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哈尔滨市第十五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曾被认为是没有担当的80后和90后,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是新青年,我为自己代言。
B: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C: 正月一,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这并不只是为了记忆的方便,在这样的日子设定节日,至少有两层意义:一为张扬高洁与率性的人性,二为舒展慎终追远的情怀。
D: 金丝楠乌木就更加珍贵了,它是金丝楠木生长几百、上千年后,由于地震、泥石流等地层变动,被埋在地下几千年、上万年而形成的特殊木材。
2、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A: 《林中小溪》作者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本文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B: 《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这几篇课文均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六义”指的是“风”“ 雅”“ 颂”“赋”“ 比”“ 兴”。
D: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本篇文章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3、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书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B: 《水浒》中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C: 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现代人过快的生活节奏和过重的工作压力往往造成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B: 导游提醒大家,接着是一段嶙峋的山路,要格外留意脚下以免滑倒。
C: “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D: 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 , 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B: 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 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狭溢 偏袒 褪色 与日俱争
B: 笨绌 决择 遴选 兴高采烈
C: 熟捻 亵椟 钟爱 矢志不渝
D: 葱茏 堪称 作梗 融会贯通
7、下列各项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恨(zèng) 趿拉(tā) 自(xǔ) 气势礴(pāng)
B: 尺(dú) 朱(xī) 曲(juǎn) 门(kuāng)
C: 视(shěn) 客(zǎi) 打(āi) 崭头角(lòu)
D: 虚(xuán) 妒(jí) 热(chén) 冕堂皇(guān)
8、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
A: 新婚
B: 搬家
C: 妻子生了个男孩
D: 考试通过
9、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阴阳割昏晓”中“阴”指泰山的北面。
B: “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的一篇临别赠言.
C: “善待动物,和谐共生!”这条宣传标语中的“善待动物"属于偏正短语。
D: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指白居易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 。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知晓学习的人一种额外奖赏。

①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

②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

③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

④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

⑤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


A: ②⑤④③①
B: ③⑤④①②
C: ⑤②④①③
D: ②④⑤①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①香炉:指庐山香炉峰。②前川:长川。③九天:指天的最高处

( 1 )这首诗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2 )这首诗描绘出庐山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经县治
白浮游①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②,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③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④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⑤。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注释】①浮游:去游,游历。②:县治:县衙。③翰林:指李白。李白入朝后曾担任翰林学士。④傍:通“旁”。⑤僚佐:军中幕僚。

(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初 白 游 并 州 见 郭 子 仪 奇 之 曾 救 其 死 罪。

( 2 )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为僚佐 系浔阳狱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 4 )才子李白,一生几起几落,历尽坎坷。请仔细阅读短文,说说李白一生受到过哪些最高礼遇?

( 5 )读此文后你觉得李白和郭子仪各是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留几本书在窗台

翁秀美

①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

②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着。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喜,一进门就入了眼。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

③这个念头,让我吃了一惊。细致认真地读一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书,曾经是我的最爱。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书。最喜黄昏时,端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那会儿,好书,如友。

④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医院建在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精神面貌实不像一个病人。出院时,书角已被翻得起毛打卷。好书,胜药。

⑤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时间长了翅膀,“哧溜”一下就过去了。一天、一月、一年,快得让人招架不住。每天来去匆匆,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天恨不能掰成两天用。日子仿佛是被抽打着的陀螺转个不停,再难挤出时间来读书了。黄庭坚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想来我早已是面目全非了。

⑥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漫溢开来。窗外,天蓝如洗,云作奇峰。这景被窗户框成了画,清新至极。身边的书故人一般围拢着,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捧着书坐着,直到最后一缕阳光从书页里消失,暮色在身边聚集,尤不忍释卷。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这个下午也变得安静美好,有了回味。其实,日出日落,每天的时间并没有走快一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神经紧绷了,脚步加快了,也让我们的心浮躁不安。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是的,即使停一停看看身边的风景,读读手边的书,哪怕是安静地听完一首优美的曲子,也会让单调的生活充满暖暖阳光,使精神舒缓、愉悦、充实。

⑦眼前,无意中留在窗台上的书,让我知道,阅读,其实一直是我心里最深切的渴求与向往。留几本书在窗台,以便随时翻阅,在忙碌中休闲一回,给心灵放个假,重新体验读书的乐趣,并且也将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选自散文集《百年无废纸》,有删改)

( 1 )通读全文,根据文意,把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

好书如友→________→书若路人→________

( 2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

②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

( 3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全文,仿照示例,说说你对“慢阅读”意义的理解。

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

【示例】慢餐:“慢餐”就是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既获得味觉享受,又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享受一种悠游闲适的愉悦。

( 4 )本文原发表在某报副刊,入选《百年无废纸》时,结尾处被编者删去了以下一段文字:

留几本书在窗台。留一份期待,期待与书长长久久的心灵之约。

请你从编者(或作者)的角度,结合文章,阐述删去(或保留)这段文字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草原,一支苍凉的秋歌

①太阳刚升起,我便驱车从呼和浩特向希拉穆仁大草原进发。车出市区不久,即进入连绵起伏的大青山。望着窗外枫红谷黄的秋色,我的思绪陷入少时读过的描写蒙古大草原的小说情景中:绿莹莹的草原无边无际,清风拂过,到处“风吹草低见牛羊”;草甸子上野花盛开,群马驰骋;红日西沉,蒙古包外响起悠扬的马头琴……

②两个小时后,希拉穆仁大草原到了。希拉穆仁在蒙语里是指水草丰茂之意,自古以来这儿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清朝乾隆皇帝北巡到此,惊叹世上居然有如此美丽的草原,草原上竟有如此清澈的河流,遂下旨在这里建一大召(指寺庙),作为满、蒙、汉等民族融洽的象征。这座古寺现保存完好。

③然而,草原风光却与当年大相径庭。

④我因有过川北大草原和云南香格里拉草原之旅,所以格外留意内蒙古大草原有何特色。进入我视野的草原显得十分苍凉,看不到文艺作品中写到的那种齐腰深的草了,只有所剩无多的小草,恰似北方田野里稀稀拉拉的麦茬;更有一片片裸露的沙土,旅人骑马、骑骆驼兜圈之际,后面扬起一溜尘土;草原上风大,我们的头发、鼻孔里吹入点点沙粒;哪怕我望尽地平线,也不曾看到一幅牛羊满坡的画卷,河流早已成了涓涓小溪……

⑤面对已显沙化的大草原,心想这也许是秋天的萧条所致,因为秋天的歌总是充溢着自然界的苍凉、充溢着人生的悲凉。由此追溯斑斓的历史长河,中华文明是由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草原文明这三大文明圈不断融合、不断发展而来的;与汉唐丝绸之路、宋元海上丝绸之路比肩的草原丝绸之路上辙痕犹在,似乎尚有驼铃声声;长空忽然一阵鹰鸣,颇像成吉思汗的蒙族铁骑,纵横欧亚大陆,将旌旗插向大漠深处,一路留下铿锵的足音……难道建立过辉煌的草原将要变成茫茫的戈壁滩?

⑥怀着诸多疑问,我请教了当地的老牧民。他们坦言,草原急剧沙化是近几十年的事,希拉穆仁大草原在上世纪70年代仍然是水草丰茂,风光无限,如今的景象与国人过度开发草原有关。我不禁联想到当下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关注。所谓生态,就是生物在某一种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状态。按照西方生态美学的观点,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窃以为生物有三个层次的生命:第一层次为植物,第二层次为动物,第三层次——也即最高层次为人,这三者之间的生物链是不能破坏的,如破坏了第一层次,必然危及第二、第三层次。好在国家已经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科学地制定了治理草原的方案,前景还是光明的。

(选文有改动)

( 1 )给划线的汉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风吹草低牛羊

成吉思


( 2 )第①段写想象中的蒙古大草原美景,②段又写古时真实的美景,有什么用意?

( 3 )第⑤段中,作者是如何强调大草原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的?

( 4 )指出本文最突出的写法特点并说明主题。

( 5 )请为治理“草原荒漠化”提点儿建议。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物、事件和情感,体贴入微的家人,循循善诱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幸福愉快的生活、学习经历……请以“感谢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上“父母”、“那次比赛”、“老师鼓励我的目光”、“那次失败的经历”等,然后选择具体的事例写,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ゝ1颗心”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