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清丰县第一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fú) 带(xī) 旋(wò) 暴风雨(zòu)
B: 照(1ì) 纶(jīng) 驰(chěng) 耳欲聋(zhèn)
C: 脑(pàn) 连(qiào) 日(yì) 草长飞(yīn)
D: 暗(huì) 默(xián) 蛮(héng) 分离析(bēng)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影不离 昂然挺立 爱慕虚荣 头晕目眩
B: 无可奈何 极力挣扎 独具慧眼 忘乎其形
C: 宽洪大量 走投无路 一模一样 廋骨嶙峋
D: 秋风潇瑟 哄堂大笑 思前想后 盘虬卧龙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

②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

③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

④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

⑤人生有涯,事业无疆。

⑥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A: ①②④③⑤⑥
B: ⑤①④③②⑥
C: ⑤③①④②⑥
D: ①④②③⑤⑥
4、以下文学作品中作者、作品名与主要人物不对应的是( )
A: 王树增——《长征》——邓小平
B: 李鸣生——《飞向太空港》——任新民
C: 许云峰——《红岩》——江雪琴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从2月5日上映以来,凭错其气势磅礴的特效场面与动人父子情获得大众的喜爱与支持,中国电影票房突破45亿,成绩喜人。
B: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C: 2018年主席庄严进行宪法宣誓。一年已经过去,当时铿锵有力的铮铮誓言仍回荡耳畔,让人记忆犹新
D: 长达4个多小时的2019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声销声匿迹了。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着第三方支付等数字金融新业态的普及,隐私问题愈发引人关注,通过加强国家立法来保护个人隐私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B: 人应该学会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 , 替他承担责任,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他。
C: 危急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 , 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
D: 《经典咏流传》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美的韵律相得益彰 , 让传统文化在古今观照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过初步筛选、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由湖南周浩创作的,旨在提升我市老字号品牌竞争力的“连云港老字号”标识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B: 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花果山景区变得更加漂亮,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C: 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D: 连云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正在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B: 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C: 医学专家透露,研制出抑制冠状病毒的有效疫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D: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听得许多蜜蜂嗡嗡地闹着,忙碌地飞着。
9、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瘦削 鼎盛 威严 无可奈何
B: 收览 怯懦 雕塑 骂骂咧咧
C: 犀利 拾掇 麻利 另请高明
D: 景仰 凄惨 雷霆 咬牙跺脚
10、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牟取 追塑 袖手旁观 故名思义
B: 眶骗 拮据 慷概淋漓 五彩斑斓
C: 娇奢 隐匿 头晕目眩 脑羞成怒
D: 帷幕 盘缠 长途跋涉 天伦之乐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1 )第一首诗中,诗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谪的消息,又无法与友人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________,向友人遥致思念;第二首诗中,作者同样是与友人分别,用________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 2 )在古诗文中,还有许多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本套试题中出现的诗词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①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③;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④。蒲苇莲芡⑤,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⑥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陂池:池塘。④岩阜:假山。⑤芡(qiàn):水生植物。⑥富:丰饶的物产。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通人________ ②便还家________

得灵壁张氏________ ④汴之余浸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 3 )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 4 )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文和乙文的主要内容。

( 5 )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 6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 1 )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B: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C: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D: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 2 )细读第三段,面对开得这样盛的藤萝,作者的心情会怎样的,下列诗句哪一句最能传神的表现出来?( )
A: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B: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C: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D: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3 )下面是对选文的理解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中的“焦虑”是指对紫藤萝花稀零凋败的焦虑,“悲痛”是指对十多年前紫藤萝花架被拆掉的悲痛。
B: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花的辉煌茂盛吸引,驻足观看。
C: “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紫藤萝写活了,也将客观所见与主观感受融合在一起,作者笔下不再是静态的花朵,而是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儿童,他们勃勃生机,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D: 作者对花之“盛”的描摹,先整体着墨,再局部特写,从上到下,层次分明,展示了花的形态美、色彩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野马嘴里有清泉

王宗仁

①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

②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云,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③哪里有水?水在哪里呢?

④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我们领到泉边去的。”

⑤“向导?谁啊?”我发问。

⑥“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

⑦“可是他到底是谁呀?您认识吗?”

④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是野马。”

⑨我们一听泄气了。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一辆小汽车。

⑩“野马能当向导么?”

⑪“怎么不能?!”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停了停他又说:“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野马嘴里有清泉!”

⑫说得有理。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漠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

⑬“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喜欢唱民歌的巴图大爷像在念歌词。

⑭大家轮流抿了一口水壶底的那点水,一边在沙海里勘测,一边继续寻找着野马。

⑮终于,我们看见前面的洼地有一群黑影在晃动。大家像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走去。看清了:腿细,尾短,粗脖子,鬃毛特别长……啊,是野马!它们正扎着头喝水哩。像一幅油画,一幅又一幅,丰沛在干渴的沙漠上。大家似乎听见了吱噜的喝水声,多么诱人的声音呀!还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它好自在!

⑯野马发现了我们,长嘶一声,一尥蹄子,没影儿了。那只鸟飞向了天空。

⑰我们立即去追。可是,每个人疲劳加干渴,腿脚没有一点劲了。“同志们追呀,要得到前面的清泉水,只能靠我们自己!”巴图大爷傲然像一位将军,下了命令。说也怪,我们浑身忽地长出一股力气,跑步追了上去。野马没有追上,却在它们刚才停留的地方发现一池清凌凌的水。池子很小,只有洗脸盆那么大。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真想不到,茫茫沙漠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有水,有草,有花。水池边上留着各种形状的蹄印,显然那些野生动物常来这里喝水。

⑱我们的心儿早就润吱吱了。我却有点舍不得张开口喝这水了,便用手指蘸了一滴水,滴溜溜转亮晶晶的一滴水。它将以强大的抗干渴的力量进入我们的体内,变成汪洋大海征服征途上一切干渴!巴图老人嘹亮地喊了一声:“开始!”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1

⑲喝足水以后,我们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给这个泉起了个名字:望柳池。

⑳我们都希望不久的将来,这儿柳树成荫,乌语花香。之后,我们又把轻便的帐篷撑起来,这儿就成了测绘队的大本营﹣﹣供水站。

可喜的是,没有多日,当我们告别“望柳池”继续往沙漠深处跋涉后,在别处一群野马的带领下,又找到一眼泉水,大家爱给它起名叫“珍珠水”,它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水站。

有野马这样的好向导,我们在戈壁滩工作就不愁没水喝了!

(选自2016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

( 1 )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 2 )结合选文,分析巴图大爷的形象。

( 3 )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妙处。

①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极了。

②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了吧!

( 4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

( 5 )“野马嘴里有清泉。”假如你身处生活的“沙漠”,没有“野马”作向导,你将怎样寻找“清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苦涩、苦恼、苦难、苦命……“苦”绘的是生命的灰色;苦瓜、苦茶、苦菜、苦行僧……“苦”唱的是生活的低调。然苦中亦有乐,苦尽亦有甜,“苦”中有着说不尽的故事,“苦”后藏着道不完的哲理。

题目:苦_______

要求:①先将文体补充完整;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无解方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