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镜花缘》中的林之洋是个善良而风趣的小商人。虽为商人,却从不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他待人诚恳、朴实,很重情义。 B: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作者是英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抒情性散文作品。 C: 《傅雷家书》中,傅雷除了谈生活琐事,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谈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傅聪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 《昆虫记》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重点介绍了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词藻,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厌恶。B: 对于地方上的英雄人物,本地人差不多是妇儒皆知,就像浙江的岳飞、湖南的贺龙。 C: 音乐教室里传来的乐曲逐渐进入高潮,但总有停止的时候,而当大河穿过大峡谷则高潮叠起,像回荡在山间一首唱不完的歌。 D: 美轮美奂、诗情画意的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虽早已落下维幕,但每当想起总令人意犹未尽。 |
3、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枘凿(ruì) 抽噎(yī) 怒不可遏(è) B: 脚踝(guǒ) 扶掖(yē) 惘然(wǎng) 长吁短叹(yū) C: 拮据(jū) 陨落(yǔn) 恣睢(zìsuī) 强聒不舍(guō) D: 襁褓(qiáng) 佝偻(lǚ) 狡黠(jié) 恪尽职守(gè) |
4、 | 下列各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天还没有亮,我们就爬上曙光亭看日出。天是晴的,但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须臾,彩云潮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 ②顷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锦瑟,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③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微亮一点而已。 ④一转眼间,他就涌了出来,顶端是紫色的,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A: ③①④②B: ②③①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③①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辫的神气。 B: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章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C: 一个男人跟朋友见面时杉杉有礼,可是在家对亲人动不动就大发雷廷——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D: 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
6、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B: 面对这个问题,他很快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有关部门会不会及时处理,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互相推诿? C: 《春蕾杯》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由首都师范大学《作文导报》承办的一个面向全国中小及各职高、中专学生的作文赛事。 D: 我特别喜欢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它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
7、 |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场暴雨把我困在了公交站台,正在我无可奈何之时,朋友齐鑫拖泥带水的出现在我面前。 B: 初夏时节,圣莲岛荷花争艳。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趋之若骛。 C: 本次班级文化活动,班长小张从策划到宣传再到组织,真可谓费尽心思,鞠躬尽瘁。 D: 共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理想目标常常使他们两人一拍即合。 |
8、 | 下列划线成语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 B: 他说话总是转弯抹角 , 从不直来直去。 C: 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 上级领导马上下达了 限期破案的指令, 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 , 设卡排查, 不久, 就抓获了 几个主要的犯罪分子。 D: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前往世界五大洲, 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火炬传递活动。 |
9、 |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晕(yūn) 搓捻(niē) 攲(qī)斜 咄咄(duō)逼人 B: 粗犷(kuànɡ) 粼粼(lín) 倜(tì)傥 混(hǔn)为一谈 C: 静谧(mì) 莅(lì)临 棱镜(línɡ) 呼朋(pónɡ)引伴 D: 菡萏(dàn) 分歧(qí) 收敛(liǎn) 居心叵(pǒ)测 |
10、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安疆村石门坎屯的莫荣桂为自己能在爱心超市务工领到工资喜不自禁。 B: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要坚决拒绝随意增减课时现象,要鼓励和表彰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优秀老师。 C: 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 桂林是目前中国发现洞穴遗址最丰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
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后面的题。 B: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 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 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 若/夫/淫雨霏霏 C: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 然/则/何时而/乐耶 ( 2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树林阴翳 ④太守谓谁?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4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之处? |
与草化敌为友
陈立明
①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②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
③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 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④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⑤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扬扬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
⑥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盈满了牵挂。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
⑦有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父亲进城后,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⑧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熟 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⑨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但对于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进垃圾桶。
⑩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⑪花枯萎了。父亲找来一些大蒜,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果然,这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浇了一些水后,便葳葳蕤蕤长起来。等到长大一些,就有些发黄了,显然是肥力不足,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单薄了许多,让蒜和葱营养不良,枯黄瘦小。
⑫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葱,一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上买 点黄心乌种子,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就没再提过。
⑬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草。父亲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嫩嫩绿绿的,一派生机。
⑭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赏,长 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吃,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
⑮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⑯父亲与草和解了,面对面坐着,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都不说话,却没有半点疏离。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
⑰但不管怎样,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陪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 1 )从农村到城市,父亲的心态变了,而性格没有变。请回答:父亲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父亲的性格有何特点?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①从神态描写方面品析(提示:父亲拔草是怎样的神态?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②从动作描写方面品析(提示:父亲拔草的动作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父亲干农活有什么特点?
( 4 )文中说“我不知道是什么消除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你认为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请结合文本先概括原因,再做分析。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②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小时候从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④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⑤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⑥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⑦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①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故乡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⑧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②,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③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⑨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⑩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选自《主题学习丛书》有改动)
【注释】①旖旎(yǐnǐ):柔和美丽。 ②耄耋(mào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年纪;耋,指七八十岁年纪。③望:夏历每月十五日。
路边,一家花店门口摆满了各种鲜花,常常引得路人驻足。一对打工姐妹每天下班路过这里,都要停下来看看鲜花,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世上美好的东西很多,我们不能要求自己样样占有,其实,很多东西看看就好。
请以“好物未必要占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文体特征要鲜明;②不得抄袭和套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如必须出现,请一律用××代替;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