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紫金县好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B: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描绘”改成“勾画”)
C: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D: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2、《智取生辰纲》一文中反复提到押送路上的炎热天气,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烘托气氛,激化杨志一方的内部矛盾,为杨志日渐孤立以至最后失败作准备。
B: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因炎热而口渴,因口渴而买酒,以至人人圈套。
C: 为杨志一行后来在黄泥冈买酒中计埋下伏笔。
D: 纯客观的描写,与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无关。
3、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吸(shǔn) 浮燥 吹毛求(zī) 蓬头垢面
B: 懦(què) 辐射 销声迹(nì) 雕粱画栋
C: 然(mò) 通缉 相形见(chù) 相提并论
D: 弄(shì) 震憾 然而止(gá) 眼花缭乱
4、

选出加在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 )
“放她(  )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  )他随便地说(  )回转头来对她一瞪,“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  )要她做到死!”

A: (!)(”。)(:)(!) 
B: (——)(”。)(,)(!) 
C: (?)(。”)(:)(,)  
D: (?)(。”)(,)(,)
5、绍兴兰亭景区有一副楹联,上联为:雅集鸿文传百代,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
A: 至乐无声唯孝悌
B: 流觞韵事足千秋
C: 来听渔鼓唱前朝
D: 愿无忘名士风流
6、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写出了雨中润泽明朗的情景)
B: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写牧场清新,蕴含无限生机的景象)
C: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场面欢快活泼,富有童趣)
D: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写溪水流得更欢畅)
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附合 诓骗 镂空 不屑置辨
B: 擅自 带契 阔淖 忐忑不安
C: 琐屑 瑟索 萌发 别具匠心
D: 晨羲 瞥见 箱箧 眼花瞭乱
8、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加强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B: 张欣生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他大概生病了。
C: 同学们将要在这所学校里度过有意义的三年。
D: 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9、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shè)级 (qǐng)刻 (fēn)围 (pī)坚执锐
B: (yǎn)然 (biē)见 (zì)睢 言简意(hài)
C: (yǚ)偻 地(ké) 古(chà) 探(lí)得珠
D: 干(hé) (piǎo)碧 (jiàn)桥 (hèng)行霸道
10、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的一切需要我们用心感受。有时生活是________的孤寂惆怅;有时生活是________的积极向上;有时生活是________的乐于奉献。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②①③
B: ③②①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题。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 1 )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 2 )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

( 3 )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 4 )文中的“土地”喻指什么?

( 5 )全诗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也;知团,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半”,其此谓乎!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诫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仙则(名:出名)
B: 惟吾德(馨:德行美好)
C: 然后能自也(反:同“返”,返回)
D: 学半(学:教导)
(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调素琴/扶苏数谏故
B: 其此谓乎/禽兽变诈几何哉
C: 皆以美徐公/所欲有甚生者
D: 不知善也/如土石何
(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A: 如今在齐国这片广阔千里的土地上,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妇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认为大王偏私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B: 如今在齐国这片广阔千里的土地上,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周围的宫妇们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C: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周围的宫妇们没有不认为大王偏私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D: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官妇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段选文皆用类比。甲文以名山灵水类比“不陋”之室,乙文以“嘉肴”类比“至道”,丙文用个人小事类比国家大事。
B: 三段选文主旨鲜明。甲文极言“陋室因境幽而不陋”;乙文层层推导出“教学相长”的观点;丙文推己及人,点明“王之蔽甚矣”。
C: 三段选文皆善用修辞。甲文多用对偶,语句工整,音韵和谐;乙文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加强论证;丙文连用两组排比,增强了气势。
D: 三段选文结尾用不同句式增强表达效果。甲文用反向句收束,引人深思;乙文以感叹句作结,语气强烈;丙文用肯定句直陈观点,一针见血。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栗,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
“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
“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 “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撕挪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
“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 1 )请根据以下形式,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捡钱之前,悠闲无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2 )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 (请答出两条理由)
( 3 )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 4 )试就这篇小说所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做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节选自马南邨《不求甚解》)

材料二

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般科学的教科书虽也用了文字写着,但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譬如说,我们学地理、学化学,所当注意的是地理、化学上所记着的事项本身,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宇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这时我们不但该知道韩愈这个人,理解这篇《画记》的内容,还该有别的目标,如文章的结构、句式的式样、描写表现的方法等,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读韩愈的《画记》,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作国文功课学习过。

(节选自夏丏尊《怎样阅读》)

材料三

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

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读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提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节选自《读书方法指导》)

( 1 )以上三则材料主要是围绕读书的哪些方面展开论述或说明的?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提倡学习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提出读书时要虚心,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B: 材料二中“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的“专”字去掉不改变原句意思。
C: 材料三第二段采取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D: 这三则材料在表达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材料一属于论述性文字,材料二、三属于说明性文字。
( 3 )以下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录”与“单元导读”,请你结合材料二、三,谈谈学习本单元为什么“要重视朗读课文”?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青春需要历练,人生态度决定成长方向。孟子“舍生取义”引领我们直面选择,勇于担当;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启示我们从小事做起,不断超越;遇到挫折,沮丧落寞时,宗璞激励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喜获成功,志得意满时,诸葛亮告诫我们“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请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内容具体充实。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请以“X X”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是我心上的一道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