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萧山区所前镇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sāo) (dīng)兰 (jié) (gōng)耕
B: 摇(yè) 阴(huì) (yū)回 桑(zǐ)
C: (shè)免 泥(nìng) 不(xiǔ) (zhuō)病
D: 游(yì) (gōng)筹 鹤(cháng) (chēng)船
2、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火焰-样繁密”。句中“露出老态”“坚固稳定”“炸开的火焰”依次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
B: “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为了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C: 杜甫有⑪两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可从中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变色龙》等。
3、

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xián)熟 玲珑(tì)透 休憩 险象迭生
B: (ké)责 苦心孤(yì) 摒息 博闻强识
C: 告罄(qìng) (jiǒng)乎不同 遵劲 巧妙绝伦
D: (fó)晓 (jiá)然而止 恻隐 相得益章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考察队员首次对南极海冰进行了跟踪______,获得了海冰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②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______世界和平与稳定,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③春光之下,微风吹拂,两岸的杨柳更______出迷人的风姿。

A: 监测 维持 显见
B: 检测 维护 显见
C: 检测 维持 显现
D: 监测 维护 显现
5、《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的不是( )。
A: 花和尚
B: 鲁提辖
C: 秦明
D: 鲁智深
6、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月(hào) 写(zhuàn) 尽(tuì) 方(shuò)
B: 赠(kuì) 心(fēi) 执(niù) 冽(liè)
C: 睥(nì) 谷(yáng) 首(jī) 间(sùn)
D: 念(juàn) 口(qìng) 火(yàn) 蓄(yùn)
7、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重庆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
B: 为了防止不出现安全事故,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强调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运动安全、财产安全。
C: 《水浒传》这部电影出色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武松、鲁达等人的英雄好汉事迹。
D: 日方非法“购买”钓鱼岛的行径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日方应正视当前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承认钓鱼岛主权问题上存在的争议,回到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的轨道上来。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有许多借代的词语,如:桑梓指家乡,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汗青指史册。
B: 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做“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
C: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其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D: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明代小说家。
9、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翠fěi bǐng弃 ɡū朵 无边无yín
B: 热chén 解puō 胸jìn qiánɡ聒不舍
C: 立zhù 逗tiǎo 尺zhǐ 争yán斗艳
D: 秀离lù 狭yì 风格jiǒnɡ异
10、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愚鲁:愚笨。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
B: 狡黠:狡诈。自欺欺人:自己欺骗自己。
C: 繁琐:繁杂琐碎。炫耀:本课指夸耀、显示。
D: 聪慧:聪明。挑剔:故意过分地在细节上找毛病。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连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回头)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到,去)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只不过)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1 )解释加线的词。
①妻适市 ( ) ②曾子捕彘杀之( )
③顾反,为杀彘 ( ) ④教子欺也( )

( 2 )与“曾子妻市”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而忘操之
B: 至之市
C: 是吾剑之所从坠
D: 何不试之以足
( 3 )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谦和是一种力量

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②谦者,谦虚,谦让也。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一)“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

④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二)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

⑤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你带来好运气。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

⑥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须做到谦和有度。

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三)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

( 1 )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阅读全文,请说一说谦和具有哪些力量。

( 3 )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 澍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有删改)

( 1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 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 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这是地方决策层盲目追赶的心态而造成的。
C: 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教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就行程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D: 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与事。
E: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
F: 城市建筑要体现文化差异。
( 2 )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A: 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 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C: 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 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 3 )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结合文意,指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哪些“闪光点”。

( 4 )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读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有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少于600;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能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人儿何处归╭╮”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