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日本右翼分子数次登上钓鱼岛的行为让每一个中国人的胸中义愤填膺
B: 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
C: 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做实验,求得彻底了解,决不囫囵吞枣 , 马虎了事。
D: 徐悲鸿画展在北京美术馆开幕了,艺术爱好者们趋之若骛
2、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地大物(多) 诓骗(说谎话骗人)怀(追念)古伤今 前(倒下)后继
B: 自欺(自己欺骗自己)力 虚(空虚)为民(请求)命 (捏造事实冤枉人)蔑
C: (感触)叹 (遮盖、掩蔽)不住(舍弃)身 不足(值得)为据
D: 他信(相信他人或他物)力 倘若(假若)一味(单纯地) (像笼子)罩
3、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诅(zhòu) 摩(sūo) (zì)情 (xuān)然大波
B: 牛(dú) (yín)绕 (cuán)集 面面相(qù)
C: (bǐ)谷 星宿(xiù) 宿(sù)儒 一宿(xiǔ)未眠
D: 叶(qiào) (yān)红 嗫(rú) 屡见不(xuán)
4、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轻捷 臃肿 杂乱无张 亦复如是
B: 磐石 懊悔 心会神凝 慷慨淋漓
C: 喧闹 斑斓 锋芒必露 鞠躬尽瘁
D: 踌躇 筹画 一返既往 妇孺皆知
5、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 三顾茅庐
B: 三气周瑜
C: 桃园三结义
D: 三打祝家庄
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10月1日,东台西溪景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国庆活动,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 , 前去观看。
B: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 ,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 , 开始向我求情。
7、学校举办“海洋,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权、关注海防的意识。校刊记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海洋勘探者呢,还是当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只要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贡献,无论当海军战士还是做勘探者,我都愿意。
B: 我愿意当一名海军战士,驾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C: 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准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D: 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将来能当一名海洋资源的勘探者,是我的理想。
8、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青少年“拿手机,戴耳麦”的现象已蔚然成风 , 专家呼吁让纸质阅读回归生活。
B: 大家的掌声,让我受宠若惊,其实我只是抛砖引玉 , 其他人的发言会更精彩。
C: 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面对受害者亲人叹为观止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D: 作文课上,李海批评同学的作文文不加点 , 漏洞百出。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旧传该书由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 《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唐睢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此书。
C: 《出师表》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D: 《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令在写法上,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
10、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都无误的一项是( )
A: 新(cù) 洞(shuì) 笑(wō) 芽(pēi)
B: 喷(bó) 绳(qiàn) 疲(bèi) 进(lè)
C: 行(wō) 稻(suì) 黑(xūn) 迷(wǎng)
D: 滩(yū) 干(biě) 脱(zhēng) 船(bó)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 1 )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 2 )结合《黄河颂》,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你用健美的臂膀 , 挽起高山大海。

②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4 )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提示: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入手。)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清]蒲松龄

广中有猎兽者,侠矢入山。偶卧憩息,不觉沉眠,被象鼻摄。自分必遭残害。未几,释置树下,顿首一鸣,群象纷至,四面旋绕,有所求。前象伏树下,仰视树而俯视人,似欲其登。猎者会意,即以足踏象背,攀援而升。虽至树巅,亦不知其意向所存。少时,有狻猊回来,众象皆伏。狻猊择一肥者意将搏噬。象战慄,无敢逃者,惟共仰树上,似求怜拯。猎者望俊猊发一弩,狻猊立殪。诸象瞻空,意若拜舞。猎者乃下,象复伏,以鼻牵衣,似欲其乘,猎者遂跨身其上。象乃行,至一处,以蹄穴地,得脱牙无算。猎人下,束治⑨巳,象乃负送出山,始返。

(选自《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

[注释]①矢:箭。②鼻摄:用鼻子卷挟。③自分:自以为。④未几:不久。⑤狻猊(suān ní);狻猊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其形如狮,能食虎豹的猛兽。亦作“狮子”的古称。⑥噬:咬。⑦殪:死。⑧无算:形容数目多。⑨束治:捆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被象来鼻摄而________

有所求________

少时 , 有狻猊来________

④猎者望狻猊发一弩________

( 2 )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

狻 猊 择 一 肥 者 意 将 搏 噬

( 3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象乃行,至一处,以蹄穴地,得脱牙无算。

(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唐三彩》(马未都)回答相关问题。
①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大部分人会误认为唐三彩是瓷器,其实它跟瓷器无关,它就是一件典型的釉陶,也非常容易破损。
②唐三彩的 “三彩”,不是三种颜色,而是有多种颜色,主要色调有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赭色、白色等。(注释:①【赭色】红色、赤红色。)
③唐三彩都是明器,是专门为陪葬用的一种器具,也叫冥器。汉代是中国厚葬制度的一个高峰时期,尤其是西汉。东汉以后,国力逐渐衰竭,从政府到民间都开始厌恶厚葬之风,所以墓葬里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少。后来,唐代成为中国第二个厚葬时期,比如唐代的大墓一挖开,里面的东西成千上万。唐代为了厚葬,大量烧制俑、动物和各种器皿,所以唐三彩的品种无所不有。唐三彩也因而在中国的陶瓷领域中成为非常丰富的一个门类。
④一百年前的中国人,如果挖出唐三彩,一定当场砸掉,觉得不吉利。我们对唐三彩的认知,这些年才逐步加深。起初是西方人对中国的唐三彩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的一座高峰。由于西方人的重视,唐三彩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最贵的中国艺术品。1989年,一匹非常漂亮的唐三彩马在英国拍卖的成交价是374万英镑,当时折合600万美金。这个由西方人创造的中国艺术品的最高纪录,由一匹唐三彩马保持了很长时间。
⑤唐三彩马的出现源于唐代人非常喜欢马。唐朝之所以重视马,与李唐王朝本身具有游牧民族的血统有关。李世民骑术非常精湛,他把骑马狩猎视为大丈夫之乐事,认为马是甲兵之本,国之大用,相当于战车。可见,马在古代社会中,首先不是最重要的农业工具,而是最重要的军事工具,是军事力量的体现。唐三彩里有很多马非常生动,非常漂亮,都是贵族的马,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李白在著名的诗《将进酒》中写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中的“五花马”就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马。所谓“五花”,大概是指马脖子上漂亮的装饰,从中也可以看出唐代人对马的珍爱。

(有删改)

( 1 )文章②-④段是从________ 、三方面介绍唐三彩的。

( 2 )第⑤段中,作者引用李白的诗,意在说明什么?

(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向是( )

A: 唐三彩的 “三彩”,不是三种颜色,而是有多种颜色,主要色调有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赭色、白色等。
B: 唐三彩在中国的陶瓷领域中成为非常丰富的一个门类,它包含陶器和瓷器。
C: 我们对唐三彩认知的逐步加深,起初是西方人对中国的唐三彩给予很高的评价。
D: 唐三彩马的出现源于具有游牧民族血统的李唐王朝对马的喜欢和重视。
( 4 )运用文中的相关知识,对下列链接材料中“这是一个大失误”作出合理解释。
[链接材料]过去由于我们认识的局限,在拍戏当中不太注意唐三彩这种道具的使用。早年看反映清朝乾隆时期社会状况的电视剧《红楼梦》,贾母的屋里摆着一件唐三彩,这是一个大失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平衡

陈国凡

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 ,兴冲冲地往家赶。今天星期天,休息。老婆带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轻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

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了头:“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

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拿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许是你走得匆忙,忘了,就先给你放着了。现在该完璧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可就麻烦大了。”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

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

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见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

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他们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你就到外面自个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

“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要等到他们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

“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下,废话,没事,敲你家门干嘛?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

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不了不了。”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我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

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

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

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拿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好好的吗?”

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

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11期,有删改)

( 1 )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情节发展


丢钥匙


还钥匙


小王要“我”家换锁


两家换了锁


“我”的心情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简析第4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 3 )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②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 4 )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一题作文。

①请以“好想为你唱支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②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鸸鹋是澳大利亚的国鸟,它形似鸵鸟但是体形较小,身高大约1.5米,嘴短而扁,羽毛灰色或褐色,有翅膀,但是不能飞翔,足三趾,腿长善走,栖息于开阔的森林与平原。在澳大利亚,鸸鹋被喻为立场和意志最坚定的鸟。它从不轻易改变自己,不管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都能始终坚持自己最初的形态。在食物丰盈的日子,鸸鹋不贪婪,不多占;而在食物缺乏的季节,鸸鹋也不紧张,不逃避。肥美的水草前,它能嚼草根;食物缺乏的时候,它也能吃树皮。这就是鸸鹋万年不变的秘密。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原来你在梦里带不走的回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