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保定市一中分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一幅书法作品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洛神赋》选帖。赵孟頫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下列对这幅书法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赵孟頫行书代表作,字体行中兼楷,博采众长,用笔精到。
B: 这幅作品笔法蕴藉沉稳,酣墨淋漓,具有不激不厉的平和书风。
C: 字的结构端正匀称,点画比较丰腴,端美中具俯仰生姿的体势。
D: 这幅作品运笔圆润灵秀,优美潇洒,圆活遒媚;布局疏密有致。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志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B: 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C: 菜市场向居民供应青菜、萝卜、土豆、苹果等蔬菜。
D: 开展优质教学活动后,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文化长廊]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已经退休的恩师到小华家做客,小华说道:“今天蒙您大驾光临,顿使寒舍蓬荜生辉,不胜荣幸。”
B: 古代诗歌中常出现与节气相关的句子。如“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上诗句提及到的节气分别是春分和寒露。
C: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常会赏灯,猜灯谜,吃元宵。
D: 小华属鼠,弟弟比她小12岁,小华在弟弟的生日给他送了一个老鼠玩偶。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海南众多的旅游景点中,内地游客尤其特别喜欢三亚的大东海。
B: 琼中女子足球队代表中国参加“哥德堡杯”青年足球锦标赛并夺得冠军。
C: 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D: 何贤川是海南省评出的六名“海南乡村道德好青年”中年龄最小的获奖者之一。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通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

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 ①⑤④②③
B: ②①⑤④③
C: ④⑤③①②
D: ⑤③②④①
6、下列各句中,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菜市场内流动人口复杂,藏污纳垢的现象严重。
B: 指出,当今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未雨绸缪 , 妥善应对。
C: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劳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自己的灵魂”。
D: 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男女同学,站在阳光下,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名(nì) 蒙(mēi) 粗(cāo) 无信息(yăo)
B: 农(diàn) 酒(sì) 躇(chú) 不及防(cù)
C: 娌(zóu) 黑(yǒu) 擦(sì) 春寒料(qiào)
D: 水(nì) 留(zhì) 俯(kàn) 密匝(zā)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进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 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臧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 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C: 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1999年国家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D: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B: 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C: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
D: 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回答相关问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1 )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 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 2 )赏析最后两句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出自《墨子.贵义》)

( 1 )用“/”给文中划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予 子 冠 履 而 断 子 之 手 足 子 为 之 乎 必 不 为。

( 2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也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心也________

③则冠不若手足之贵也________

子天下而杀子之身________

( 3 )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A: 仓鹰击于殿上
B: 欲报之于陛下也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D: 是贵义于其身也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 5 )请用原文语句填空,

【甲】文作者用比喻的方法引出“________”的观点,在孟子看来,在“________”的情况下,即遇到祸患也不会躲避。

【乙】文首先论证了冠履不若手足之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然后论证了义贵于其身,论证层层深入,最后再次强调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这棵树苗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脚,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的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
⑤不久,母亲惊异地发现,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难有这个能力也不想让这个孩子去学校的。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⑪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⑫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⑬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站着,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⑭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次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⑮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给它浇一泡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浇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 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浇那棵树啊!”
⑯他一下子怔住了。
⑰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⑱他明白了母亲,他理解了母亲的心。

( 1 )文中的孩子为小树做了哪些事情?

( 2 )第④段画线句“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 3 )第②④⑧⑨⑫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5次,作者为什么要突出这一细节?

( 4 )对文章内容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决定送残疾的儿子去读书,是因为儿子天天为小树浇水的执著打动了妈妈。
B: 母 亲决定送残疾的儿子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完全没有这个能力让孩子去学校 的。
C: 题目《成全一棵树》以树喻人,体现了身残志坚的积极向上的人生志度,及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D: 文中母亲成全的“一棵树”一语双关,既指本来已被母 亲丢弃的那棵瘦弱枯萎的树苗,也指身子残疾原来不被母亲重视的儿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风。乌云压得很底,似乎就要下雨。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多尔先生便在车站前的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顺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边不远出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乞讨。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我,我已经三天没有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啊。”

考虑甩不掉这个乞丐,妇女转身,怒呵道:“滚!这么点儿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了脚,满脸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人专门指使一帮小孩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也说不定这些大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规定的数量,回去还要受罚。不管怎么说,这些孩子还怪可怜的,小小年纪本应该在学堂里念书的。这个孩子和我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心也太狠了吧,无论如何也要送他上学啊,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黑手说:“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小乞丐是真的生活所迫,还是在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了小乞丐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了。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小乞丐十分高兴地离开了。

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早一些去候车室,就信步地走进了一家花店,他有几次在都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您要点什么?”卖花小姐训练有素,礼貌又分寸。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个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那个小乞丐。小乞丐认真地端详着柜台是的鲜花。

“你要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不相信小乞丐会买花。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在上面再写‘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20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就有多尔先生给他的。他数出了20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字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了,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起了雨,路上没有人,只剩下各式的车辆。突然,他发现了风雨中的那个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先生看见他的前方是一片公墓,他手中的万寿菊迎着风雨怒放着。

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越来越快,多尔先生也感到胸膛中一次又一次地强烈冲击。他的眼睛模糊了。

( 1 )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概括出它的四个故事情节。
( 2 )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②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 3 )故事中的主人公“小乞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结合文章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 4 )题目“风雨中的菊花”有何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风筝”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对你痴痴醉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