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 B: 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C: 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 D: 许多人或许没有见过这两位在语言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电影配音演员,但一提起他们配音或朗诵的精彩片断,不少人至今耳熟能详。 |
2、 | 下面每项中的两句话句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B: 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没有可取之处。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不无可取之处。 C: 由于物种更加丰富,所以生态更加平衡。生态因物种更加丰富而更加平衡。 D: 一时的错误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一时的错误会使一个人更加坚强。 |
3、 | 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 A: 我校九年级策划与开展的“百日誓师”活动,得到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响应。 B: 在竞争激烈的外国手机市场上,华为公司已成功跻身最畅销的中国品牌行列。 C: 肯德基地方化的过程,何尝不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体现。 D: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
4、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个问题不仅关乎阅读方式的选择,更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即阅读场景的变革。 ②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阅读任何内容。 ③墨香阅读和指尖浏览,到底哪种阅读才能通向未来? ④以前,人们的阅读场景比较明确,比如拿报纸、杂志在办公室里阅读,拿书籍在家里的书房或者图书馆阅读。 ⑤以往在时间和空间上对阅读的限制,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全都解除。 A: ④②⑤③①B: ③④②⑤① C: ⑤③①④② D: ③①④②⑤ |
5、 | 下列诗句序号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B: ④②①③ C: ②④①③ D: ④③①② |
6、 |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腆着diǎn 拮据jié 干瘪biē B: 俯瞰kàn 慰藉jiè 栈桥zhàn C: 嘻闹xī 谮害zèn 逞辩chěng D: 胆怯què 发窘jiǒng 恣睢suī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要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B: 您是学界泰斗,晚辈我才疏学浅,怎敢在您的面前班门弄斧?我只能是不吝赐教啦。 C: 有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素材,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D: 从白天鹅到陈家祠,从广州塔到琶洲,财富论坛前后,广州处处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溃退(kuì) 翘首(qiáo) 诘责(jié) 锐不可当(dǎng) B: 娴熟(xián) 悄然(qiāo) 畸形(jī) 深恶痛疾(wù) C: 绯红(fēi) 妯娌(zhóu li) 混合(hǔn hé) 正襟危坐(jīn) D: 禁锢(gù) 锃亮(zèng) 炽热(chì) 颔首低眉(hàn) |
9、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繁花嫩叶 花枝招展 水波粼粼 嘹亮 B: 见异思迁 众目睽睽 神采奕奕 遮蔽 C: 随声附和 头晕目眩 人声顶沸 云霄 D: 骇人听闻 窃窃私语 油然而生 诀别 |
10、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仅少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人公。B: 《水浒传》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如同为侠肝义胆,鲁智深侠义中透着率真,常以假见真;李逵则侠义中显出粗鲁,却粗中有细。 C: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以富有童话色彩的奇幻故事讽刺社会现实的小说。 D: 词到宋代达到艺术顶峰,和唐诗并称双绝,各极其美.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发,苏轼、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
阅读诗歌,完成相关习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 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 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 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 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 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 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 3 )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 4 )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5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6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 7 )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 8 )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 9 )“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王介甫①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②,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③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度示及⑤。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辞。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及舟船侍从以西 西:________ ②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恨:________ ③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 少:________ ④余俟到京作书去 俟: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 3 )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将其简要地概括出来。 |
人生需要“顶住”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④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 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 ,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 。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可见,“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
⑤“顶住”是毅力,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能吃得了“坐冷板凳”的
【甲】 、“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乙】 ,还得能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 【丙】 。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到达”。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的确,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难题,面对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第⑥段中画直线的句子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甫《________》(篇名)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成功路上,不仅要能吃得了“坐冷板凳”的 【甲】 、“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乙】 , 还得能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 【丙】 。
( 4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之中,自然在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 1 )根据父亲感情的变化,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用"||"在文段中划出。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一:以“走进 ”为题,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作文。
题二:重读一本老书,就会发现新的感受;再游一次名胜,就会发现别样的景致;回望走过的足迹,就会发现自己的成熟;回味亲友的关爱,就会发现被忽略的幸福……只要有心,只要留意,我们也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数的不平凡。
请以“发现”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