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缘溪行(沿着,顺着) 寻向所志(志向,志气) B: 卷石底以出(弯曲) 咸来问讯(全,都) C: 径寸之木(径直) 高可二黍许(大约) D: 悠哉悠哉(悠闲的样子) 道阻且长(艰险) |
2、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对自己的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______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______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______为之感动…… B: 奋斗 沉醉 描画 C: 奋斗 描画 沉醉 D: 沉醉 描画 奋斗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食品安全是餐桌上的民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专项执法,努力让群众吃得放心、安全,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B: 通过美国政府的关门危机,使得美国人对国会中两党的满意度下跌到了只有10%,更多的美国人对政治中的党争不满,心生厌恶。 C: 今年是顾城去世20周年,诗人生前多位友人的回忆和不断发现的文献史料逐渐还原了诗人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 D: 近来,全国十家动画制作机构及十大播出机构,联合发出全行业承诺不制作、播出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的动画片。 |
4、 | 依据所给出的解释,判断画线词语意思不正确的是() A: 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解释:“凌”有“高出”的意思。判断:“凌驾”指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B: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解释:“诩”有“说大话”的意思。判断:“自诩”指自夸。 C: 以前,人类登月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事情,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解释:“异”有“不相同”的意思。判断:“异想天开”形容想法与众不同。 D: 这个小岛传统渔村风情和现代渔业景观兼而有之 , 对游客极具吸引力。 |
5、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 ⑤②④①③ C: ⑤③④①② D: ⑤③②④① |
6、 |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念白求恩》中“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每一个人都很佩服白求恩,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 《猫》中“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作者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他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与悔恨之情。 C: 《皇帝的新装》中“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天真”是形容词,这句话点出小孩子天真烂漫的特点,与周围成人的虚伪构成了对比。 D: 《穿井得一人》中“有闻而传之者”和“求闻之如此”中的“闻”含义不一样,前一个可以解释为动词“听说”,后一个可以解释为名词“消息”。 |
7、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课文《桃花源记》正是出自该书。 B: 古代汉语中,“三”这个数字泛指次数少。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昨夜见军帖”中的“军帖”指军中的文告,“军书十二转”的“军书”指军中的文书。 D: “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文人墨客用各种优美的词句来讴歌和赞美它们。 |
8、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谣言 高粱 门槛 微不足道B: 屏障 取缔 迭起 锲而不舍 C: 烦琐 草率 丰饶 心不在焉 D: 深宵 默契 烦燥 大庭广众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称(chèng)职 狡黠(xié) 桑梓(zǐ) 根深蒂(dì)固 B: 攒(zhǎn)行 嗔(chēn)怒 汲(jí)取 不省(xǐng)人事 C: 聒(guō)噪 谮(zèn)害 麾(huī)下 面面相觑(qù) D: 解(jiè)元 腆(tiǎn)着 主簿(bù) 吹毛求疵(chī) |
10、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折腰(shé) 轻灵(línɡ) 断章取异(yì) 大发雷霆(fā) B: 风骚(sāo) 冠冕(ɡuān) 不二法门(fǎ) 一意孤行(yì) C: 嘶哑(sī) 丰润(rùn) 丰功伟迹(jì) 间不容发(jiàn) D: 黎明(lí) 忧戚(qì) 荡然无存(dànɡ) 鸠占雀巢(què)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望江南① 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①望江南:词牌名。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辍耕之垄上( ) ②天下苦秦久矣( ) ③为天下唱( ) ④固以怪之矣(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3 )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 4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人名)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陈 胜已为王。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到)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争辩)数(几次),乃置(放),不肯为通(通报)。陈王出 (出游),遮道(挡在道路中间)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伙伴)!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在宫 殿中进出更加随意),言陈王故情(以前的事情)。陈王斩之。 ①用自己的概括故事的内容 ②上文中陈胜的做法与课文《陈涉世家》选段中的哪些语句正好相反?请把《陈涉世家》的这些语句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③请你结合所给古文语段内容,说说陈涉是怎样的一个人? |
东坡肉
季明
四十多岁的老楚,可不简单,曾是南京著名酒楼——品世阁的掌勺大厨。鬼子攻南京,一发炮弹,品世阁变成了瓦砾。妻儿老小连同家产,也消失在战火里。老楚手里掂着一把菜刀逃了出来,那一刻,老楚迫切希望这刀,能沾染上鬼子的血,于是,投了36师。
老楚年纪大,又当过厨师,被分到炊事班,老楚很乐意,他觉得,凭自己的手艺,让兵们吃饱吃好,上战场跟鬼子拼命时,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也算是报仇。
等到了炊事班,老楚才明白,什么叫 。士兵们吃的,无非是稀饭馒头就咸菜,只有在大战前夕,部队才买几头猪,改善生活。兵们称之为——吃断头饭。
过去,猪杀了,兑上萝卜,放进大锅里一炖,完事儿。但老楚一来,就不同了,他使出看家本领,煎炒烹炸焖煮炖,变着花样做,当菜一样样端上桌,兵们的眼睛都直了。老楚做的菜,不仅好看,更好吃。兵们吃得狼吞虎咽,个个脑袋上腾起一片汗雾。兵们说,吃了老楚做的菜,脑袋掉了,也值!
兵们吃高兴了,就问:老楚,你最拿手的菜是啥?老楚说,东坡肉。兵们不解:东坡肉?是啥东西?老楚怔了―下,才记起这些兵们,大多是文盲,就没再提苏东坡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接着说,这道菜,也叫红烧肉,用五花肉炖制而成,做好后,色泽红亮,味醇汁浓……
士兵们咂咂嘴,听得直流口水,无限向往地说,啥时候做道东坡肉,让咱们也尝尝。老楚苦笑着说,难,这菜,费时费工不说,炊事班也没那些必不可少的作料哇。兵们就很失望。
武汉会战,36师奉命开到富金山,打阻击战。战况惨烈,八天之后,—万多人的36师,兵员已不足两千,主阵地丢失。
师长挑选了二百名士兵,组成敢死队准备发动突袭。攻击定在夜间,离天黑,还有大半天时间,师长知道,这些兵上去,九死一生,于是,他决定为敢死队改善生活。
师长找到老楚,说,敢死队的兵,要求吃顿东坡肉,抓紧做。老楚苦着脸,手一摊,说,师长,啥都没有,咋做?师长咬咬牙,说,就是找破天,也要找到材料!师长牵过自己的战马,交给老楚,命他带上几名骑兵,去七十里外的镇上,采购食材,速去速回。
但直到第二天上午,老楚才赶回来。好不容易办齐东西,却碰上了鬼子,那几名骑兵阵亡,老楚绕了很远的道,才赶回驻地。
敢死队,早已在昨夜攻了上去。见到师长,老楚放声大哭,师长哇,我回来晚啦……师长说,不晚,待敢死队撤下来,就用东坡肉kàoláo 他们。
老楚赶紧回到炊事班,开做。
将猪肉刮洗干净,切成一寸见方的块,在沸水里煮去血水,然后,在一口大锅里,用竹箅子垫底,铺上葱、姜,再将猪肉块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冰糖、酱油、黄酒、葱结,盖上盖,密封,旺火烧开,之后,用文火焖酥……
几小时后,大功告成。当二百碗红润油亮的东坡肉摆上桌,老楚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人们这才发现,老楚身上,有枪伤。
老楚让人将他扶到一块巨石旁,背倚石壁,坐下,睁大双眼,眺望富金山主峰阵地。那里,枪声正烈,硝烟弥漫。
恍惚间,老楚看见敢死队员们,蜂拥而至,端起东坡肉,狼吞虎咽……
老楚咧开嘴笑了。
时至黄昏,敢死队的兵,却一个也没能下来。
老楚已死去多时,笑意僵在脸上,而双眼,依然圆睁,紧盯着富金山的方向。
残阳如血,映在那一碗碗东坡肉上,天地一片红光。
(选自2016年第12期《小说月刊》有删改)
( 1 )在第11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kào láo |
________ |
老楚和兵们闲聊拿手菜“东坡肉”—________—________—老楚弥留之际笑迎兵们吃东坡肉
( 4 )对小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镶嵌在墙上的黑板
孙道荣
①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兀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为我们带路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
②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与近乎原始的自然环境相比,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当地的村民。据说,除了偶尔有县乡的工作人员和村民的亲戚外,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外人,走进过这个村庄。村民们看见我们这些误闯进来的外人,就像看见外星人一样,好奇而激动。我们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中,好奇地绕着村庄边走边看。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在其他地方,你已经无法看到这样日不闭户的场景。
③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品:盐、酱油、一两种廉价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
④我们买了几块当地产的大饼,店主热情地为我们灌满了冷开水,这样,我们后面的行程就不怕了。因为要出山进货,店主算得上这个小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们和店主聊起来。小店门边,镶嵌在墙上的一块黑板,引起了我的兴趣,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些文字和数字,如大黄,酒,4.6;二贵妈,酱油,2;黑头,盐、烟,13.45……问店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店主笑着说,是大家伙赊的账,等有钱的时候,就来结一下。原来是账单。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来买烟,店主递给他一包烟,中年人接过烟,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店主看出我们的困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会赖我几个钱啊?
⑤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店主说,这事,还真发生过。有一次,一个村民来买东西,忽然发现自己名字下面的数字没了,可能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擦掉了,村民赶紧找了块石灰,将数字重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
⑥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太难得了!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去寻访那个神秘纯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象征着诚信和信任的黑板……
⑦一年之后,我们一帮人,再次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进山的道路,已经拓宽了很多。我们轻松地找到了那个小村。未进小村,就被它热闹的气息感染,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年来,小村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
⑧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那家小店,小店的周围,又开了好几家纪念品和土特产店。让我们聊感欣慰的是,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也还在。很多游客,在黑板前拍照,留念。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的 油 漆 写的。店主认出了我们,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 告 诉 我们,小店生意大了,经常 有 人 赖账,所以已经 不 赊 账了,再说,现在村民也都有钱了。我问,那还留着这块黑板干什么?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
⑨我无言以对。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
( 1 )请根据文章的内容,以“黑板-为陈述对象,完成下表。情节 | 主要事件 |
开端 | 无人知的小山村店里的黑板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
发展 | ①________ |
高潮 | ②________ |
结局 | 经过我们的宣传,黑板成为山外人慕名寻访的对象 |
①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
②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
( 4 )文章以“镶嵌在墙上的黑板’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请以“为青春代言”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