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B: “这儿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到人群中去,问道, “你在这儿干什么?你干吗竖起手指头?……是谁在嚷?”
C: 我问那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D: 仿佛突然走进一个新奇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强权》瞬息即逝,使他来不及领略其中的瑰丽。
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值得中学老师重视的是,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 , 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 面对愈演愈烈的“山寨”行为,有人建言应从法律和行政上采取手段,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人认为“山寨盗版”与“山寨文化”是两个不同的观念,不要混为一谈
C: 在对大选起决定作用的政绩和个人魅力方面,宋楚瑜、许荣淑、蔡英文和洪秀柱是各得其所
D: 我们俩形影不离 , 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B: 我们曾被认为是没有担当的“80后”和“90后”,但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是新青年,我为自己代言。
C: 从长远看,不仅读书写字需要态度端正、严谨认真,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
D: “甲午国殇·民族复兴”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下面没有语病、表意清楚的一项是( )
A: 通过台湾调查组的深入调查,使菲律宾公务船射杀台湾渔民事件的过程逐渐清晰。
B: 为了杜绝酒驾行为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强了巡查的力度。
C: 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非常受学生欢迎。
D: 文艺表演之后,艺术家们优美的歌声和曼妙的舞姿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5、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说,王维的诗歌彷佛是新鲜的空气,轻盈而透澈;那么,李白的诗歌则是长风巨浪,波澜壮阔。
B: 李霞在网课期间创作了一首关于武汉抗疫的七言律诗发表在校刊上,按每个字1元钱的标准来计算稿费(不含标题),她可以得到28元。
C: 舞台说明是剧作家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它会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D: 《儒林外史》将科举制度作为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书中的周进,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旦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美的对象,集名利于一身。
6、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奥秘 琐事 各得其所 美不胜收
B: 云宵 绝别 花团锦簇 花枝召展
C: 绣像 烂漫 恍然大悟 油然而生
D: 瘫痪 絮叨 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7、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钢琴的浪漫清雅洪托着她弹地曲调,使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B: 镜中的女孩瘦瘦的,乱乱的头发倒向头的一侧,没有任何化装,她微笑地望着我。
C: 历经十二余载的风霜,他原本英俊潇洒的面庞变得憔悴不堪。
D: 眼前的山粗旷而冷峻,令人感到一种刚正不阿、力争上游的质朴美,似一幅凝重的画,如一首深邃的诗,若一个清新的故事。
8、

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筹划 一筹莫展 落弟 粗制滥造
B: 馈赠 抑扬钝挫 滞留 无可置疑
C: 沮丧 美不胜收 拮据 冥思暇想
D: 奥秘 正襟危坐 狼藉 沧海桑田
9、下列选项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朗润 诀别 徘徊 不求甚解
B: 嘹亮 淅沥 沐浴 花团锦簇
C: 抖擞 祷告 衣裳 人声鼎沸
D: 一霎 云宵 贮畜 翻来覆去
10、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hàn) 样(mú) 齿动物(niè) 深痛绝(wù)
B: 笑(xī) 留(zhì) 饮止渴(jiù) 广无垠(mào)
C: 招(lái) (shǒu)猎 众目(kuí)睽 目光(shuó)灼
D: 尺(chǐ) 家(pēi) 合押韵(zhā) 藏污纳(ɡòu)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 1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所展现的美好画面。

( 2 )《破阵子》表现了少女们在美好春光里轻松欢快的心情,试分析下片中两次“笑”的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⑤箸:筷子。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其来款之

俟:

________

②无人治具

治具:

________

③自过午

朝:

________

④直指其训

谕:

________


( 2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 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 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 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②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 4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一)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 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 ”(二)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 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

( 1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用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的例子,诠释了静气的“险不惊于心""成不喜于色"的内涵。
B: 第④段用杨利伟在飞船里手持操作棒200多次按电脑键盘零失误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
C: 第⑤段引用俗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和林语堂先生的话“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论证了“越是博学的人,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D: 结尾画线的句子“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形象地论述了人行世间静气的重要。
( 2 )下面材料不能证明文中“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 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始悟大道,终开少林寺一脉
B: 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苦,踏遍祖国河山,查阅各种资料,誓不放弃,终成大作《史记》。
C: “板凳甘坐十年冷”,袁隆平克服浮躁,一头扎进田间地头,静下心来研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D: 居里夫人抛弃浮华,与丈夫埋头实验,平心静气,终于在几百吨废料垃圾中发现了“镭”这一放射性元素。
( 3 )联系全文,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应该怎样“养静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韭菜饺子

徐立新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⑪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⑫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⑬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⑭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⑮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摘自《安徽青年报》有删改)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2 )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 3 )文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对父母?请简要概括。

( 4 )文中最后一段写到“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儿子想哭的原因有哪些?

( 5 )读完选文后,你的内心一定用所感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特别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從蕶鐦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