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B: 我市23家粮油店(柜)相继完成创建工作,将在验收通过后挂上“放心粮油店”的牌匾。 C: 北京市持续遭遇重度雾霾,PM2.5浓度最高时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能见度只有七八十米。 D: 中国召开最高级别的城市工作会议,会议的名称由37年前的《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
2、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新形势下的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B: 读了此文,我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 C: 通过这次作文评比,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D: 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就在于要勇于克服困难,充满自信。 |
3、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讲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 B: 颔联感叹旧友调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 C: 颈联展示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 D: 尾联顺势而下,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4、 | 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A: 迥乎不同 眼花瞭乱 耀武扬威 石破天惊 B: 鲜为人知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迫不急待 C: 色彩斑澜 悲天悯人 永往直前 如释重负 D: 兀兀穷年 家喻户晓 语无伦次 义愤填膺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摄制(shè) 惩罚(chénɡ) 角逐(jué) 诲人不倦(huì)B: 气氛(fèn) 澎湃(pài) 舷窗(xián) 悲天悯人(mǐn) C: 枕头(zhěn) 流窜(cuān) 可汗(hán) 忍俊不禁(jīn) D: 炽热(chì) 忏悔(chàn) 憎恶(zènɡ) 忧心忡忡(chōnɡ) |
6、 |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 A: 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B: 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 , 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C: 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 , 虚心接受。 D: 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 ,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
7、 | 文中方框处依次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 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B: ,;,。—— C: ,。,。: D: ,;,。: |
8、 | 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伊索寓言》中不少故事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的人。B: 在慧骃国,马是理性的载体,友谊和仁慈是“慧骃”的两种主要美德。 C: 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后,用“借方”和“贷方”来分析自己的幸运和不幸。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和《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B: 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 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D: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
10、 | 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朴(pō)刀 庖(páo)官 腻(nì)烦 面面厮觑 B: 恁(rén)地 禀(bǐng)请 桑梓(zǐ) 恃才放旷 C: 聒(guō)噪 腆(tiǎn)着 商酌(zuó) 精血成聚 D: 谮(zèn)害 颦(píng)儿 画缯(zēng) 启承转合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谈谈它们写法上的异同之处。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1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①因往晓之 ________ ②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②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3 )后人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用来讽刺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们的被窝里有多少螨虫
①心情不好?独自蒙着被子睡大觉?呵呵,你是不可能独自睡大觉的!
②我们的被窝里总有不计其数的螨虫,它们不仅把我们身上脱落的皮屑作为大餐来享用,有时还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你要想独自睡觉是不太可能的。
③螨虫和蜘蛛是“同门兄弟”,都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不过螨虫的个头比蜘蛛可小多了,一般只有0.1~0.5毫米长,肉眼很难发现。把螨虫放在显微镜底下,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身体是半透明的,有8条长满绒毛的腿。
④ 。已经发现的螨虫有3万多种,其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有粉螨、蠕螨、疥螨、尘螨等。粉螨主要在人的食品中繁殖;蠕螨主要寄生在人的毛囊和皮脂腺中,是导致酒糟鼻、脱发的元凶;疥螨主要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层,极易导致人体皮肤过敏和瘙痒;尘螨对我们的影响最大,它们分布在毛毯、被褥、床垫、枕芯、空调、地毯、沙发等缝隙处,是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螨虫。
⑤尘螨不咬人,偶尔会进入人的肺中引起肺螨症。它们的主要危害是由排泄物、蜕皮、尸壳形成的微粒引起的。这些微粒飞扬于室内空气中,被过敏体质者吸入,就会引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症状。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70%的哮喘是由尘螨引起的。
⑥那我们的被窝里究竟有多少尘螨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北京世纪坛医院的专家曾经对两户居民家的被褥进行过测定。不测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有户人家三个多月没洗被子,一条被子上差不多住了100万只螨虫!而另外一家人坚持每星期洗一次被子,螨虫就少了许多,不过一条被子上仍然有大约10万只螨虫。
⑦怎样才能清除被褥里的螨虫?除了定时清洗床单、被套,经常晒被子和褥子是最好的办法,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将螨虫杀死。另外,晒被褥的时候千万不要拍打表面!一旦拍打,尘螨的排泄物和尸壳就会随着粉尘飞扬出来,进入你的呼吸道,引发感染和过敏。正确的方法是在收被褥的时候戴上口罩,用刷子将被褥缝仔细地刷一下,去除螨虫和各种微粒。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题。
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
( 1 )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题目二: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诸多的幸运与磨难,有诸多的成功与失败,有诸多的欢笑与哭泣……可这些,都将会是曾经,会成为过去,这些曾经的美好与悲伤,终将被我们置于脑后,不恋也不恨,如果一味沉浸其中,只会徘徊不前,我们得学会忘记,因为人生总是从告别走向明天的。
请以“学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作,抄袭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