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荣成市第三十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________,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________。

③妻常常________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④它很________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A: 酸辛 预兆 叮嘱 悲愤
B: 酸楚 预警 叮咛 悲楚
C: 酸辛 预警 叮嘱 悲楚
D: 酸楚 预兆 叮咛 悲愤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押韵关系倒置句末。
B: “入”“流”两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C: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
D: 诗人初离乡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江行见月,寄情千里,触发了对家乡和君王的恋恋不舍。
3、下面对《天净沙 秋思》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 前三句都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一共列出九种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让人主次莫辩。
B: 前三句的句法尤为别致,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他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黑瘦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
D: 这首诗寓情于景,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kē) 扒(jué) 寻(mì)
B: (nà) 金(qiāng) (nián)土
C: (qí) 顾(jì) (bò)声
D: (xì) 喧(xiāo) 涂(màn)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
B: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短小精悍,字不虚设但言简义丰 , 意境深美。
C: “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中国北方,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
D: 2017年度淄博市青少年“国学达人”挑战赛决赛在张店区举行。比赛内容涵盖中华传统哲学、史学、文学、服饰、饮食、建筑等多个方面,可谓琳琅满目
6、下面句子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这个小小的动作打消了我对他的怀疑。”“怀疑一切。”这个两个句子中的“怀疑”都是动词。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D: “他俩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俩比作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生动地写出了他俩外貌非常相似的特点。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 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C: 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
D: 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将对我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8、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把锁锈死了”和“这把锁生锈了”中的“锈”字都是名词。
B: “制造”、“报答”、“提高”、“寻求”四个词语词性相同。
C: “辛勤耕耘”、“不断发生”、“禁止吸烟”、“销售计划”四个词中“销售计划”与其他三个结构不同。
D: “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的主干是“这是一部散文诗。”
9、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脸(jiá) 徘(huái) 古(gèn) 锐不可(dǎng)
B: 形(jī) 那(chà) 向(qīng) 随声附(hè)
C: 祷(qí) 戒(chéng) 物(zhāng) 引受戮(jīng)
D: 琐(xuè) 推(chóng) 行(qián) 草连天(shuāi)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苏东坡有一份豁达的心境来享受一切,他总是微笑接受。
B: 不折不扣的“直言极谏”之臣,到底是寥寥可数的。直言刺耳,进而刺心,简直等于相骂,自然会叫人生气,甚至于翻脸。
C: 阅读篇幅长的文章,有时也可采用不求甚解的方法,可节省阅读时间,快速把握内容要点。
D: 这棵百年的大榕树,生得根深蒂固 , 枝叶茂盛,无论什么季节,它都是那么郁郁葱葱,那么遮天蔽日,那么青翠欲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1 )作者在诗歌的开头选用“杨花”和“子规”,有何作用?

(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 3 )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还能写出表达类似情感的诗句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杂事一》)

【注】①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母问其/温而知新
B: 恐母而死也/后乃至
C: 他人又见/前后受其敌
D: 吾有阴德者/不若无
(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出 游 见 两 头 蛇 杀 而 埋 之 归 而 泣。

( 3 )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②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③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节选自《孔乙己》)

( 1 )概述选文叙述的内容。

( 2 )联系下文,分析“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这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 3 )断腿后孔乙己的手在文中出现两次,朗读时若要把重音放在“用这手走来”时强调了手的什么特点?若把重音放在“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又传达出何种复杂的感情?

( 4 )有人说,比天气更冷的是掌柜的心。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掌柜“冷”的两处表现。

文学作品阅读

从孩子照相说起

鲁迅

①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丝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

②但那健康和活泼,有时却也使他吃亏,九一八事件后,就被同胞误认为日本孩子,骂了好几回,还挨过一次打——自然是并不重的。这里还要加一句说的听的,都不十分舒服的话:近一年多以来,这样的事情可是一次也没有了。

③中国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实在是很难分辨的。但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却有一种错误的速断法: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④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

⑤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

⑥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势,两国的照相师先就不相同,站定之后,他就瞪了眼睛,伺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是总在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烦厌,时而疑惧,时而无畏,时而疲劳……照住了驯良和拘谨的一刹那的,是中国孩子相;照住了活泼或顽皮的一刹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

⑦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

⑧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 ”(A.有趣 B.乖顺)。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又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

⑨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⑩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在这里要提出现在大家所不高兴说的日本来,他的会摹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会摹仿”又加以有创造,不是更好么?否则,只不过是一个“恨恨而死”而已。

(注释)①扶乩(jī):一种民间请示神明的方法。将一丁字形木棍架在沙盘上,由两人扶着架子,依法请神,木棍于沙盘上画出文字,作为神明的启示,以显吉凶。

( 1 )这篇文章应该收录到鲁迅的哪部作品集?( )
A: 《野草》
B: 《呐喊》
C: 《且介亭杂文》
D: 《朝花夕拾》
( 2 )仔细阅读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完成思维导图。

( 3 )根据全文语言风格,选择合适的词语序号填入空缺处,并说明理由。

我选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 4 )有人将《朝花夕拾∙五猖会》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故事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觉得合适吗?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春天在朱自清笔下归来,冬天在老舍笔下归来,母爱在史铁生的怀念中归来,阳光会在风雨后归来,成功会在努力后归来……请以《 归来》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一辈子知心”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