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B: 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C: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隐蔽) D: 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 |
2、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冗杂(rǒng) 撺掇 戛然而止(jiá) 销声匿迹 B: 劫难(nán) 亢奋 草长莺飞(yīng) 人情事故 C: 农谚 (yàn) 殒石 海枯石烂(kū) 世外桃园 D: 归省(xǐng) 追溯 风雪载途(zǎi) 骄首昂视 |
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晕(yùn) 应和(hè) 窠巢(kē) 咄咄逼人(duō)B: 分歧(qí) 匿笑(nì) 静谧(mì) 花团锦簇(cù) C: 贮(zhù)蓄 粗犷(guǎng) 憔(qiáo)悴 翻来覆去(fù) D: 姊妹(zǐ) 棱(léng)镜 着落(zhuó) 淅淅沥沥(xī) |
4、 | 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蓦(mù)然 羁(jī)绊 卑劣(liě) 蛮横(hènɡ) B: 瞭(liáo)望 萌(ménɡ)发 闭塞(sè) 追溯(suó) C: 戛(jiá)然 斡(wó)旋 襁(qiǎnɡ)褓 束(sù)缚 D: 怅惘(wǎnɡ) 农谚(yàn) 冗(rǒnɡ)杂 帷(wéi)幕 |
5、 | 下列诗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译:我国的北方(的冬天),方圆一千里的大地被坚冰封冻,雪花在万里平原的上空飞舞。 B: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译:遥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C: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译:宽广的河流的上上下下,顿时失去了波涛。 D: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译:群山上舞着一条条银蛇,许多白象在高原上奔跑。 |
6、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沁园春”为词牌名,此前所学的“如梦令”、“渔家傲”、“水调歌头”也都是词牌名。 B: 古诗词中常可见“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写到了“寒露”的节气。 C: 《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 古人对年龄有特别的指代方式,按照从小到大的排顺序应该是“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 |
7、 | (病句诊所)下面四个句子来自同学们的作文,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区管理人员说:“防疫期间,建议家长禁止孩子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B: 地摊经济放开以来,我们小区窝在家里的人数比起放开以前减少了一倍。 C: 通过“停课不停学”网络学习,培养了我们自觉参与、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D: “直播带货”是目前非常红火的一种网上销售形式,令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 |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 B: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C: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小说有《子夜》《林家铺子》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D: “五体投地”中的“五体”指双手、双膝和头;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八两”中“八两”即半斤;“点卯”一词因我国旧时政府机关在卯时查点到班人员而得来。 |
9、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一狼洞其中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其一犬坐于前 D: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杭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 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 2 )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请说说你的理解。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噱。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而,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孰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赵且伐燕________②愿王孰计议之也。________ ( 2 )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
阅读《童年读书》,完成问题。
童年读书 (节选)
莫 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
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车,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扣爸爸月工資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笨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钢笨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立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后来我明自,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黎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两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侠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此课”。
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杷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每次回想栓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请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逢合搞钢琴专业!”
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躲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休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20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 1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
情节 |
“我”的心理 |
4岁半 |
①________ |
怯弱 |
学琴的十年 |
往返银川学琴 |
②________ |
考完业余十级之后 |
③________ |
如释重负 |
多年后 |
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
④________ |
①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
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两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在行进的路上。
(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等多种表达方式。 【链接妨料】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作北做不好,打!不练琴,打!…… 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拽爸现象”。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只是雏菊丛中的一朵小花。”一朵雏菊伤感地叹息,“与这么多雏菊生长在一起,我的美丽完全被淹没了,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我。”
“但是,你真的很美丽!”天使安慰它说。
“我想成为唯一的一朵,不想与它们呆在一块。”
“好吧!”天使把她带到了城市广场。
几天之后,一位园艺师来到城市广场:“把土壤翻一翻,种上天竺葵吧!”
“等一等!”雏菊大叫,“你那样做我会死的。”
“如果这里还有一些和你一样的雏菊花,会对广场起到非常好的美化作用。”园艺师说,“但是在你的周围找不到你的同类,你自己不可能形成一座花园。”说完,园艺师把雏菊从地上连根拔起。
(二)________温暖了我的岁月
要求:(1)问题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