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西安特立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选项中不是“酒杯”名称的一项是( )
A: 樽
B: 白
C: 觥
D: 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言之美 唯妙唯肖 包罗尽致
B: 以言达意 信手拈来 丝毫不爽
C: 尽善尽美 珠两悉称 目不忍睹
D: 闲情逸至 瞬息万变 金刚怒目
3、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睨(pì) 蓬(hāo) 食(mì) 钝(yú)
B: 发(jiǒng) 裸(lù) 笑(shěn) 吞(shì)
C: 褓(qiǎng) 朴(cún) 取(móu) 默(qiān)
D: (jí)取 恣(jū) 面面相(xū) 文采(zǎo)饰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经过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B: 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C: 同学们对自己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D: 在寒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5、下列对诗句中划线词语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日夕:傍晚。)(相与:相伴。)
B: 白头搔更短,欲不簪。(浑:简直。)(胜:胜任。)
C: 折戟沉沙铁未 , 自磨洗认前朝。(销:销蚀。)(将:拿,取。)
D: 我报路长日暮,学诗有惊人句。(嗟:叹息,慨叹。)(谩:同“漫”,空,徒然。)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丑小鸭》等。
B: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
C: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发展影响很大,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 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的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D: 中国人民有信心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珠穆朗玛峰巨大的身躯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孕育了众多海洋性、陆地性冰川,身临其境者,无不被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所震撼。
B: 第44个世界博物馆日,敦煌研究院利用网络别出心裁地开展“有奖问答”,邀请公众“遇见敦煌”的同时,赢取特别礼物。
C: 许多城市中小学不但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为了鼓励阅读,甚至在每一个楼层、每一条走廊都设置书架,随意取阅。这样的阅读条件是很多农村中小学可望不可即的。
D: 远远望去,巨大山体的半山腰色彩斑斓,山下楼房鳞次栉比 , 沿路花道和绿道交错,头顶天空湛蓝高远,路随山转,景色赏心悦目。
9、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B: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C: 电视台的编导精心策划,把几个旅游类节目办得绘声绘色 , 深受好评。
D: 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的结尾别出心裁 , 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10、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nuò) 色(dài) 紧(bēn) 鸟(cháo)
B: 忽(shū) 腾(fèi) 曲(quán) 形(zhuī)
C: 那(chà) 蓄(zhù) 托(hōn) 声(zhàn)
D: 主(zǎi) 黄(yūn) 亮(liáo) 狭(zhǎi)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 1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复从戎”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
B: 颔联“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
C: 颈联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
D: 尾联运用典故,表现作者壮志未酬。
( 2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 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哭悲切。
C: 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连月不 ________ ②春和明________ ③辱偕忘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B: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C: 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而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而有力。
D: 作者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但文章的主旨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34个鸡蛋》,完成下面小题。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的交界。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可以想像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说,这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很小很小的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心疼了。我不到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抱住了我。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天,在牛奶和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选自《中外文摘》,有删改)

( 1 )本文题目为“34个鸡蛋”,请分析“34个鸡蛋”这一情节的设置在全文中的作用。
( 2 )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其表达作用。

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 3 )阅读全文,请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第一段单句成行,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很好的悬念,也为主人公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调。
B: 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关怀体贴,也清晰地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
C: 文章后面李暖暖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感觉被这里拘禁,而是想向父亲求援,给当地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D: 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 4 )试比较本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和下列材料中的句子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用意上的不同之处。

材料: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植树的牧羊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选自《博物》2012年第4期,有改动)

( 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所以恐惧心越重越好。
B: 常见的恐惧症有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C: 人类对蛇的恐惧心理有可能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D: 对恐惧的事物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恐惧症。
B: 第②段“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一句中,去掉“主要”一词文意没有改变。
C: 第③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什么是恐惧、恐惧的类型、恐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恐惧心理。
( 3 )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电闪雷鸣时,我们很多人会感觉到强烈的恐惧,甚至会出现心悸、抽搐、身体蜷缩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雷电恐惧症”。

①雷电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怎样才能减少或消除对雷电的恐惧?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夕阳下的 ”为题写一个片段作文,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作,以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突出景物的特点,不少于15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废墟上的繁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