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匀称(chènɡ) 慰藉(jiè) 扶掖(yè) 广袤无垠(mào) B: 追溯(sù) 亵渎(xiè) 谄媚(chǎn) 即物起兴(xīnɡ) C: 狩猎(shòu) 提防(tí) 羸弱(léi) 相形见绌(chù) D: 殷红(yān) 懵懂(měnɡ) 差使(chāi) 忍俊不禁(jīn) |
2、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四川芦山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B: 政府部门要严厉打击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行为,防止地沟油再上餐桌。 C: 几个学校的领导,就校车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D: 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
3、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带一路”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聚焦经济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________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的共同需要,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创造崭新的机遇。 ②教育部等九部门颁发文件强调,要将思想、道德、心理教育和依法惩戒威慑相结合,切实做好________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方面的工作。 ③微信等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________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 A: 适合 防治 因而B: 适合 防止 却 C: 契合 防止 因而 D: 契合 防治 却 |
4、 |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语出自( ) A: 班昭《为兄上书》 B: 司马迁《报任安书》 C: 杨恽《报孙会宗书》 D: 邹阳《狱中上梁上书》 |
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中,“济南”“秀气”分别是名词、动词。 B: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秋思”是题目。 C: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散文集,《五猖会》是其中一篇文章。 D: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不少学者认为《读点经典》丛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B: 伴随英国经济衰退,政府在吃紧的财政面前也更加“锱铢必较”,对于任何“花不到刀刃”上的钱都感到恼火。 C: 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威严的法律下,李某走投无路 , 只得向警方自首。 D: 从小酷爱电脑的小明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练,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程度。 |
7、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传神地刻画了鲁庄公急躁冒进、驽钝鄙陋的形象。 B: 本文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他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C: 本文剪裁详略得当。文章详尽地叙述了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而对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则写得比较简略。 D: 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如写乡人的劝阻,就衬托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
8、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B: 庄子,名周,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是《庄子》的特色。 C: 《名人传》叙述三位名人在经历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磨难后,创作了不朽杰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 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
9、 | 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松柏(bǎi) 狗窦(dòu) 寥落(liào) 冢累累(zhǒng) B: 干戈(gē) 旅葵(kuí) 舂谷(chōng) 雉从梁上飞(zhì) C: 兜鍪(móu) 采葵(kuí) 峰峦(lán) 饴阿谁(yí) D: 作羹(gēng) 踌躇(chǔ) 惶恐(huáng) 风掣红旗(chè) |
10、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青少年做人要堂堂正正,坦荡如砥 , 浑身充斥着正能量。B: 天德湖公园里人们济济一堂 , 享受自然生态,挥洒运动热情。 C: 为了有个美好的将来,父母们纷纷送孩子去上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 粗鄙的心灵是配不上优雅的汉语的,但是优雅的汉语却能拯救那些日益粗鄙的心。听作家讲述优雅的汉语,我们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宴词①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②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③,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此诗是一首离别诗。②畎(quǎn):田间小沟。③棹(zhào):用桨划船。 ( 1 )全诗借助“长堤逶迤,________,________”等景象,向读者展示了一幅色调清新明快的水彩画。( 2 )诗的最后一句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桃溪浅处不胜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 ③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 ④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 ( 2 )下列“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学而时习之B: 人不知而不愠 C: 三十而立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4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从中选择一条,谈谈对你的启发。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春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突然觉得对生命充满了希望。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都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烦恼”“失败的教训”,也可能对童年发生的趣事记忆犹新。
请以“成长中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