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娉婷(pīnɡ) 妖娆(ráo) 佝偻(ɡǒu) 亵渎(dú) B: 惊骇(hài) 游弋(yì) 宽宥(yǒu) 麾下(huī) C: 恣雎(zì) 嗤笑(chī) 栈桥(zhàn) 箴言(zhēn) D: 停滞(chì) 豢养(huàn) 绾发(wǎn) 箪食(dān)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看到眼前的毕业照,我不由得想起三年来同学们一起玩耍,同窗共读。B: 面对H7N9禽流感疫情,各级党委政府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C: 能否正确选择自己毕业以后的工作方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D: 从县城车站到县城移动公司步行需要两个多小时左右。 |
3、 | 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谁“约定”的呢? ②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 ③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④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 A: ③①②④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④③ D: ①④②③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B: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呜呼!其真无马邪 C: 燕、赵、韩、魏闻之 孔子云:何陋之有 D: 欲有求于我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建成后,近500万左右的盐城百姓将喝上优质水、放心水,长期困扰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B: 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不仅为了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更是为了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 C: 《演员的诞生》海报用星空、月亮以及璀璨的星星,来寓意那些梦想着在人生舞台上尽情表演,并且怀揣演员理想。 D: 市委领导强调,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打造富有特色的水岸森林城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6、 | 阅读下面语句,请重排顺序,选择合适的一项,使之语言连贯流畅。( ) B: ①⑤④③② C: ③⑤①④② D: ③①⑤④②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李书记亲自到特困户王大爷家里走访 , 看到家徒四壁的景象,这位年轻的书记不禁落下了眼泪。 B: 去年国庆节,小明随父母到海南度假,游览了“天涯海角”等多处景点,那一片片沧海桑田让他充分感受到了海南特有的魅力。 C: 英国莱斯特郡6岁女孩汉默森患有自闭症,猫咪“图拉”和她形影不离 , 在“图拉”的日夜陪伴下,汉默森一天天变得开朗起来。 D: 广袤的乡村世界是中国现代化进程欲待征服又很难消化的世界,保守观念在部分村民心中根深蒂固,解决乡村问题将面临很多困难。 |
8、 | 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杂然相许 时人莫之许也 B: 及鲁肃过寻阳 人恒过 , 然后能改 C: 执策而临之 策勋十二转 D: 苟富贵,无相忘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种收音机原来售价60元,现为20元,售价降低了三倍。B: 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 秦兵马俑是两千多年前从西安以东的临潼出土的文物。 D: 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
10、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 C: 《满井游记》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地描写满井的景物,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早春风光图。 D: 《岳阳楼记》以“记”为名,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生发议论。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①尝射于家圃________ ②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 ③子乃曰可教射________ ④而不以善息________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B: 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C: 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 D: 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 4 )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5 )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雪 白
王开岭
一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①”,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了……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二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纬、流动的水……
(选自《精神明亮的人》)
【注】①雪花膏:一种化妆品,洁白如雪,用来滋润皮肤。
( 1 )本文以“雪”为线索,由雪及人,由雪及事,由雪及现实,请概括作者的心路历程。① ________ →②痛心→③ ________ →④ ________ →⑤ ________
( 2 )作者在文中说“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雪“美得痛心”。( 3 )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 4 )本文意蕴深刻,请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你慢点儿走
奠柏良
①黑里来黑里去,这用来形容老忠的工作,再准确不过了。
②门外映照的灯光太暗,老忠腿一蹬,人和车一下子就消失在黑夜中,剩下几声车轮颠簸的声音。“你慢点儿走!”看着老忠远去,她总会在心里默默地念上一句。每天如此,从不间断,像是虔诚的祷告。
③天暗下去了,而远处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地亮起来了。老伴儿静静地坐在床上,透过那扇锈迹斑斑的铁窗,盯着路灯下看。“哐啷哐啷……”远处传来了车轮颠簸的声音,不一会儿,一个瘦硬的身影出现在灯光下,人和车都被映上了一层暗黄。这时老伴儿オ会安下心来,继续忙活手里的针线,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④老忠每天下班都顺带着一袋子蔬菜回来,蔬菜卖相不好,但也看得出是挑选过的。老两ロ一块煮个面,又是一顿。晩饭过后,老忠洗好碗筷,将屋里整理一遍,又出去埋头在那辆环卫车里。
⑤老伴儿继续在床上缝缝补补,絮絮叨叨:“哎哟,你见那辆破车的时间比我还多。”老忠应和着:“趁现在还有点时间,收拾收拾这些瓶瓶罐罐……”原来不知不觉的,这间小小的铁皮屋周边,堆积的废品,已经和人一般高了。“也不知道你是去扫大街还是去拾破烂,拾破烂的都没你捡得多!”老伴儿故意提了提气。“得了得了,有空我就拉去卖掉,这不是没空儿嘛。”他们有一白没一句地说。
⑥黑夜中,出去归来,日复ー日。老伴儿没什么盼头,就希望老忠每天跑着出去,也能跑着回来。出门在外,有什么重得过平安两个字?这年头,路上的汽车越来多,车速和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一样,越来越快。更何况现在快过年了,路上的车子都急着回家,隔三岔五就传来环卫工出事故的消息,老伴儿怎么能不担心。
⑦这天早上,老忠还是和平时一样,天没亮就起床了。咬了一口白饼,灌上一瓶热水,穿上已经褪色的工作服,临出门时,老忠回过头来轻轻说了一向:“我今天要到高速上面去工作,春运堵车,不能有垃圾。”
⑧老伴儿的心ー咯噔,像是被针扎了ー样,赶紧从床上挣扎起来,往窗外看。“你慢点儿走!”这一次她没忍住,将这句埋藏在心里的祷告,声嘶力竭地吼了出来。
⑨“等我回来吃饭!"黑夜中传来了一声回响,很遥远但很清晰。老伴儿哭了,原来这句话,他一直听得见。
⑩这一整天老伴儿都忐忑不安,一边担心,又一边安慰自己:“没事的,慢点儿走,慢点儿走就好了。”她呆呆地望着窗外,盯着那盏摇摇欲坠的街灯,第一次盼望着黑夜快点儿降临。
⑪街灯终于亮了,散发出昏黄的光。可是老忠的身影却迟迟没有出现。老伴儿慌了,要知道,这些年来,老忠都是这个点儿回家的,从没有耽误过。老伴儿一急,就想起身出去,但是她忘了她已经走不了了。这一切不好的预感,让她回想起了那一次事故……
⑫那时她还是一名环卫工,那天接到要到高速上去清理花槽里垃圾的任务,一干就是一个下午,临近黄昏的时候一辆轿车突然失控撞向了花槽,她便成了受害者。命是捡回来了,可是却瘫了。沥青路上那种透心刺骨的寒,她永远也忘不了。从那以后,老忠接替了她的工作。老伴觉得危险,也劝他干点别的。可用老忠的话说就是,这垃圾也不能没人收拾啊。
⑬屋子里一片死寂,老伴儿知道这么胡思乱想下去也不是办法,她拧开床头的收音机,好让自己有个声音陪伴。夜慢慢地向屋里笼罩,收音机沙沙的声音回绕在昏暗的每一个角落里。老伴儿瘫坐在床上,一动不动,任泪水在褶皱的脸上慢慢风干。
⑭“哐嘟哐啷……”一阵熟悉的声音由远及近。老伴儿抹了抹眼睛,往窗外一看,一个瘦硬的身影出现在灯光下,人和车都被映上了一层暗黄。
⑮老忠推开门,老伴儿像没事一样,忙活手里的针线。
⑯“怎么现在オ回来?”老伴儿淡淡地说出一句。
⑰“还不是你让我慢点儿走。”老忠摆出一脸嫌弃的样子,转身准备晚饭去了。
( 1 ) 请赏析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注释】韶华:美好的时光。
要求:(1)填全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