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满城职教中心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蓄(zhù) 粗(kuàng) 临(lì) 轻怕重(niān)
B: 絮(dāo) 蔽(yīn) 狭(ài) 根问底(báo)
C: 然(chàng) 然(mù) 羞(qiè) 人听闻(hài)
D: 流(tǎng) 突(wù) 恿(sǒng) 参不齐(cī)
2、

下列诗句中与“莲”无关的一项是( )

A: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 清塘饮水下藕根,春风带露沾侬衣。
D: 花中君子来哪方?婷婷玉立展娇容。
3、《水浒传》中像《三国演义》中关云长一样骑赤兔马使一口大刀的是( )
A: 宋江
B: 徐宁
C: 关胜
D: 鲁智深
4、“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下列名言中与这副对联蕴含的道理相一致的是( )
A: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 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D: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仰(zhān) 道(suèi) 滑(jí) 应(hé)
B: 深(suì) 牌(fāng) 灵(jioù) 嵌(xiāng)
C: 弃(bìng) 然(h8) 影(qiàn) 酝(niàng)
D: 静(bì) 事(yì) 越(yú) 落(zháo)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节,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B: 是用更多的时间来阅读经典,还是用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C: 雾霾天气使中国不少城市的居民频发呼吸道疾病,各大医院呼吸科的接诊人数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飙升了七、八倍。
D: 哲学不仅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更有助于人们形成对个人和公共生活必不可少的价值观﹣﹣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
7、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10月1日,东台西溪景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国庆活动,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 , 前去观看。
B: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 ,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 , 开始向我求情。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年内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B: 随着对丘北县各乡镇的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有了全面了解。
C: 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热播,让很多人认识了普者黑。为加强景区管理,丘北县通过并审议了新修订的《普者黑风景区保护管理条列》。
D: 2017年7月27日上映的关于非洲撤侨的爱国主义电影《战狼2》,10月27日已盛大收官。据统计,该剧票房逼近大约56.8亿,位列全球票房榜第55名。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子在川上这样喃喃地曰着。我们面对着无情流逝的岁月,也不由得感叹时光真是如“白驹过隙。”
B: 在新年的钟声里,我们凝思遐想;回溯过去十载,几度风雨,几度辉煌;展望未来十年,多少忧患,多少梦想。
C: 作为一名家长,我认为当前最需要减的,是家长之“负”。试问:有多少家长没有替孩子做过小报?有多少家长没有帮孩子完成科学实验和制作?
D: 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月,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10、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在一定的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________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________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________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________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 如果 从而 并非 而
B: 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 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 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①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②校书:官名,即校书郎。③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 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①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受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心头,使他难以解脱。

②第三、四句是个转折,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

④“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兴,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最后四句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回到现实,豁达乐观,意境高远。

( 2 )简要赏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 1 袁公。袁公问日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日:“老父在太丘,强行绥 3 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日:“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日: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 5 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尸,的谦称。⑤师:学习。

( 1 )“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

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弱者抚之以仁。

( 3 )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和他的稻

余长江

①我的老家在一片广阔而深远的田野的边缘上,离家50米的地方,有父亲栽种的一块稻田。我就在这块稻田里跟着我的父母学习稼穑,怎样种谷、收谷。

②种谷也就是把秧苗插进田里。插秧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在明媚的春光里,母亲成了我学习的老师。母亲插起秧来,就像蜻蜓点水,只见水动,不见水响,一板秧几下子就插到头了。母亲告诉我,插秧如同写字,脚要立稳,腰要端直,手要灵活;插秧第一步是把腿插进去,然后把手插进去,再然后把秧插进去。我似懂非懂,跟着母亲学起了插秧,反复练习插腿插手,整天把自己插进田里。

③秧苗刚插上去的时候,长得较慢。两道追肥洒过后,秧苗一个劲地赶着上长,拔节、分蘖,很快就再也看不见田水,密实得连风也难穿透。秧苗长至齐腰深,开始抽穗。那些谷穗,不知是什么时候窜出来的,隐在宽大的稻叶间,并不惹眼,偶尔才露风韵,恰似怀胎少妇,羞赧地把肚子遮遮掩掩,不好意思呢。但它们哪里躲得过父亲的眼睛呢,谷穗一露脸,父亲就瞅见了,会心的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

④水稻扬花了,谷穗上花粉霜白。这期间,父母严禁孩子们下稻田捉鱼、摸泥鳅,碰落了花粉,谷子就成了秕壳,降低收成。

⑤入夜,村口的大槐树下,常聚着乘凉的庄稼人,谈天说地,也说在望的收成。萤火虫提着小灯笼,一闪一闪在田野游逛,逗引着孩子们。天边不时划过一道闪电,似金蛇在眼前窜过。父亲说,那是在扯谷花闪呢。

⑥扯过谷花闪,扬过花的谷粒,就开始灌浆,日渐饱满,日益沉甸,把谷穗压弯了腰;颜色也逐渐泛黄,直到粒粒都变得金黄。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黄澄澄的谷粒:一、二、三……一抹阳光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

⑦稻香氤氲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圆润。父亲把挂在墙上的一把把镰刀取了下来,有的镰刀,已经锈迹斑斑,沉淀着往昔的日子。冷寂的月光射在磨石上,父亲一下一下地磨着,嚓嚓的声响传出很远,穿透在这静寂的夜空里。磨一会儿,父亲就会拿手指在镰刀的刃上弹试一下,镰刀的刃面反射着清冷的月光,像是长剑的一道清吟。

⑧第二天,我跟着父亲学割稻。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扔给我一把镰刀。父亲站在田里,开始割了起来,我知道,父亲是要我模仿他的样子,他怎么割,我就怎么割。父亲也像稻子一样弯着腰,一手拽着稻子,一手拿着镰刀,稻子在他利索的动作中一片片倒下了。我看见,大颗大颗的汗珠在他的头上、黝黑的脊背上滚动闪烁。

⑨打下的新谷,第一担总是父亲弯腰挑起,试试,觉得很沉,朗朗地笑了。一担担带着泥土香味的谷子,伴随父亲吱吱呀呀晃动的扁担,渐渐堆满了老屋前面的晒谷坪。

⑩在父母的教诲下,我终于学会了插秧、割稻。更为重要的是,我从他们插秧、割稻的姿势中获得了一种宝贵的哲学启示:即如何做人,怎样生活。虽然,我在一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况味中离开了乡村。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种田人。

⑪每年的收割时节,父亲总要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回去。当我手拿如月的镰刀,看见所有的水稻站在温暖的水里,低着头,保持成熟保持质朴,期待我下镰。父亲挥舞着镰刀,连贯流畅,轻松自如,仿佛一位老艺人自由的杂耍。那一刻,我惊奇地发现,父亲一生的精彩竟在这块稻田里。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 1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稻子的生长过程

拔节

分蘖

________

扬花

________

成熟

父亲的心情表现

________

陶 醉

________


( 2 )请你对第⑥段文字中画线语句作点赏析。

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黄澄澄的谷粒:一,二,三……

( 3 )第⑤、,第⑦段都描写了乡村的夜晚,分别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 4 )如何理解第⑪段“父亲一生的精彩竟在这块稻田里”这句话?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打开阅读世界的多重通道

①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好的读书效果,但如何避免“独学”的窘境呢?读书会是很好的方式。

②参加读书会,能给人提供更宽广的视野。读书会的读书范围较广,能让人从更多侧面感受到知识的广博,打开通向世界的更多通道。读书会的直接性让人能迅速掌握一本书。譬如参加某作家的读书会,作者直截了当的介绍直奔主题,让人知晓该书背后的创作故事。倘若参加有关茶道的读书会,一边喝茶,一边赏读茶道文章,那份情景交融的读书会感觉非亲历者不能尽享。

③参加读书会,能加深对书本的认识。读书者未必苛求千篇一律,但读书的深浅、理解的透彻与否,读书会上一碰撞,高低就分出来了。而古今著作的对比阅读,更能使人感受到古今之间的多重景观。比如,我在组织《浮生六记》读书会时,鼓励大家阅读这本书的众多版本,找到各自的感悟点,相互启迪拓展对书的理解。阅读完清代书生的曼妙小品,再对现代学者的著作《思维的力量》进行解读。通过思维方法的学习,引导与会者再反观《浮生六记》,由今论古,其中韵味,犹如穿梭在传统与现代的时空中,与会者对类似读书法兴趣极高,阅读体验令人耳目一新。和一个人默然读书效果不同的是,读书会上的辩论,能让人对一本书的认识加深。

④参加读书会还能结识更多读友。无论是别具一格的想法,还是深邃的阐释,带来的都会是更多的启迪。读友是你遨游书海的同伴,互相间的荐书与交流,会令阅读体验更丰富。在古代,许多读书人也喜欢五成群日琢夜磨、争辩不休,把读书会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有时也要善读民间之书,热衷于躬身向下,在实践中求真知。现代人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碎片化阅读会让不少人陷入各种误区。读书会的系统性和辨性既能让人的阅读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也能让人倍享读书妙趣。与读友的交流,让人获得更多的现实考量和思想之果。好多读友不仅能成为读书路上的对话者,也可成为生活中的同行者。

⑤随着书香社会的到来,目前各地都有很多形式各异的读书会,给各类读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读书、深读书成了读书会追求的目标。标准的读书会自然让人受益良多,但不拘形式的读书探讨也是读书会的另类体现,甚至地铁上、单位餐厅乃至同学聚会时,都可以谈谈自己的读书方法,听听别人的读书妙爱书人之间的交流,会让每一本读过的书真正鲜活起来,藏在脑海深处,让人受益无穷。

( 1 )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A: 参加读书会能给人提供更宽广的视野。
B: 随着书香社会的到来,我们要成立形式各异的读书会,给各类读者提供广阔的空间。
C: 参加读书会是避免“独学”的窘境、得到良好阅读效果的有效途径。
D: 我们要打开阅读世界的多重通道。
( 2 )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可以用来证明读友的重要性。
B: “理不辩不清,道不辩不明”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读书会上争辩的意义。
C: “悬梁刺股”的事例可以作为论据,从反面论证加入读书会的必要性。
D: 第①段引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指出独学的不足,引出作者的观点
( 3 )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从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书——《山海经》中感受到了长妈妈真挚的爱;朱自清先生从父亲平常的背影里感受到了父亲深切的爱;我们呢?我们也无时不沐浴在爱的光辉中!
爱,也许是母亲的一句叮咛,也许是父亲的一次轻抚,也许是老师欣慰的微笑,也许是同学真诚的帮助……
爱,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因为 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
请你以“人生关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沦陷的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