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郑州市第四十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说法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都德是德国18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其代表作《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都已成为世界文学的珍品。
B: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C: 《水浒传》中武松是作者重点塑造的一个英雄形象,他的故事大多脍炙人口,如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大闹五台山等。
D: 《骆驼祥子》以20世纪三十年代末期的天津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以祥子与车为基本线索。
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诗、词、散文创作上都有很高的成就,《钱塘湖春行》《江城子•密州出猎》《醉翁亭记》都是他的作品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D: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咏史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告诉我们,机遇对人成功十分重要
3、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C: 《丑小鸭》和《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列夫•托尔斯泰》《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
D: 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苏轼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里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B: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这几篇作品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
C: 清代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有以三国纷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有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
D: 菲利普夫妇和胡屠户分别是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范进中举》中的人物,他们虽然国别和时代不同,但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的特点。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厦门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 , 令人赏心悦目。
B: 对这次集体活动,班主任郑重其事地宣布了纪律。
C: 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D: 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
6、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聘 滞笨 缈小 鞠躬尽萃
B: 婉转 烦锁 茏罩 目不窥园
C: 深宵 狂澜 陡峭 仙露琼浆
D: 班斓 取缔 绸密 忧心冲冲
7、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的“浓烈”是形容词,“战栗”是动词。
B: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句话是一个复句。
C: “家喻户晓”“惟妙惟肖”“孜孜不倦”“花香鸟语”都是并列短语。
D: “烟波江上使人愁”“长河落日圆”“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江”指的是长江。“河”指的是黄河。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遇其叱咄 一食尽粟一石
B: 不敢逾约 出近之
C: 烨然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
D: 礼愈 则无可用
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B: 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照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
C: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D: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10、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神弗福也
B: 公将鼓之
C: 下视其辙
D: 虽不能察,必以情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1 )颔联中的“浮”字用得好,赏析其表达效果?
(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执竿入城

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邯郸淳《笑林》)

【注释】①鲁:鲁国,现在山东省南部一带。 ②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 ③俄:不久。 ④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而置之其 ________

②吾忘持 ________

不得履 ________

④横执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 3 )用“/”符号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 4 )从上面两文中的“郑人”、“执竿者”和“老父”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任选其中一个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卫星云图

①在现代生活中,卫星云图己通过中央电视台走进千家万户,电视天气预报己成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但是,要您说说那五花八门的云图云状表示何等天气,能够说明白的恐怕不多。

②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从高空拍摄、发回地面的地表黑白照片,卫星上装有不同的感光仪器,地面工作站便可接收不同的云图。目前我国接收的云图主要有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及水汽图等。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图片。利用卫星云图可以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确定它们的位置,估计其强度和发展趋势,为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提供依据。在海洋、沙漠、高原等缺少气象观测台站的地区,卫星云图所提供的资料,弥补了常规探测资料的不足,对提高预报准确率起了重要作用。

③若地球表面为一片晴空区,卫星观测到的,是从地面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信息,表现为黑灰色;黑色越深,表示地面辐射越强,天气越晴好。当某地上空有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颜色越白,表示辐射越弱,气温越低,云系越厚越密实,降雨强度也就越大。晴空区与云雨区之间的过渡区,则为深灰、灰、浅灰色云系,表明有不同厚度的云而无明显降水。

④人们从每天播放的卫星云图照片上,经常看到有形状各异的云系,气象学家称之为云图系统,其实是各种天气系统在云图照片上的表现形式。比如,人们一目了然的夏季台风,是一片呈螺旋性旋转的巨大云团,有人称之为大气“飞蝶”,它以每秒数十米的强风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又以每小时数十公里的运行速度向我国沿海袭来。正因有了卫星云图,在其生成之初就被人们发现,因此现代台风预报水平己显著提高。而在过去,洋面没有气象记录,沿海设置的气象雷达探测又鞭长莫及,台风靠近沿海时,其强弱、大小及移速移向等,就连气象专家也全然不知,何谈准确预报?

⑤夏季另一主要云图系统,就是西北太平洋上的大片黑灰色无云区,那就是夏季天气的主角一一西太平洋高压。它经常是很不规则的扁圆形,横躺于台湾省以东洋面至我国中东部大陆。黑色越深、范围越广,表明其强度越大、气温越高,稳定控制的时间也越长,人们形象地称其为“黑洞”。夏季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热浪,多是它一手制造的“恶作剧”。

⑥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利用卫星云图,就可以明显跟踪冷空气活动的表征——冷锋云系的演变来判断冷空气的强弱、位置及移动方向、速度等。

⑦目前,虽然气象卫星云图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是以往任何探测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但是,目前分析气象卫星云图主要方式仍是传统的人工目视判读,有碍于天气预报制作的科学化、自动化与定量化的发展趋势,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2 )阅读第③段,按照天气由晴好到降雨的顺序,依次写出气象卫星感测到的红外线辐射信息呈现的颜色。

( 3 )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过去不能准确预测台风的原因。

( 4 )阅读第⑤段,说说画线句子中“它”指代的内容和“多”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读书与创造力
①“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仅为51.7%。
②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④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这一点,大多数新媒体都不具有。比如DVD一放,就按照既定的速度走,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即使你可以按各种后退、重复、慢动作的键,但根本不可能像读书那样进退自如。这样的信息传送,常常是灌输式的,不具有阅读中的对话性。
⑤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⑥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要跟着记忆和琅琅读书声不停地往前走,就像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⑦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为满足的部分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⑧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⑨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

( 1 )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 2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 3 )说说第⑦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代的内容。

( 4 )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 5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了本文,请你拟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宣传语。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多彩的世界中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有平淡无奇的小事。平凡的生活中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份尊重的举动也会轻触我们的柔软的心灵,在我们的心田荡起涟漪……请以“驻足在心中的平凡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认真,结构严谨;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未來、峩們怎樣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