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将下列8句组成对联,选出组合正确的一项( )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 ②白铁无辜铸佞臣 ③竹直心虚乃吾友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 ⑤青山有幸埋忠骨 ⑥水淡性泊是我师 ⑦柳絮池塘淡淡风 ⑧带水芙蓉点点雨 A: ⑦⑧/⑤②B: ①④/⑥③ C: ⑤②/⑥③ D: ⑥③/⑦⑧ |
2、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回廊 蔓廷 玲珑 高低屈曲 B: 堆叠 檐漏 简朴 自出心材 C: 明艳 宽敞 布置 因地治宜 D: 鉴赏 工细 雷同 惟妙惟肖 |
3、 | 下面《水浒传》中人物与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逵——江州劫法场 B: 林冲——棒打洪教头 C: 鲁智深——单打二龙山 D: 杨志——夜走蜈蚣岭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生命都献给了他们亲爱的祖国,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B: 这位村民一生勤俭持家,为自己的小家庭尽心尽力,可谓鞠躬尽瘁。 C: 据了解,全县范围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宣讲活动,旨在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实质。 D: 2016年9月10日下午3时,位于云贵交界处的世界第一高桥——尼珠河大桥全面合龙,距江面564米,世界第一当之无愧。 |
5、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A: 班上的同学几乎都对班长十分佩服,他们都认为她对工作十分尽职,也有能力胜任班长一职。(删去“几乎”) B: 由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网络付款方式的广泛运用,使交易变得更加便捷。(将“便捷”改为“便利”) C: 这次复试成功,将决定她能否顺利考入这所大学。(在“成功”前加上“能否”) D: 2017年2月,芝麻信用与深兰科技合作推出快猫无人值守便利店出现。(删去“出现”) |
6、 | 依次填入句中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地________在我们身上。 ②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________在我的眼前;每当我________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A: 飘落 浮现 捧起B: 吹落 闪现 捧起 C: 散落 展现 拿起 D: 飘落 呈现 拿起 |
7、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 ) A: 匍匐(pú) 山涧(jiàn) 忍俊不禁(jīn) 箪食壶桨(jiāng) B: 附和(hè) 晌午(shǎng) 目眩神迷(xuàn) 抽丝剥茧(bō) C: 颤抖(zhàn) 推崇(chóng) 信手粘来(niān) 以身作则(zuò) D: 教悔(huì) 恳切(kěn) 千均之力(jūn) 舍身求法(shě) |
8、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B: 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删去“大约”或者“左右”) C: 在那壮美的青藏高原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删去“在”和“上”) D: 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将“并且”改为“和”) |
9、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B: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 如果小说家要描写这样一个细节,那得花多少时间去苦思冥想;如果表演者要表演这样一个细节,又要花多长时间去搜寻生活? D: 他总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二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了。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商酌(zhuò) 自出心裁 愧怍(zuó) 不可思议 B: 狡黠(xiá) 言简意赅 鄙(bǐ)薄 高官厚禄 C: 荒谬(miù) 眼花瞭乱 磕绊(pàn) 左睇右盼 D: 褴褛(lǚ) 万籁俱寂 揣(chuǎi)摩 误入歧途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1 )用“/”线给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画一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2 )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郁离子 若石隐于冥山①之阴,有虎恒以窥其藩②。若石帅其人③昼夜警:日出而殷钲④,日入而燎辉⑤,宵则振铎⑥以望,植棘树墉⑦,坎山谷⑧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机⑨,墙坏而不葺。无何,有貙⑩逐麋来,止其之隈⑪,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貙也,斥之不走,投之以块,貙人立而爪之毙。 ——节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冥山:作者虚构的山名。②藩:篱笆。③帅其人:率领他家里的人。帅,同“率”。④殷钲:敲击金属器物。钲,古乐器,似钟。⑤燎辉:燃起火把。⑥振铎:敲击金属器物。⑦树墉:筑墙。⑧挖深沟。⑨弛其机:放松弓弩。⑩貙(chū):一种比狸稍大而的野兽。⑪隈:墙角落。 (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________ ②征于色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3 )(甲)文开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4 )(乙)文中若石的悲剧印证了(甲)文中的什么观点?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为人生准备“压舱石”
赵畅
①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②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说法,读书是要为自己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如果说,读书使人渐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③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④读书绝无止境。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在70岁时还自认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请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兴趣,保护好属于自己的“压舱石”。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
⑤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6日 有删改)
( 1 )“压舱石”指的是________。( 2 )请概述本文的三个分论点。( 3 )第③段除引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下列哪个材料可以用作第④段的理论论据?为什么?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②书卷多情似敌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住在自己的美好里
丁立梅
①一只鸟,蹲在楼后的杉树上,我在水池边洗碗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在洗衣间洗衣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泡了一杯茶,捧在手上恍惚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它唱得欢快极了,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长曲更短曲。我问他:“什么鸟呢?”他探头窗外,看一眼说:“野鹦鹉吧。”
②春天,杉树的绿来得晚,其它植物早已绿得蓬勃,叶在风中招惹得春风醉。杉树们还是一副大睡未醒的样子,沉在自己的梦境里,光秃秃的枝丫上,春光了无痕。这只鸟才不管这些呢,它自管自地蹲在杉树上,把日子唱得一派明媚。偶有过路的鸟雀来,花喜鹊,或是小麻雀,它们都是耐不住寂寞的,叽叽喳喳一番,就又飞到更热闹的地方去了。唯独它,仿佛负了某项使命似的,守着这些杉树,不停地唱啊唱,一定要把杉树唤醒。
③那些杉树,都有五六层楼房高,主干笔直地指向天空。据说当年栽植它们的,是一个学校的校长,他领了一批孩子来,把树苗一棵一棵栽下去。一年又一年,春去春又回,杉树长高了,长粗了。校长却老了,走了。这里的建筑拆掉一批,又重建一批,竟没有人碰过它们,它们完好无损地,甚或是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④我走过那些杉树旁,会想一想那个校长的样子。我没见过他,连照片也没有。我在心里勾画着我想像中的形象:清瘦,矍铄,戴金边眼镜,文质彬彬。过去的文人,大抵这个模样。我在碧蓝的天空下笑,在鸟的欢叫声中笑,一些人走远了,却把气息留下来,你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你会处处感觉到他的存在。
⑤鸟从这棵杉树上,跳到那棵杉树上。楼后有老妇人,一边洗着一个咸菜坛子,一边仰了脸冲树顶说话:“你叫什么叫呀,乐什么呢!”鸟不理她,继续它的欢唱。老妇人再仰头看一会,独自笑了。飒飒秋风里,我曾看见她在一架扁豆花下读书,书摊在膝上,她读得很吃力,用手指着书,一字一字往前挪,念念有声。那样的画面,安宁、静谧。夕阳无限好。
⑥某天,突然听她的邻居在我耳边私语,说那个老妇人神经有些不正常。“不信,你走近了瞧,她的书,十有八九是倒着拿的,她根本不识字。不过,她死掉的老头子,以前倒是很有学问的。”
⑦听了,有些惊诧。再走过她时,我仔细看她,却看不出半点感伤。她衣着整洁,头发已灰白,却像个小姑娘似的,梳成两只小辫,活泼地搭在肩上。她抬头冲我笑一笑,继续埋头做她的事,看书,或在空地上打理一些花草。
⑧我蹲下去看她的花。一排的鸢尾花,开得像紫蝴蝶舞蹁跹。而在那一大丛鸢尾花下,我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小野花,不过米粒大小。它们安静地盛放着,粉蓝粉蓝的,模样动人。我想起不知在哪儿看到的一句话:你知道它时,它开着花,你不知道它时,它依然开着花。是的是的,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亦如那只鸟,亦如那个老妇人,亦如这个尘世中,我所不知道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生命。
春天,杉树的绿来得晚,其它植物早已绿得蓬勃,叶在风中招惹得春风醉。杉树们还是一副大睡未醒的样子,沉在自己的梦境里,光秃秃的枝丫上,春光了无痕。
还记得风雨坎坷时,牵着我们的那双粗糙而充满了力量的手掌吗?还记得蓦然眺望窗外时,教我们感受温暖的那一寸温厚甜糯的阳光吗?还记得书海徜徉经典,曾经为我们传道解惑的字字真言吗?就是那一本经典,就是那一寸阳光,就是那一双牵我跨越山河的手掌……陪伴我在这个喧嚣浮华的人世间,从懵懂走向成熟,从脆弱走向坚强,任我一点点,一节节,成长为茂林修竹……
请以“ ▲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阅读、阳光、母爱、友谊、信任、挫折、奋斗、书信、舞蹈等,也可自行提炼一个词填上),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