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字词迷宫)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⑥⑧⑪ B: ②④⑨⑩ C: ②⑤⑦⑫ D: ③④⑧⑩ | ||||||||
2、 | 下列语句中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举行樱花展的公园里,一群姑娘们打扮得________,在绚烂的樱花树下拍照。 ②鸟儿宛转的歌声与山问的轻风流水________着,形成一曲美妙的乐章。 ③班会上,老师让大家先________一下,好充分发表意见。 A: 花枝招展 附和 酿造 B: 花枝招展 应和 酝酿 C: 如花似锦 附和 酝酿 D: 如花似锦 府和 酿造 |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词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苞(bāo) 娇媚(mèi) 铃铛(dang) 莅临(wèi) B: 掩饰(shì) 端庄(duān) 粗犷(kuàng) 睫毛(jié) C: 诱惑(yòu) 静谧(mì) 干涩(sè) 吝啬(lìn sè) D: 高邈(miǎo) 屋檐(yán) 曙光(shǔ) 啜泣(tuò) | ||||||||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课本剧比赛中,一位小演员的表演哗众取宠 , 十分精彩,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 天堂寨山谷里的猴子,或追逐嬉戏,或交头接耳,或相依相偎,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C: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了合作乐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D: 纪实类的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 ||||||||
5、 | 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 A: 青铜器 B: 药材 C: 墓碑 D: 竹筒 | ||||||||
6、 | 阅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点明了作者被贬之地,以及遭贬的时间。B: 颔联用向秀和王质的典故表达遭贬二十三年人事全非的感慨。 C: 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尽显惆怅沉郁之情。 D: 尾联点明酬答题意,表现出作者坚韧不拔的意志。 | ||||||||
7、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垂髻之年:三四岁至七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束发:束扎发髻,男子十五岁。 B: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其主要作品有《羊脂球》《俊友》等。 C: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D: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 ||||||||
8、 | 下列各项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神机妙算 精力充沛 非常开心 解决问题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 解说:这是递进复句。 C: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解说:这个句子标点使用正确。 D: 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 ||||||||
9、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每次考试他总要画蛇添足般多写很多无用的话,让原本简洁明了的作文显得冗杂累赘。 B: 作为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然而,在首都发展史上,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始终如影随形。 C: 白洋淀是典型的北方湿地,是鸟的王国、鱼的乐园、多种水生植物的博物馆,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D: 学生程度良莠不齐 , 老师不宜等而观之,宜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来教导。 |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勾销 烦燥 煞有介事 仓惶而逃 B: 斑斓 蕴蓄 莫名其妙 消耗殆尽 C: 愁怅 抚摩 饥肠辘辘 雾霭弥漫 D: 震憾 妨碍 想入飞飞 丑态毕露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由写远游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 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 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D: 第三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 2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不龟手之药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①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②。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③,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注】①不龟手之药:防治皮肤冻裂的药。龟:(jūn),通“皲”,皮肤受冻开裂。②以洴澼洸为事:把在水中飘洗棉絮作为职业。洴澼(píng pì):漂洗;洸(kuàng):棉絮。③难:发难,入侵。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 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客 闻 之 请 买 其 方 百 金 聚 族 而 谋 曰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 3 )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呢? |
爷爷的芦苇荡
汪去
①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一个人孤零零守在村头那间红砖搭建的小房子里。
②老头的固执,让父亲和叔叔很是难堪。他们在老宅子上盖起了两座三层带院小楼,房间多的恨不得能开宾馆。然而老头却不给他们表现孝顺的机会。
③爷爷的房子前,有一大片湿地,生长着大片芦苇。这些家伙繁殖能力超强,似乎大风一吹,它们就得到了养料,嗤嗤地往上蹿。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爷爷会套上他的塑胶防水鞋,一头扎进芦苇荡然后朗声喊到:“今年的苇叶长的不赖啊!”身上挂满新打的苇叶,看起来像个白发绿巨人。
④每当此时,爷爷都很开心。幼时放学归来,我会帮他整理苇叶,把这些绿叶子从头到脚捋平,几十片一组,码齐。再用藤条植物的青皮做细绳,一小把一小把地扎紧。一把可以卖5毛钱。每年端午前,光这些苇叶,就可以为他换来几百块吃药的钱。
⑤但是,老头很倔,即便年过七十病患缠身,也绝不是那种凡事都找儿子伸手要钱的主。我总以为,爷爷不肯搬离这个小房子,是舍不得大自然发给他的一年一次的“体己钱”。
⑥今年端午回家,路过芦苇荡,看见爷爷正独坐着抽烟。当年让我当马骑的宽阔后背,如今佝偻得让人心疼。我帮他点上一根烟,爷孙俩盘腿坐在新鲜的泥土上。爷爷手里握着一张褪色的照片,像握一片风干的鱼皮。这是一张多年前的旧照,据说出自一位到乡下揽活的照相人的手。照片上的爷爷身着那件穿了多年的“的确良”白衬衣,看得出奶奶也是“盛装出镜”。背景是再熟悉不过的芦苇荡,只不过很小的一片而已。
⑦“你可知道,这片芦苇,就是你奶奶种下的。”爷爷手里摩挲着照片对我说:“那时候穷啊,到了端午节吃不起粽子,你爸和你叔,看见别人吃,就哭喊着闹。你奶奶就栽了几棵芦苇,自己打苇叶,自己包粽子吃。”
⑧是的,奶奶包的粽子,温润过爷爷、父亲和我三代人的胃与心。她亲手挑选糯米、蜜枣、白糖,地锅里柴火烧旺,架上过年时蒸馒头的大笼屉,厨房里蒸汽缭绕,处处浓郁着苇叶的清香和米粒的糯香。
⑨但是自从奶奶半身不遂卧床不起后,这种独特的美味就再也尝不到了。奶奶在床上熬了七年。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工作,爷爷变身全职保姆。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⑩仲夏的清风穿行而过,几只红嘴水鸟受到惊吓,小腿一蹬,呼哧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繁华褪尽的芦花荡着秋千从枝头飘下,落在爷爷的白头发上,也落在那张旧照片上。
⑪苇叶“沙沙”响,似乎在说老人之所以“不近人情”地坚守老屋,和老天爷的“体己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守在这里,无非是为了每天多看一眼这片芦苇。对于爷爷来说,这片充满灵性的芦苇荡,是他和奶奶的生活从贫穷走向殷实的见证,是酸涩而又馥郁的岁月记忆,是相濡以沫的真情,是年复一年尝遍荣枯却从未凋零的丰碑。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魏得强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 1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物 |
事件 |
心理反映 |
女儿 |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
爸爸想教育女儿 |
爸爸 |
捡回瓶子 |
女儿________ |
女儿 |
________ |
爸爸惭愧 |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
( 4 )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考试结束后,寒假就来临了,新春佳节也即将到来,请以“你在他乡还好吗”为题,给身在他乡的亲人、朋友、同学……写一封信,向他(她)倾诉你的心声。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XX”代替,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