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陵县西湖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黄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一句话中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
B: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三国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又表现了她的儿女儿情怀。
C: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句中“历史”“最”“深远”分别是名词、副词和形容词。
D: 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准确。
2、选出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bìng)死 北(míng) (túan)扶摇
B: 嘉(yáo) 口称(chì) (xiào)学半
C: 男有(fèn) (jīn)、寡 尽粟一(shí)
D: 槽(lì) 布(qīn) 选贤(yǔ)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来了。
B: 《古文观止》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 选本。
C: 在学校运动会上我受伤了,同学们不但关心我,连班主任也给我包扎伤口。
D: 我们往往走过许多弯路,犯过许多错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三的莘莘学子要竖立远大的理想,但当务之急还是要抓紧时间,认真备考,力争在中考中考出优异成绩,考上理想高中。
B: 中国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的消息一经发出,全国各族人民拍手称快 , 这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名族自豪感。
C: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溺于网吧,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光着膀子。”
5、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份卷子中第一小题他花了1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B: 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 , 而要汲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 , 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 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 , 令人赞叹不已。
6、下列词语都是形容词的一项是( )
A: 悠闲 激动 凌乱 忙碌
B: 弯曲 高尚 应该 苍白
C: 纯粹 强壮 外边 安慰
D: 静谧 滚烫 酬劳 佩服
7、按要求答题
( 1 )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殉职(xìn zhí)
B: 热忱(rè chén)
C: 鄙视(bǐ shì)
D: 纯粹(chún cuì)
( 2 )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派遣(pài qǎin)
B: 趣味(qǔ wèi)
C: 拈(niān)轻怕重
D: 漠(mò)不关心
8、下列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热烈粗犷”和“表扬鼓励”是并列短语,“更加坚强”和“完全相信”是偏正短语,“老师讲课”和“大家唱歌”是主谓短语。
B: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该句句子主干是:战斗执行命令)
C: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正确洗手?如何在聚餐时正确使用公筷……(句中“?”应改为“,”)
D: 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该句中加点词都是形容词)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 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 有关人士指出,近几年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中东等主要产油区形势不稳造成的。
D: 读书不仅是开启个人成长、成功、成才之门的钥匙,而且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复兴、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10、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多一些宽容》这是一篇谈人的修养的文章。为证明观点文章采用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B: 托物言志的散文《石榴》选自《丁东草》,作者是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作者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C: 解放战争时期,茅盾先生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写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热烈歌颂他们。
D: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具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全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书湖阴先生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②排闼(tà):开门。

( 1 )从诗的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湖阴先生怎样的情趣?
( 2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1 )解释以下划线的词语。

①潭中鱼百许头________

②皆若游无所依________

③以其境过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记周围环境的清幽。
B: 第二段明写游鱼的数目、活动和神态,暗写潭水的清澈见底。
C: 第三段巧用比喻,生动刻画了小石潭源流的曲折莫测,是作者情感的自然过渡。
D: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贬官失意后凄苦孤寂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节选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1 )②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以________为主。
( 2 )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 3 )指出第①段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 4 )第二段“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中的“大多”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建立起来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读书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杰出的科学家都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都是从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练起,杰出的文学家也都是从最简单的遣词造句开始写起。他们都是在起点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不断提高,有了后来的成就。这充分说明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

④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随着对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成为读书者进步的阶梯。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续书经验的总结。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正是这样,他才成为伟大的哲学家。

⑤青年人读书欲望很强,读书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有些人读书贪多求快,“在空中起跳”,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结果收效甚微。因此,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日益精进。

( 1 )上面的文字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限12个字以内)
( 2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甲)第②段分别引用陆清献和华罗庚的话,来充分论证本段的观点。

(乙)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任何学科知识体系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

(丙)第④段先说内容理解的加深会带来思考的深入,据此提出观点,再用朱熹的言行做证明。

( 3 )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两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 ,牵动我的情思

看到这个题目,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撩拨你刻骨铭心的记忆,牵动你感情的神经,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可以是一个难忘的人,可以是一件感人的事,也可以是一件有特殊意义的物,甚至可以是一处迷人的风景……

要求:① 请将文题先补充完整;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向日葵ヽ挚爱阳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