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宽恕(shù) 归省(shěng) 镂(lòu)空 纤(xiān)细B: 两栖(qī) 静谧(mì) 栅(zhà)栏 诘(jié)问 C: 脸颊(xiá) 鞭挞(tà) 朔(shuò)方 绯(fēi)红 D: 桑梓(zǐ) 别墅(shù) 蓦(mù)然 雏(chú)形 |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的书写或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应和(hè) 咄咄逼人(duó) 伫蓄 B: 烘托(hōng) 翻来复去 决别 C: 着落(zhuó) 混为一谈(hùn) 取决 D: 莅临(lì) 捷然不同 云宵 |
3、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B: 从《见字如面》到《中国诗词大会》,从《朗读者》到《诗书中华》这些以往的深夜节目现在之所以能够热起来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观众的支持。 C: 今天下午的班会课上,同学们对如何迎接母校校庆60周年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D: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
4、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 A: 浙江一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的事件在持续发酵,比如把孩子扔进垃圾桶,用胶带封住孩子嘴巴……等等,大家很想知道,这个老师是怎么混进教师队伍的?B: 从“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到歇斯底里的“咆哮体”,从个性张扬的“凡客体”到体贴周到的“淘宝体”,各种新生语汇在网络风靡一时。 C: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散文合集,既表现了历史的深邃荒凉,又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清新婉约;既展示中国文人的艰难心路,又不忘揭露世态人情。 D: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出自《废墟》(余秋雨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
5、 | 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嘶哑 蓬蒿 憔悴 路基 B: 灰烬 锦嶂 疲惫 慰籍 C: 晨曦 镶嵌 荣光 破旧 D: 驱逐 蝼蚁 喉咙 坟墓 |
6、 | 天机星宿显灵神,翩翩羽扇若王孙。黄泥岗上成义士,蓼儿洼下表忠魂。经天纬地八卦阵,博古通今五行门。一生主意凭谁断,空留孤名满昆仑。 《水浒传》中的这首人物赞诗写的是( ) A: 吴用B: 安道全 C: 宋江 D: 卢俊义 |
7、 | 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们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鱼我所欲也》选自其中。 B: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国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一起被后人合称为“三苏”。 C: 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他的《珠玉集》中有着为数不少的感伤之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便是如此,词中流露出词人感慨光阴易逝,人生无常的淡淡伤感。 D: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他与老子一起被后人合称为“老庄”。 |
8、 |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 )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①②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他们一位是画家,一位是摄影家,却不谋而合地选择了同一题材进行创作。B: 有关岳阳楼的诗赋很多,范仲淹受滕子京之托班门弄斧 , 写出了《岳阳楼记》。 C: 路遥知马力 , 日久见人心 , 时间会告诉我们什么人才能成为我们真正的朋友。 D: 千里之堤 , 溃于蚁穴 , 一个人如果不及时纠正微小的错误,最终会酿成大祸。 |
10、 | 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地发生地震,来自中国的救援物资络绎不绝地被运送过来。 B: 为学好功课,我们应该认真听课,对周围发生的事无动于衷。 C: 台上,演员将阿 Q 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台下,观众无不拍手叫绝。 D: 春天到了,蜜蜂和蝴蝶在百花园中飞来飞去,使人眼花缭乱。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春思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骆谷晚望 韩综③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①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②“历乱”:花开极茂盛。③韩综:韩综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后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此为失官还乡时所作。 ( 1 )《春思》的表现作者情感的字词是________ , 《骆谷晚望》中表现作者情感的字词是________。( 2 )两首诗都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请作分析。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②甲乙两文作者均遭贬谪,但内心感受不同,原因在于:________。 |
你慢点儿走
奠柏良
①黑里来黑里去,这用来形容老忠的工作,再准确不过了。
②门外映照的灯光太暗,老忠腿一蹬,人和车一下子就消失在黑夜中,剩下几声车轮颠簸的声音。“你慢点儿走!”看着老忠远去,她总会在心里默默地念上一句。每天如此,从不间断,像是虔诚的祷告。
③天暗下去了,而远处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地亮起来了。老伴儿静静地坐在床上,透过那扇锈迹斑斑的铁窗,盯着路灯下看。“哐啷哐啷……”远处传来了车轮颠簸的声音,不一会儿,一个瘦硬的身影出现在灯光下,人和车都被映上了一层暗黄。这时老伴儿オ会安下心来,继续忙活手里的针线,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④老忠每天下班都顺带着一袋子蔬菜回来,蔬菜卖相不好,但也看得出是挑选过的。老两ロ一块煮个面,又是一顿。晩饭过后,老忠洗好碗筷,将屋里整理一遍,又出去埋头在那辆环卫车里。
⑤老伴儿继续在床上缝缝补补,絮絮叨叨:“哎哟,你见那辆破车的时间比我还多。”老忠应和着:“趁现在还有点时间,收拾收拾这些瓶瓶罐罐……”原来不知不觉的,这间小小的铁皮屋周边,堆积的废品,已经和人一般高了。“也不知道你是去扫大街还是去拾破烂,拾破烂的都没你捡得多!”老伴儿故意提了提气。“得了得了,有空我就拉去卖掉,这不是没空儿嘛。”他们有一白没一句地说。
⑥黑夜中,出去归来,日复ー日。老伴儿没什么盼头,就希望老忠每天跑着出去,也能跑着回来。出门在外,有什么重得过平安两个字?这年头,路上的汽车越来多,车速和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一样,越来越快。更何况现在快过年了,路上的车子都急着回家,隔三岔五就传来环卫工出事故的消息,老伴儿怎么能不担心。
⑦这天早上,老忠还是和平时一样,天没亮就起床了。咬了一口白饼,灌上一瓶热水,穿上已经褪色的工作服,临出门时,老忠回过头来轻轻说了一向:“我今天要到高速上面去工作,春运堵车,不能有垃圾。”
⑧老伴儿的心ー咯噔,像是被针扎了ー样,赶紧从床上挣扎起来,往窗外看。“你慢点儿走!”这一次她没忍住,将这句埋藏在心里的祷告,声嘶力竭地吼了出来。
⑨“等我回来吃饭!"黑夜中传来了一声回响,很遥远但很清晰。老伴儿哭了,原来这句话,他一直听得见。
⑩这一整天老伴儿都忐忑不安,一边担心,又一边安慰自己:“没事的,慢点儿走,慢点儿走就好了。”她呆呆地望着窗外,盯着那盏摇摇欲坠的街灯,第一次盼望着黑夜快点儿降临。
⑪街灯终于亮了,散发出昏黄的光。可是老忠的身影却迟迟没有出现。老伴儿慌了,要知道,这些年来,老忠都是这个点儿回家的,从没有耽误过。老伴儿一急,就想起身出去,但是她忘了她已经走不了了。这一切不好的预感,让她回想起了那一次事故……
⑫那时她还是一名环卫工,那天接到要到高速上去清理花槽里垃圾的任务,一干就是一个下午,临近黄昏的时候一辆轿车突然失控撞向了花槽,她便成了受害者。命是捡回来了,可是却瘫了。沥青路上那种透心刺骨的寒,她永远也忘不了。从那以后,老忠接替了她的工作。老伴觉得危险,也劝他干点别的。可用老忠的话说就是,这垃圾也不能没人收拾啊。
⑬屋子里一片死寂,老伴儿知道这么胡思乱想下去也不是办法,她拧开床头的收音机,好让自己有个声音陪伴。夜慢慢地向屋里笼罩,收音机沙沙的声音回绕在昏暗的每一个角落里。老伴儿瘫坐在床上,一动不动,任泪水在褶皱的脸上慢慢风干。
⑭“哐嘟哐啷……”一阵熟悉的声音由远及近。老伴儿抹了抹眼睛,往窗外一看,一个瘦硬的身影出现在灯光下,人和车都被映上了一层暗黄。
⑮老忠推开门,老伴儿像没事一样,忙活手里的针线。
⑯“怎么现在オ回来?”老伴儿淡淡地说出一句。
⑰“还不是你让我慢点儿走。”老忠摆出一脸嫌弃的样子,转身准备晚饭去了。
( 1 ) 请赏析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阅读《有书赶紧读》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有书赶紧读
黄以华
①曾有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拆封后2至4个月,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后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不着一墨的笔记本。出版商以此提醒读者:有书赶紧读!看了这个消息,我从心底敬佩出版商的良苦用心,也由此想到更多。
②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只有借别人的书,有了还书期限的限制,有了外在的压力,才会有动力去读完一本书。如果是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没有了压力,人便会变得懒散,读书也永远成了一个计划。由此想到出版“不能等”的书,仿佛也是给读者立了一个还书的期限,有点儿与“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相通了。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以此来劝诫人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④但是,在我看来,“不能等”的书也许还有更多含义。在现代生活中,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对读书失去兴趣。在他们眼里,读书或许只是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敲门砖就该扔掉了。还有的人浮光掠影,只是满足于在网上浅阅读,搜集奇闻逸事,不愿意也静不下心来,实实在在读本书。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不能等”的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读书拖不得,好东西是不等人的,要是不及时抓住,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
⑤如果阿根廷这家出版商策划图书时有这种用意,那简直有种与读者心理博弈的味道了。尽管如此,这种良苦用心只可理解,却不值得效仿。毕竟图书是传承文明的工具,大家都去出版“不能等”的图书,这个工具就有可能丢失,如果是这样,损失就太大了。
⑥与“不能等”的图书相关,我想到更为多样的一些方式,比如《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河南固始县采取定期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的方法,解决干部不爱学、不真学和不善学的问题——形式虽有不同,用意却有相通之处,都在劝人向学,劝人读书。只是外因毕竟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思想问题解决了,时间便像海绵里的水,挤也挤不尽。
⑦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抓紧时间读书。(选文有删改)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