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 ) A: 其翼若垂天之云(若:好像) B: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气息) C: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怎么) D: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就) |
2、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踌躇 颓唐 秀颀 坦荡如砥 B: 濒临 俯瞰 鲜腴 纵横绝荡 C: 罹难 一绺 不辍 老翼伏枥 D: 触目伤怀 鹤立鸡群 査无消息 为富不仁 |
3、 |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 A: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B: 《口技》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作者是清代的林嗣环。 C: 林海音是台湾女作家,《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她的小说《城南旧事》。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还有一部散文集名为《朝花夕拾》。 |
4、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连云港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花果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苏马湾海天一色、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B: 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一等奖。 C: 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D: 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 |
5、 | 下列句子和“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也在睡觉。 B: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C: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火一般热情。 D: 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撷取(xié) 馈赠(kuì) 谆谆教导(zhūn) 恪尽职守(gè)B: 默契(qì) 迤逦(lǐ) 戛然而止(jiá) 如法炮制(páo) C: 缄默(jiān) 戏谑(nüè) 浑身解数(xiè) 苦心孤诣(yì) D: 门楣(méi) 糍粑(pā) 锲而不舍(qiè) 吹毛求疵(cī) |
7、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 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 D: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
8、 | 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B: 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 C: 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 D: 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市五创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希望学校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来学校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B: 对于人们担心每年龙虾上市季节都会大规模发病,专家表示,致病的发生率很低,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不大。 C: 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胡锦涛一行前往人大附中考察了解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况。 D: 根据2010年9月的才情数据显示来看,全国竞争最为激烈的十大行业中,计算机软件行业位居第一位,平均有76人竞争该行业同一职位。 |
10、 | 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静谧:安静。) B: 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高邈:高而远。) C: 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造访:制造。) D: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
诗歌鉴赏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 1 )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 )“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晏子谏因岛杀人 ①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 ③使诸侯闻之( )( 5 )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请数之以其罪( ) ③以鸟之故杀人( ) ④景公好弋( ) ⑤寡人闻命( ) ⑥为吾君主鸟( ) ( 6 )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 ①吏杀之( ) A.招集差吏杀了烛邹。 B.命令主管官吏杀他。 C.诏告天下人要杀烛邹。 D.告诉手下官吏杀人。 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 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跑了。 C.让烛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 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是这些禽鸟却亡失了。 ③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 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 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 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 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 7 )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为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另外的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肯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②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③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这个攀登的人容易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④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⑤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地洞,那些走进去的人都渴望自己挖掘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而且,还有一些人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年复一年,这些人越来越深入地下,走到那些埋藏矿物的地方。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⑥这就是他们的一生,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忘记了现时的各种事件。他们为他们所选择的安静的职业而忙碌,经受着岁月带来的损失和忧伤,以及岁月悄悄带走的欢愉。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⑦在人们眼前,还有一个无穷无尽地延伸开去的广阔领域,就像撒旦在高山上向救世主所显示的那些王国。对于那些在一生中永远感到饥渴的人,渴望着征服的人,人生就是这样:专注于攫取更多的领地,得到更宽阔的视野,更充分的经验,更多地控制人和事物。军事远征诱惑着他们,而权力就是他们的乐趣。他们永恒的愿望就是使他们能更多地占据男人的头脑和女人的心。他们利用岁月,因而岁月并不使他们厌倦。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的激流。
⑧然而还有这样一种工场——劳动者在这个工场中是如此自在,终其一生,他们就在那里工作,每天都能得到增益。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变老了。的确,对于他们,只需要不多的知识和经验就够了。然而还是有许多他们做得最好的事情,是他们了解最深.见得最多的。在这个工场里生活变了形,变得美好,过得舒适。因而那开始工作的人知道他们是否能成为熟练的大师只能依靠自己。一个大师知道,经过若干年之后,在钻研和精通技艺上停滞不前是最愚蠢的。他们告诉自己:一种经验(无论那可能是多么痛苦的经验),一个微不足道的观察,一次彻底的调查,欢乐和忧伤,失败和胜利,以及梦想、臆测、幻想,无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益处。因而随着年事的渐长,他们的工作也更重要更丰富。他们依靠天赋的才能,用冷静的头脑信任自己的才能,相信它会使他们走上正路,因为天赋的才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相信在工场中,他们能够做出有益的事情。
⑨他们的工场不大,但对他们来说已够大了。它的空间已足以使他们在其中创造形象和表达思想。他们是够忙碌的,因而没有霎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漏计,沙子总是在那儿向下漏着。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他是知道的,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 1 )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阅读孙春龙的《救助》,完成后面小题。
①前些日子,我在长沙出差,有一次步行穿过侯家塘立交桥。
②这里是长沙城区的核心位置,人来人往。我低头刷着微博,无心留意这个城市的繁华。但当我路过那个坐在地上的老人时,她的衣着和周围环境的巨大反差,还是让我扭头看了一眼。我瞥见在老人的怀里躺着一个瘦小的孩子,我看到了她那一双清澈而又机灵的小眼睛。孩子的旁边撑着一把伞,勉强为两人遮挡一丝寒风。
③看着那把被寒风吹得摇摆不定的雨伞,我下意识地拉上了棉衣的拉链,像很多路人一样,面无表情地走了过去。
④走出去10余米的时候,我突然停下来,再次扭头看了一眼那个孩子。我心想,那会不会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在原地犹豫了几秒,我决定转身去看看。
⑤我抱着一丝怀疑折返。
⑥那位老人看出了我的迟疑,于是拿出了一张残疾证。她说,残疾证是她丈夫的,她的儿子离了婚外出打工,他们实在没有能力养家糊口了,就带着3岁多的孙女外出乞讨。残疾证或许是假的,我想,这是骗子惯用的伎俩。老人又拿出了一张证明,是村委会写的,很简单,只写了她是这个村的村民,并没有写她的家庭状况。
⑦我看到残疾证上有村委会的电话,我想我可以打电话核实。正当我准备掏电话时,一阵寒风将雨伞吹开,孩子的奶奶爬着把雨伞拉回来,然后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于是我知道,自己多心了!
⑧或许老人感觉到,我并不是来施舍她的,便告诉我,她不愿意去救助站,因为在那里面吃不饱肚子,有一次孩子在里面还生了病,打了4天吊针。在老人的面前,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好心人不要给救助站打电话,我们不去。
⑨我掏出兜里仅有的3张20元纸币,塞到老人的手里。没想到,老人竟然失声痛哭,她苍老的脸颊上挂满了泪水。或许她能感受到,我不是在施舍。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她执意只留下一张钞票,将另外两张塞回我手里,她说:“好兄弟,我听你口音也是我们那一方的人,你出门不容易,不能让你断了盘缠。”
⑩那一句话,让我突然湿了眼眶。
⑪钱被我们推来推去,很多路人奇怪地看着这一幕。我把钱塞到小女孩的手里,看着她从奶奶的怀里掏出钱包,拉开拉链,把钱抚平了一张一张地装进钱包里,然后再拉上拉链,把钱包塞回奶奶的怀里。之后,她对着我很羞涩地笑了笑。
⑫钱包里除了一张10元纸币,剩下的全是1元的零钞。
⑬老人说,这孩子很机灵。他们去过救助站,但在那里连肚子都吃不饱。后来出来乞讨,最起码能吃个饱饭,或许还能攒点钱,以后送孩子去上幼儿园。
⑭有饭吃,有学上,这本是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但是对于她们来说却是奢望。
⑮就在我和老人交谈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女孩买来一袋糖果,放到了小女孩的怀里;我看到有人驻足,掏出身上的零钱放到老人面前的碗里。我看到旁人的眼光里,不再是冷漠或嫌弃,而是悲悯与和蔼。
⑯离开长沙之前,我再一次前往侯家塘,不过并没有找到那个乞讨的老人和那个机灵的孩子。或许我再也见不到她们了,但这些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残存的悲悯是否已经开始苏醒。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的成长需要亲情的呵护,友情的关爱;需要书籍的浸润,知识的滋养,需要自信的支撑,掌声的鼓励;需要豁达的心胸,崇高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变得真诚而善良,坚韧而强大,睿智而完美。亲爱的同学们,请你静心想想,你的世界需要什么?
要求:①以“______,我的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②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