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江畔放流鱼苗活动,同学们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激发了参与治水、保护环境。 B: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 D: 在2019年苏迪曼杯锦标赛上,中国队和日本队进行了争夺冠亚军的决赛,最终中国队夺冠。 |
2、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令爱这次获得大奖,多亏了您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B: 本学会将于明晚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敬请王先生莅临指导。 C: 凡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员会将惠赠《鲁迅全集》一套。 D: 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了您帮忙。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您在家恭候。 |
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拼搏,使我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B: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 吃货们在“三月三”可尽情品尝各种壮乡美食,如绿粑粑、凉粉、五色饭等。 D: 为避免校园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
4、 | 填入下面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教育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课题,谈到教育的方法,孔子注重启发,强调引发学生的创造力,他说:“____”,由此可知,教育,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之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A: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5、 | 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B: 焉:语气词,啊 C: 无论:更不必说 D: 延:邀请 |
6、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 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C: “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的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D: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
7、 |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比糖果,木糖醇口香糖对口腔有一些好处,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研究表明木糖醇能预防龋的效果。(将“表明”改为“证明”) B: 七年级语文组开展“读经典,写好字”活动,其目的是加大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加大”应该改为“提高”) C: 为了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叔叔到我校举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删去“不再”) D: 2019年世乒赛女单决赛中,刘诗雯4比2战胜队友陈梦,第一次夺得首个世乒赛的冠军。(删掉“首个”。) |
8、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 嗔视(zhēn) 铁锹(qiū) 哺育(pǔ) 惟妙惟肖(xiào)B: 羸弱(yíng) 镂空(lǒu) 晕车(yūn) 鳞次栉比(jié) C: 玷污(zhān) 伫立(chù) 锃亮 (chéng) 风雪载途(zǎi) D: 枘凿(nà) 粗犷(kuàng)岑寂(chén) 毋庸赘言(wù) |
9、 | 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倘若(tǎng) 门槛(kán) 附和(hè) 羼水(chàn) B: 笔砚(yàn) 荤菜(hūn) 不屑(xiè) 哄笑(hóng) C: 蒲包(pù) 绽出(zhàn) 舀水(yǎo) 咸亨(hēng) D: 惋惜(wǎn) 间或(jiàn) 打折腿(shé) 阔绰(chuò)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听了朗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B: 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 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金樽”“玉盘”形容餐具华贵,“十千”“万钱”形容美酒佳肴的价格很高,诗人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之情。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真实情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C: “闲来垂的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中,诗人引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激起了诗人对前途、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并坚信远大的抱负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夏水襄陵 襄:________ ②沿溯阻绝 溯:________ (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①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中国的能源供应困局,其中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的首推风力发电。较之其他新能源,风电优势更加明显:它蕴藏量大,超过所有油、气、煤的储藏量;理论上仅1%的风能就能满足人类能源需求。
②在江苏沿海,从南通向北直到连云港,有连绵数百公里的滩涂,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这里常年风速保持在每秒7-8米,正是绝佳的风电场。
③这一带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却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而1个三峡的投资,可以建2-3个三峡规模的风电场。而且风力是一种洁净的自然资源,没有火力发电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
④虽然前景如此诱人,但是风能却并非竖起风车就等着发电。因为有两个世界性的“拦路虎”:一是,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频率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危害常规电网;二是,风力机结构复杂,风电价格远高于煤电,我国风电设备单位功率的费用是煤电的两倍以上,电网公司很难接受或根本不愿意购买风电,有人据此将风电比喻为“垃圾电”。
⑤有专家经过10年研究发现,风电对于某些工业生产,特别是有色冶金、氯碱等高耗能产业,如能直接非并网利用,会像黄金一样宝贵。不但减少或完全消除对电网的危害,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电解铝生产来说,每吨铝的耗电量是惊人的1.5万千瓦时,如果风电专门供应大型铝厂,巨大的电能就被“置换”出去,风能也因此获得了普惠社会的方式。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有很强的挑战性,如果能够成功,中国的风电技术将领先世界。
⑥目前,非并网技术已经基本攻克,下一步就是在江苏省内找一个试点。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①小熊要爬很陡峭的雪山跟上妈妈,虽然一次次失败滑下山坡,却仍一次次奋力尝试,最终成功登顶——这段视频被竞相转发,人们纷纷为小熊的顽强和不放弃点赞。相信很多家长会拿小熊爬雪山的视频去教育自家的“熊孩子”,然而,你可曾想到正是熊妈妈按捺焦虑、舍得放手、耐心等待,才赋予了小熊放手一搏、永不言弃、愈挫愈勇的意志和作风。
②当下,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教育陷入难以名状的焦虑:砸锅卖铁“倒贴式”甩卖,只求有人把娃和作业一起接走;不陪作业,母慈子孝,一陪作业,鸡飞狗跳;辅导孩子是“危险工种”,会要命!凡此种种,看似戏言,实则吐露了现实生活中,众多家长面对孩子教育成长问题时的身心俱疲、苦不堪言,甚至真有年轻妈妈因孩子写作业“磨蹭”被气到突发脑梗。
③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中,一幕幕与辅导作业有关的人间悲喜剧,在一张张书桌前轮番上演。一声叹息一滴泪,一声吼叫一声悲——每个窗口都投射出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担心孩子不自律,管不好自己;担心孩子不如别人而自尊心受伤、自信心受挫;担心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没有立身之本、立足之地……父母的万般焦虑挤压了孩子身心成长需要的空间,大包大揽、严格管控只为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愿望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违背规律地画地为牢,时时管、事事管,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孩子长成了缺乏独立性的“妈宝”和“巨婴”。
④其实,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家长们不妨学学那只熊妈妈,放手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去做、去体验力所能及的事情,承担应有的责任。家长要做的就是放手不放任、扶持不挟持、关爱不溺爱、宽容不纵容,着重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⑤孩子终有独立生活的一天,与其替他遮风挡雨,包办一切,不如适当放手,让他学会在暴风雨中挺立,让他学会自食其力。只有这样,才能见证成长,收获幸福。
( 1 )结合选文第①自然段内容,你认为如果在第④自然段之后增加一节内容,应该重点论述与________有关的内容。有一次聚餐,朋友带着孩子,孩子爬上桌,像飞轮一样拼命转动菜台,什么好吃就往自己嘴里塞,大人根本没法伸筷子。问朋友,为什么不管管孩子?他说:现代教育要解放天性,不能拿老一套束缚孩子。
有位作家曾这样说过:“消极地等风雨过去,不如积极地冲过风雨。”
请以“冲过风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