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成都市明成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高检察院印发工作规定,坚决纠正和防止犯罪嫌疑人“假冒精神病人”逃脱法律制裁的行为。(将“纠正”和“防止”调换位宣)
B: 莫言的作品《红高粱》《蛙》等,都给我们留下美好、深刻。(“深刻”后面加上“的印象”)
C: 中国将继续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保证大力支持。(把“保证”改成“増加”)
D: 疫情期间出行应尽量避免不要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删掉“避免”。)
2、下列词语书写和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ráo) 风骚 (líng)望 坟墓
B: 摇(yè) 嘶哑 (pīng)婷 海狭
C: (guàn)冕 天娇 鲜(yán) 呢喃
D: (fèn)外 飘逸 (wǎng)然 黎明
3、

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 狼籍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 轩榭 孕育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 归咎 滞笨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4、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飘渺(piāomiǎo) 星宿(sù) 抽(yē) 高(qiāo) 干(hé)
B: 炫耀(xuànyào) (chèn)职 (quán)伏 (qīn)差 静(mì)
C: 蹒跚(pánshān) 蝉(tuì) 收(liǎn) 裙(chā) 狡(xiá)
D: 怂恿(sǒngyǒng) (zháo)落 (chēn)怪 (kuī)甲 (qǐng)刻
5、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⑴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⑵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⑶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⑷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 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
B: 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C: 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
D: 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
6、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2年4月2日,连云港市民航开通了直飞西安的航班.这一航班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B: 母亲节,她瞒着妈妈和爸爸买了一大束康乃馨,准备以此作为礼物,给母亲一份惊喜。
C: 4月22日,中国矿产联合会在连云港市东海县组织召开了“全国地热(温泉)尾水回灌与弃水处理应用技术研讨会”,以期解决我国当前地热水位快速下降的问题。
D: 伴随3D版《泰坦尼克》在全国公映,让国民在享受视觉盛宴、重温美好剧情的同时,也深深地纠结于国产影视作品的质量问题。
7、下列句子比喻不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黄金海岸就像一张“大弓”,京广铁路正好是“弦”,万里长江恰似一支带响的“利箭”。
B: 那疼痛一起戳进她的心里,就像一把针往里扎,她浑身发烫,脸上黑中泛红,像一朵大红的玫瑰花。
C: 如今,社会主义中国像一只猛醒的雄狮,向世人展示它的英姿。
D: 在文学家的笔下,黄山是一部历史神话;在画家的眼里,黄山是一座艺术的宫殿;而在众多的旅行家心中,黄山又是一处人间仙境。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代著名作家吴伯萧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B: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共建合作平台,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C: 通过“阿尔法围棋”的胜利,让人们更加清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创新与变革。
D: 4月20日,“齐鲁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在济南举行,山东省委宣传部追授莱芜市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明利同志“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9、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 各地中小学要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C: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D: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10、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因为,生命 ,思想 ,意志

①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②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

③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众坚强


A: ②③①
B: ③②①
C: ①②③
D: ②①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耦耕:这里指词人与农民一起耕作。②光:指桑麻叶面光亮。③使君:苏轼自称。

词中划线字“泼”用得好,请加以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糊涂官
唐临济令李回,妻张氏。其父为庐州长史,告老归。以回之薄①其女也,故往临济辱之,误至全节县。而问门人曰:“明府②在乎?”门者曰“在。”张遂入至厅前,大骂辱。全节令赵子余不知其故,私自门窥之,见一老父诟骂不已。而县下常有狐为魅③,以张为狐焉。乃密召吏人执而鞭之,张亦未寤④,骂仍恣肆⑤。击之困极⑥,方问何人,辄⑦此诟骂。乃自言吾李回妻父也,回贱吾女,来怒回耳。全节令方知其误,置之馆,给医药焉。张之僮夜亡至临济,告回。回大怒,遣人吏数百,将袭全节而击令。令惧,闭门守之。回遂至郡诉之,太守召令责之,怒其误也。使出钱二十万遗张长史以和之。回乃迎至县,张喜回之报复。卒不言其薄女,遂归。
【注释】①薄:待人不好 ②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③为魅:作怪   ④寤:通“悟”,醒悟  ⑤恣肆:放纵,无所顾忌 ⑥困极:疲乏 ⑦ 辄:肆意妄为

( 1 )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故往临济辱之     ②私自门窥之 ③见一老父诟骂不    ④乃密召吏人执而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乃自言吾李回妻父也,回贱吾女,来怒回耳。

( 3 )文中的“糊涂官”指的是谁?请简要说出依据。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 1 )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

②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

( 2 )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看似平淡的语句极有韵味,极有情致。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 3 )本文开头两段详写,结尾两段却略写,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
( 4 )汪曾祺说:“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滋润人心。”结合此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做大学问真学问

王子墨

①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司马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被捕入狱,惨遭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终成《史记》。支撑他矢志不渝的动力,便是其“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长远志向。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做大学问、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成了无数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自勉。

③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历史的评价标准却贯穿古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乘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学术风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中国传承数千年之久学术传统的再一次重申,为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立志求学的方向。

④知识分子,当有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探索,也当紧贴于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求学术研究的立足点。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学术成果,必须从实践中来,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知识分子,也必须对国情有深邃细密的考量,对历史有拨云见日的洞察,对专业有韦编三绝的钻研,才能拿出与实践相吻合、具有厚重分量、切中时代脉搏的学术成果,才能成就学问的大与真。

⑤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窜改文献、捏造数据。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清除乱象,需要知识分子以学者风骨自我勉励,在如乱花过眼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校准人生价值的度量衡,把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转移到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的上下求索,而非在利禄之途上奔竞游走,是做出真正的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学术历经千载而斯文不坠的关键所在。

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争当时代弄潮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0字以内)
( 2 )第②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请简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 “ 之后” 为题作文。
(2)倾听是增长知识的捷径,倾听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倾听是陶冶情操的妙法,倾听是修养品德的良方……听师长的教诲,听自然的乐章,听历史的回音,听未来的呼唤……
倾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倾听在人生中意味深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题目(1)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另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65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些事不说是个结。”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