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蕴(yùn) 绮(yǐ)绣 皲(jūn)裂 烨(yè)然 B: 敝(bì)衣 缟(gǎo)素 撰(zuàn)写 容臭(xiù) C: 缊(yùn)袍 拜谒(yè) 貂裘(qiú) 叱(cì)咄 D: 惆怅(chàng) 诋(dǐ)毁 唐雎(jū) 不屑(xiè)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领袖 无与伦比 进退唯谷 谈笑风生 B: 伎俩 走头无路 翻来覆去 莫衷一是 C: 桑树 锋芒毕露 怡然自得 铤而走险 D: 鱼塘 长吁短叹 通霄达旦 谆谆教诲 |
3、 |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下三分 B: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不宜妄/自菲薄 |
4、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说明文。 B: 《云南的歌会》分别介绍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不同场合中的不同演唱方式、内容、目的和作用。 C: 《云南的歌会》一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D: “唱得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一句中的“多”字准确精当地说明了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照应下文也唱其他故事。 |
5、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认真地、一丝不苟地讨论并阅读了《红岩》。B: 李达康书记说得好:你只要不干坏事,就没谁能坏你的事儿。 C: 我不愿生活像个问号,东张西望找不到自己的跑道,把自己的青春浪费掉。 D: 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除了它能锲而不舍之外,就是因为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
6、 |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总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并突出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B: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了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C: 文中“大多”“几乎”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 本文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
7、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 , 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B: 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 , 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 课间十分钟,班里的“开心果”王晓玥使出浑身解数 , 搞怪逗乐,整个教室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D: 海外留学生易文婷对祖国的思念与日俱增 , 收看央视国际频道成为她每天生活的必修课。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勒进/勒令 生涯/睚眦必报 怡情/贻笑大方 B: 迷惘/欺罔 要诀/艰难抉择 径自/不胫而走 C: 波澜/斑斓 绯红/缠绵悱恻 咀嚼/味同嚼蜡 D: 纤绳/纤细 契约/锲而不舍 晕倒/晕头转向 |
9、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 B: 《囚绿记》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C: 《孔乙己》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恶。 D: 《一厘米》肯定了主人公对完美的执着和全力以赴的追求,也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 |
10、 | 下列句中加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晚会结束前,他献上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B: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 尽管球员使出浑身解数 , 但众多名将还是倒在两分钟强度投篮的测试中。 D: 看看周围的环境,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
赠从弟 刘桢 |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 魏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饮? ( 1 )下列选项与文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 高风亮节 B: 无欲则刚 C: 淡泊名利 D: 公正无私 ( 2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千年古城梅州——走进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①香格里拉,一个充满传奇和异域色彩的名字,一个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一个美得令人惊艳的旷古秘境,一个远离尘嚣宁静安逸的人间净土,一个世人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
②在客家人心里,梅州就像旷古秘境——香格里拉,是他们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碧,风光圣洁,犹若方外之境;这里,汉风唐的穿越千年的悠悠岁月悠扬萦绕,幻化为闪烁着先民遗风的处处风物,未经世俗污染,淳朴如初。
③梅州的山,葱茏清幽,自成风韵。“粤东群山之祖”阴那山,集雄奇与秀丽于一体,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折腰。登临山巅,山风阵阵徐徐吹来,云雾自眼前飘过,聚了又散,仿佛置身云端仙境。
④梅州的山,或大或小,或险或秀,无不用青翠欲滴的绿意阐释对人间的厚爱,令人心旷神怡,忘乎天上人间。都都青山,不仅诉不尽梅州无限风光,而且孕育了清冽的山泉和清新的空气。
⑤梅州的水,空灵如诗,悠扬如歌。散布在梅州青山之间的万千清泉,配合着山势的起伏,敲打出一曲曲抑扬顿挫的曲调,细细品味,竟像天籁般的客家山歌一样流淌,令人沉醉。
⑥巍巍群山,孕育了梅州人的母亲河——梅江。梅江悠悠,一水护城,清明如镜,光可鉴人。远眺江水,波光粼粼,摇曳生姿,楚楚动人。梅江两岸,翠耸的青山,婆娑的垂杨柳,森森的风尾竹与斑驳的古墙,与天光云影相互缠绵着,在水中交互出一幅恬静淡雅的山水画卷,常常令人流连忘返。偶尔有渔夫撑着竹筏自江面悠然而过,此情此景,丝毫不逊色于桂林。
⑦梅州的山还孕育了水平如镜的绿津,如素有“岭南日月潭”之称的蕉岭长津、五华益塘等,湖水碧绿,依山赋形,似极仙女遗落人间的镜子。这些湖水或驰聘或游弋,山青水碧,水天一色,烟波浩渺,令人陶醉。若遇月夜,波光激港,美不胜收,宛若梦幻。一年四季,江面烟雾迷茫,尤以冬日为甚,蒸腾的水汽与两岸的山岚遥相呼应,将周遭点染得仿若人间仙境。
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水灵气必定孕育梅州不凡的千年历史和文化。“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的,礼俗犹留三代前。”黄遵宪用一首凝练的七绝诗意地描绘了一幅客家先民南迁的历史画卷。历史上,客家先民历经了五次大迁徙,每一次辗转,都是一次寻觅梦里桃源之旅。穿过千年的风雨,客家人崇尚诗礼的传统使原生态的中原文化在梅州这片土地上得以保留。
⑨梅州人一言语、一举手、一投足,细细品味,都散发着古之遗风雅韵,被誉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客家方言至今仍保存着中原古汉语“唐音”,这种未被同化污染的方言,是客家人流徙中的精神故乡,它神奇地托起了整个民系千年不灭的命运。一路南下的梅州客家人还保留着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客家风情,这种舞龙舞狮,舞动的不正是中原龙图腾的飞扬么,传递的又何尝不是原生态的中原文化?
⑩梅州,一座处处散发着中原汉唐雄风的千年古邑。在这里,您不仅可以饱览原生态的美景,品味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而且可以流连于山间田野之中,逛山冈,吹山风,听山歌,慢慢的您会放慢您的脚步,放松您的心情,放飞您的梦想。在饱览间淡忘红尘,在仰望文化高山时涤荡心灵,走进它,您就走进了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梅州。
( 1 )请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梅州是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散布在梅州青山之间的万千清泉,配合着山势的起伏,敲打出一曲曲抑扬顿挫的曲调,细细品味,竟像天籁般的客家山歌一样流淌,令人沉醉。
( 3 )第⑧段引用了黄遵宪的诗句,目的是什么?阅读《“能吞能吐”的森林》一文,完成小题。
①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②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③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④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作文
(1)永远的 (童年、微笑、伤痛、悔恨……)
(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各式各样的报答:既有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益者对恩人的;也有游子对故乡的,赤子对祖国的;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还有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彼此的报答……请你以“报答”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两题任选一题。若选23,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若选24,按自己的选材角度,题目自拟;联系生活和自 己的切身感受,围绕着一个主题自选写作角度,有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的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