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加入共青团组织了,我郑重其事地将入团申请书交给了团支部书记。 B: 对于别人的劝告,她总是置之不理。 C: 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摘,大家歇斯底里 , 情绪高昂,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背包。 D: 他喜欢吹毛求疪 , 常常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疏漏大做文章。 |
2、 |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B: 听到班主任的脚步声,喧闹的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C: 那些门和窗尽管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D: 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一个人并不遥远。 |
3、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阳光体育活动计划”,目标就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B: “唱得真好!”一个声音响起,“谢谢,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C: 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D: 老师最终还是没有告诉我们应该站在哪儿?什么时候到那儿? |
4、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缭草 馥郁 融汇贯通 纷至沓来 B: 瑕疵 颤粟 浑身懈数 矫揉造作 C: 胡茬 取谛 壁垒森严 深居俭出 D: 决计 皱缬 问鼎苍穹 扶摇直上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鲜为人知(xiǎn) 气冲斗牛(dǒu) 罗布泊(pō) 殷红(yān)B: 慷慨淋漓(kāng) 亘古不变 (gèn) 校对(jiào) 弄堂(lòng) C: 九曲连环(qū) 燕然勒功(yān) 钥匙(yào) 字帖(tiè) D: 五彩斑斓(lán) 锋芒毕露(lòu) 挚痛(zhì) 气氛(fèn) |
6、 | 下列每组词语划线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踏实/踏青 奢靡/风靡一时 悄声细语/悄然泪下 B: 孵化/浮雕 鞠躬/笑容可掬 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 角色/角逐 推磨/磨杵成针 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 旷野/粗犷 剽悍/膘肥体壮 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
7、 | 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欧阳修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B: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小说集《呐喊》。 C: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D: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
8、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有谁离得开大地母亲?离得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人远离故土,原因各不相同,但乡愁是共同的。B: 孝者,善之基石。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父母不孝顺、对长辈不尊敬,那便如树之没有根须,水之没有泉眼。 C: 如果没有了“身体健康”这个前提,又何谈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所以,年轻的你,一定要记得:勤勉而不透支生命,上进也不忘给身心减压。 D: 当一个人心里期盼着春天里的新生和焕发时,在他眼里,雪花带来的便不是寒冷;而是欣欣然赶来装点岁末的吉祥花朵! |
9、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最是一年春好处”,让我们一起盈一抹微笑,踏春而行,迎接最美的风景。 B: 我一直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匆匆》……等。 C: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D: 《春》选自《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10、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最美基层公安民警”胡敏同志的先进事迹传遍大街小巷,鄂州市掀起了一股学先进、争先进的广泛热潮。B: 鄂州民间工艺美术馆于 2015年 6月 6日开馆,它不仅为民间工艺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而且也是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的重要阵地。 C: 网络之所以让那么多的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D: 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奇壮美和神功伟力。 |
文言文阅读。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有仙则名________ ②往来无白丁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3 )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①有龙则灵 ②南阳诸葛庐 ( 4 )文中画线句写出了陋室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谈笑有鸿儒”既表露了刘禹锡交朋识友,皆是高洁之士、博学之人,也展示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B: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排比手法,表现了作者希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C: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此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情怀。 D: 本文的文体是“铭”,它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
现代文阅读
蟋蟀之歌
晚间散步的时候,柏拉特罗和我都非常熟悉蟋蟀的歌声。
蟋蟀在黄昏时的第一支歌是犹豫、低沉而粗糙的。他转调了,他向自己学习,跟着,一点一点地升到正确的音高上去,仿佛在寻找切合那个时空的和谐。忽然间,当透明的天空中星星都出来的时候,他的歌声便获得了一种旋律式的甜蜜,像随意摇荡的钟声。
清新的紫色的凉风来了叉走了,夜的花朵在尽情开放,在天地交会的蓝色田野上,一种圣洁的精华正飘过平原。蟋蟀的歌愈唱愈开心,响彻整个村野,像影子的声音。他再也不犹豫,再也不沉默了,就像把自己流淌出来一样,每一个音符都是另一个的双生兄弟,有一种黑水晶似的血缘关系。
时光安详地度过。世界上没有战争,工人酣睡着,远处天空的景象到达了他的梦境。在爬山虎丛中,靠着墙边也许有狂恋着的情人,眼神与眼神正互相交融。小块地上盛开的豆花,向城镇吹送着轻柔的芬芳的消息,这种消息,仿佛来自一个无拘无束、心灵开放而感情微妙的青春期少年。青青的麦子,摆动在月光中,迎风而叹息,在早晨两点、三点、四点的时刻,蟋蟀的歌声一度唱得那样悠长,现在却消逝了。
又唱起来了!啊,那清晨的蟋蟀之歌!我和柏拉特罗冷得发抖,正沿着那条露水凝霜的小径回家睡觉。月正落,红而瞌睡。现在,那歌声正为月色而步履浮荡,为星辉而沉醉欲睡,浪漫、神秘而丰盛。然后是那一大片令人沮丧的云,镶着悲哀的紫蓝色的边,缓缓地把白天从海面上拉上来。
( 1 )本文描写蟋蟀鸣叫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的?请找出相关词语。( 2 )文中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请指出“动”“静”各指代什么,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3 )指出下列语句的修辞方法,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①忽然间,当透明的天空中星星都出来的时候,他的歌声便获得了一种旋律式的甜蜜,像随意摇荡的钟声。
②青青的麦子,摆动在月光中,迎风而叹息。
( 4 )本文通过描写蟋蟀的呜叫,赞颂了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的________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________为例,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 3 )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 )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