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 烈日当空,公园里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D: 我正在跟密特里·密特里奇谈木柴的事,忽然,这贱畜生无缘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B: 恬淡(tián) 深谙(ān) 恍如隔世(huǎng) C: 雄浑(hún) 炊烟(chuī) 饶有兴味(ráo) D: 汲水(xī) 朔方(shuò) 不计其数(shǔ)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斑澜 叠起 枯躁 惊涛澎湃 B: 摇蓝 险峻 喧闹 妇孺皆知 C: 署名 屏障 浊流 马革裹尸 D: 深霄 畴划 慷慨 兀兀穷年 |
4、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晓鸥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B: 下楼时,小龙被剧人踩了一下,生气地说:“你走路不长眼呀?差点把我踩伤了!” C: 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D: 张老师找小熊到办公室谈话,小熊说:“有什么话赶紧说,我还得回去写作业呢!” |
5、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C: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D: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真缔 苍海桑田 消声匿迹B: 惬意 抑扬顿错 侧隐之心 C: 娴熟 迫不及待 忍俊不禁 D: 绽放 五彩斑斓 眼花瞭乱 |
7、 | 请你选出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 ( )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C: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8、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追溯(shuò) 蛮横(hèng) 连翘(qiáo) 怒不可遏(è) B: 眼眶(kuàng) 绚丽(xùn) 归省(xǐng) 风雪载途(zǎi) C: 襁褓(qiáng) 俯瞰(gǎn) 飘渺(miǎo) 强词夺理(qiáng) D: 狩猎(shòu) 缄默(jiān) 瞭望(liào) 挑拨离间(tiǎo)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B: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
10、 | 蜜蜂在《昆虫记》中被称为( ) B: 不会迷失的精灵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B: 客之美我者 环而攻之而不胜 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及鲁肃过寻阳 D: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 2 )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 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 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 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
鸟巢与洞穴
黎戈
①不知是因为上了年纪,还是因为成长在匮乏年代,我发现妈妈的囤积癖越来越严重。
②妈妈每天都在研究商场的打折广告,大量购置减价的东西,家里的角角落落都被堆满了。每次我回家,要一路途经米袋、卫生纸、洗衣液、肥皂、饼干,跨越各路杂物,才能艰难地抵达我的书桌。另外,各种废弃物,妈妈也是绝不丢弃的,包括皮①和我穿过嫌小的衣服,早就过期的酸梅粉、绿豆糕、蛋挞皮,变形变色已经不知为何物的可疑物,网购的各类包装盒。喝完酸奶的瓶子,妈妈也要洗了收起来,塑料袋也是,家里飘扬着各色袋子。
③妈妈偶尔到我家来,环顾四周,叹气说:“很空旷,不像个家,不聚气。”
④一开始我嗤之以鼻,指出她落伍的审美观念,并购置了几本日式收纳书向她科普,告诉她提升家居品质的重要性。我妈戴上眼镜认真地看了,感叹说干净整齐,但之后仍然是一个一个洗晾她的塑料袋。
⑤然而,即使舒适度欠佳,空间逼仄,我仍然很眷恋妈妈家。我越来越觉得妈妈家像个洞穴——任何一本建筑史,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介绍古代建筑一般都从洞穴开始。《中国古代建筑史》开篇就是山顶洞人的穴居之处。古代的人类,茹毛饮血、衣不蔽体,最后他们找到了洞穴,躲避野兽和风雨。
⑥古人白天采集野果,搞不准还摸点虫子、抓只小鸟来补充蛋白质。晚上,他们回到洞穴。在洞穴里,他们储存食物、繁衍后代,学会了用火烧制熟食,走向文明。在古洞的墙壁上,留有人类最初的痕迹。世界各地都有出色的洞绘流传。
⑦而动物界,与择偶相提并论的大事,就是筑巢了。一只雄鸟往往要花数月时间,衔来树枝、草和羽毛,辛苦地修建家园。有一些鸟窝漂浮在水湄,以树叶覆盖,躲避天敌;有一些鸟窝用蜘蛛丝拴在树间,像吊床。鸟巢还有带内外间的,有防水隔层的,有大小套房的。这个建房工匠的技术,和雄鸟的毛色、鸣叫声一样,会成为雌鸟择偶的一个指标(人类中,拥有豪宅的“高富帅”,择偶也更容易)。而狼无论到哪里,首先是找地方挖洞藏身。洞里出去的小狼,重返狼穴时,仍然会激动不已,因为那里残留着母亲和兄弟姐妹的体味。
⑧未出生时,我住在妈妈肉身的巢穴里;成年后,我仍然不时返回她帮我遮风避雨的巢穴……洞穴并不是密室,它是开放的、不密封的,可供后退容身,也能让人抽身离开、远去出征、步入光明地带。它可以实现外部与内部的空间对话,也是人与人情感互动的地方。相形之下,那些供短时寄居的场所,比如旅馆、客居处、办公室,更像是桥梁和过道。再看那些用过的塑料袋、旧衣服、米袋、油瓶,已经不那么碍眼了。它们就是妈妈用来搭窝的树枝和草
⑨我每次回家,都脱了鞋子,换了睡衣裤,爬上床,把书摆一圈,然后掏个洞,坐进去一本本看,好像坐在一棵长满了书的树边,随时可以采摘知识的果实。皮也跟着我养成了这个习惯,一放假就飞奔上床看书。妈妈在灶台、饭桌、水槽环绕的三角地带里,游刃有余、不疾不徐地操刀点火,把烧制好的食物一盘盘端上来。妈妈就像一只从容压场的大鸟,而我和皮,真像两只被喂哺得饱足的快乐小鸟。饭后,三个人靠着、躺着、坐着,看各自的书。妈妈文化程度不高,遇到认不得的字,她就用纸抄下来,然后问我。皮看到有趣的段落,会咯咯咯地笑个不停。除此之外,家里静如平湖。这个家,是我们仨温暖厮守的巢穴。
(摘自《广州日报》2018年11月12日)
(注)①皮:小名,作者的孩子。
( 1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妈妈家”和“鸟巢与洞穴”有哪些相似之处?①品味第②段中划线句,说说加点词的妙处。
②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简析第⑨段划线句。
( 3 )细读文段,说说你对第⑧段划线句的理解。“断舍离”是日本人提出、时下非常流行的现代家居整理方法。“断”,对于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远离物质的诱惑,放弃对物品的执著,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向生命鞠躬
张强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先穿回草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的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手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杆在一点一点缩短,退出它的身体的草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⑪儿子手握着草杆再也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的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⑫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⑬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