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泉港山腰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 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C: 当前,全国多个城市市民响应“全国共享单车行业文明骑行倡议活动”,主动规范自身用车行为。
D: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2、选出与例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1 )例:卿今当涂掌 , 不可不学!( )
A: 与愿违
B: 大渲染
C: 无所
D: 舍身
( 2 )例:蒙乃始学( )
A: 功成名
B: 一蹴而
C: 一抓
D: 到任
( 3 )例:自以为大有所( )
A: 精求精
B: 受匪浅
C: 延年寿
D: 良师
( 4 )例:及鲁肃寻阳( )
A: 闻则喜
B: 犹不及
C: 故人庄
D: 文饰非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 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 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 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片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4、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的编者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诗使用了互文和比拟的修辞方法。
C: “更”“从”“曾经”“刚刚”“简直”“难道”“确实”“虽然”等都是副词。
D: 在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可以用叹号。例如:世界上哪有不劳而获的事!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水波粼粼 芸芸众生 万恶不赦 略胜一筹
B: 不可名状 一泄千里 沧海桑田 断壁残垣
C: 怒不可遏 五彩斑斓 根深缔固 骇人听闻
D: 因地置宜 通霄达旦 睡眼惺忪 义愤填膺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 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 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 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把“改进”换为“提高”)
B: 今年全国的粮食产量减少了一倍。(把“一倍”改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C: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删除“否”)
D: 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把“关于”去掉)
8、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斗笠 掩饰 挖墙角 争先恐后
B: 宣染 海绵 绿茵茵 干净利落
C: 冷冽 化妆 痒嗦嗦 先发治人
D: 草垛 黎明 水银柱 刻不容缓
9、下列句子只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A: 柳枝在风中摇来摇去,轻轻地抚摩着行人的脸。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难道这一点小小的困难就能将我吓倒吗?
D: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0、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过分草率的决定,可能会给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产生悔不当初的愧疚。

②所以选择既要把握好时机,又要仔细慎重。

③人生在世有很多的时候需要选择,但是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何去何从常常会让我们犹豫不决。

④除此之外,就是在决策的时候,不要一味地依赖别人的意见,他人并不知道你真实的处境,无法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出发来选择。

⑤过分地彷徨,可能会坐失良机,让机会从面前溜走,造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叹。

A: ③①⑤②④
B: ③⑤①②④
C: ①⑤③②④
D: ③⑤①④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全词用语精炼传神。上片一个“________”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________”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 2 )请简要谈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词句是如何揭示征人的矛盾心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经典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孙权劝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阅读答案及翻译】《孙权劝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阅读答案及翻译。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 1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

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恐已矣________

③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 ④即刮目相待________

( 2 )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 3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谈热忱

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其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②热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热爱某项事业或工作的一种执着的感情,它能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

③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收获更大的成果。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投入得越多,那么他在这方面收获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一个热忱的人来说,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有满腔热情,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美国前总统卡特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有一次他与海曼·里科弗将军谈话后发现自己在时事、文学、海军战术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此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将自身蕴藏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不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而且最终成为美国最高领导人。

④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热忱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能够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一些支持,让你能够以苦为乐,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困难,从而克服那些困难,最终获得成功。居里夫人提取镭时,提取设备极其简陋,每天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使她乐在其中,最终她成功地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________________。陈景润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证明时,每天只能呆在狭小的屋子里,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纸上演算,但对数学的满腔热忱,让他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恶劣、自身工作的枯燥。常人无法忍受,他却乐此不疲,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只有怀揣满腔热忱,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⑤那么,如何才能对一件事产生热忱呢?

⑥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例如,在解一道很是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解答这道题目了。但是,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解答数学题中得到很多乐趣,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失去了兴趣,想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可想象的。

⑦只有充满进取的欲望,才能激发出热忱,面对同一件事,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成某事”,那么就会抛弃一切杂念,全力将这件事办好;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这件事先试一试吧”,那么就可能对这件事有所保留,从而会减弱你的热忱程度。

⑧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就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自己热忱的事业,让我们充满热忱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事业上的成功。

( 1 )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选文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3 )选文第⑥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若在选文第④段横线处填写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两个例子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A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时,没有钢琴供他练奏,可对音乐满怀热忱的他,以乐观的心态,用碗、碟、盆、罐等替代钢琴,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创作出了史诗般的作品——《黄河大合唱》。

B周恩来总理从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抱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念,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 5 )请结合实际谈谈选文对你的启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恒的坐标

余秋雨

终于来到了奥林匹亚。

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森、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得越来越齐整,空气间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清香。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无数苍老的巨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年南癞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们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

这条大道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为了人类的健康。

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抬头仰望昂首云天的无数石柱,不能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

走进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形斜坡,能坐四万人。只有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

实在忍不住,我在这条神圣的起点性跑道上跑了整整一圈。许戈辉在一旁起哄:“余老师跑得不对,古代奥运选手比赛时全都一丝不挂!”

我说:“这要怪你们,当年这里没有女观众。”

确实,当年有很长时间是不准女性进入赛场的,要看,让已婚女子观看,而进门正前方几乎一公里远的山头上,才让未婚女子远眺。许戈辉说:“原以为运动场是少女挑选如意郎君的好地方呢!”

听这里的人介绍,当年有一个母亲化妆成男子进入赛场观看儿子比赛,儿子获得冠军,她一声惊呼露出女声,上前拥抱又露出女形。照理应该惩罚,但人们说运动冠军一半是人一半是神,我们怎么能惩罚神的母亲?此端一开,渐渐女性可以入场观看比赛了。

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地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智力的健康无须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领域,我们至今仍在用希腊的基础话语思考;肢体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天全世界还在以奥林匹克和马拉松的名义进行体育竞赛,希腊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

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再集合在一起,才是他们有关人类的完整理想。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大多是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幅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着脚,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

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仿效寒士,很少构想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

我历来认为各种伟大文明都自成结构,很难拆开了做局部比较,但在奥林匹亚,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的产生,不是由于局部,而是关及人的整体。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肢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之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摘自余秋雨《千年一叹》,有改动)

( 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这是一篇访古游记,按照游程顺序,详尽地记叙了游访的所见、所闻,文章结尾抒写作者的感受,表达了对古希腊文明的赞美。
B: “健康是他们的宗教”在文中的意思是:古希腊的宗教教义和仪式里有许多关于健康的内容,反映出古希腊人重视健康。
C: “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形斜坡,能坐四万人”,说明竞技场规模宏大,反映了古希腊人热爱体育竞技,追求肢体健康。
D: 文中插入“许戈辉起哄”,借此介绍了古希腊竞技的情况和相关习俗,引出母亲化妆偷看比赛的故事,寓庄于谐,饶有风趣。
E: 作者认为中华文明没有把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两相熔铸、两相提升,因而流于愚勇,流于酸腐,追慕骑士,仿效寒士。
( 2 )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母亲化妆看比赛”的故事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 3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理解。

①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

②希腊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

( 4 )根据全文开看,为什么“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
( 5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到“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作者认为这个“差距”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我的阅读之旅

要求:①回忆自己阅读书籍的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②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拿命来爱一个徒劳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