓 锐不可当
B: 地窖 纳粹 肃穆 荡然无存
C: 建忘 鞠躬 地窖 张皇失措
D: 晨曦 恍惚 蜿蜒 高屋建瓴
7、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jīn) 桥(zhàn) 货(háng) 强不舍(guō)
B: 守(kè) 言(zhēn) 怨(chàng) 吹毛求(cī)
C: 亵(dú) 军(tiě) 叱(duō) 面面相觑(qù)
D: 愧(zuò) 广(mào) 诡(jué) 怆幽邃(qiāo)
8、

下面文段中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见渔人,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遂与外人间隔。

A: 乃:于是
B: 要:同“邀”,邀请
C: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D: 焉:于之,从这里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C: 读者深受喜爱的鲁迅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 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0、《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冲——误入白虎堂
B: 武松——夜走娱蚣岭
C: 鲁智深——大闹桃花村
D: 宋江——活捉黄文炳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 )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________之感。
( 2 )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节选自《兰享集序》)

【注】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③品类:指万物。④信:实在。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泉香而酒________

②树林阴________

③少长集________

④茂林竹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3 )【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
( 4 )【甲】文描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甲】【乙】两文均体现了“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第28天隔离了,这个时刻!

池莉

①这个时刻,天正暗下来,黄昏将近,我站在窗前,朝侧面的楼栋微笑。我之所以持续保持微笑,是怕出事。侧面楼栋一户人家的窗前,一位老人,打开玻璃窗,对着户外颤抖哀号:“某时候才是个头哇——某时候才是个头哇——”我听见了。我立刻冲到窗前,打开我家窗户,寻求老人目光,向他摆手摇手,“喂——爹爹”我使出最温和安详的嗓音,与他打招呼。由于角度关系,我无法判断他是否看见了我。我就努力持续着,持续着,直至他终于朝我这边转过脸。然后老人停止了,关上窗户进屋了。可我还是不放心,赶紧给物业打了紧急求助电话,请他们务必上楼敲门,去查看一下,看看是否为孤寡老人?问问是否发生了困难?如果老人有什么需要,只要我们家有。物业也非常尽职,答应马上就去。这一阵忙乎,夜色已黑。这个时刻,是隔离的第28天了。焦虑和急躁开始在人们心里蔓延,我们需要对付更多敌人包括在自己心里逐渐扩大的阴影。

②这个时刻,新冠病毒还在肆虐,而武汉,也已经出台了疫情爆发以来最为严格的隔离严控措施,所有干部职工下沉社区,收治病床在每天扩大,医疗一线医务人员们正在冒死救治病人。人与病毒的搏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吞噬与反吞噬,进入胶着化状态,这个时刻,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劲。然而,人们在家隔离已经第28天了,有人坐不住了,有人千方百计偷跑出去,有人吃不惯配送的简单蔬菜,想吃鲜鱼鲜肉和热腾腾的热干面了,还有人带着孩子出来遛弯,还说“怕么事唦,注意点就行了,关家里人都关苕了”。此情此景,说真的,太急人也太恨人了!事实非常清楚,如果不彻底阻断人传人,后果将不堪设想。我接受采访,与我熟悉的记者朋友开玩笑说:这个时刻,对于这样一些还不知死活的人,如果是我,我的办法就是直接一拳打晕他,拖他回家,再丢一周吃食,封死大门——这是玩笑。可这也不是玩笑——这个时刻,如果还有人不珍惜生命同时还危害他人生命,就只能强制他珍惜自己。说是这么说,我当然没有打晕任何人,而是恰恰相反,我在对一位陌生老人微笑,朝他摇手,希望能够安慰到他。

③这个时刻,日常生活不再是常言所谓的日常生活了,直接就是保卫生命。这个时刻,当我们看见小女孩的母亲被病毒夺去了生命,小女孩追在后面哭嚎,这也不再是世间一般的生离死别,而是需要我们第一时间冲上去,搂过小孩子,为她戴上口罩,尽快哄住她的号啕大哭,以免病毒趁机潜入她敞开的咽喉与肺脏;这个时刻,我们就是小女孩的母亲,而不仅仅只是拍视频的看客。

④这个时刻,唯有保卫生命是最高准则。因此我们能做一件事情,就做一件事;能帮一个人,就帮一个人;底线是我们首先做好自己。这个时刻,真正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时刻,我们得靠每个人点点滴滴的力量汇聚成人类的强大意志,把我们生命夺回来!

⑤这个时刻,心神稳定是我们的拯救,理性冷静是我们的力量,勇敢顽强是我们的必须,咬牙挺住是我们的本分。又一个黎明来临,拉开窗帘,东方既白,太阳照常升起,这个时刻,我们必须忍住悲伤,克服畏惧,去希望窗外的希望。

(写于2020年2月19日,有删改)

( 1 )文章具体描述了“这个时刻”的哪些情景?请分点概括。
( 2 )请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我就努力持续着,持续着,直至他终于朝我这边转过脸。(“终于”这个词表现出“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 3 )面对隔离期间按捺不住心情想随意出门的人,请你选用文章里的一句话做劝诫性质的宣传标语抄在横线上,可以是完整的一句话,也可以在句中选取一部分,并结合宣传标语的目的与特点说明选用的理由。

(宣传标语特点)文字简短,目的明确,充满力量,语言得体。

我选用的句子:________。理由:________。

( 4 )文章的标题为《第28天隔离了,这个时刻!》,其逗号前后的内容可否调换顺序?请结合全文与作者写作意图阐明你的观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病人

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 1 )在第①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2 )在第③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3 )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哪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 4 )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 5 )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你的感悟作文。
麦克牵一只蜗牛去远行,可是蜗牛走得太慢了。
麦克又是催促又是斥责,蜗牛只是很歉疚地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麦克又急又气,对蜗牛又拉又扯又踢,蜗牛受了伤,越发爬得慢了。麦克只好耐着性子,让蜗牛慢慢爬,自己则以一种接近静止的速度跟在后面。就在这个时候,麦克闻到了阵阵花香,听到了鸟叫虫鸣,感到了微风拂面的舒适。后来,麦克还看到了美丽的夕阳、灿烂的晚霞,以及满天的星斗。麦克不禁感慨道:“我牵着蜗牛远不如蜗牛牵着我富有诗意!”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美丽。人生路上,不管是因为匆匆赶路错过了美丽,还是因为慢下脚步欣赏美丽,都是曾经年少的证明,将来美好的回想,刻在生命年轮上的印记……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以“感悟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2)根据提示作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健康,拥有亲情,拥有友情,拥有阳光,拥有和平,然而我们同时又在抱怨和慨叹命运的不公。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珍惜。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相关的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濵临死亡”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