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哪里拉车?( ) A: 北平城B: 上海 C: 南京 D: 天津 |
2、 | 下列语文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B: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体,长篇传记一般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等。 C: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主要以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为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错落有序,其间还穿插了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 D: 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常见的副词“很、更、最、非常、终于、大概”等均是用来表程度修饰形容词的。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文采 滞留 红装素裹 心无旁鹜B: 陨落 萧索 黎明百姓 恪尽职守 C: 既然 嘻闹 重蹈覆辙 无与伦比 D: 汲取 矫情 恃才放旷 味同嚼蜡 |
4、 | 下列词语字形错误的一项( ) A: 驽钝 契机 留滞 蓬蒿 B: 涟漪 荇藻 聒噪 敦厚 C: 通霄达旦 提心掉胆 折中是非 D: 癖性 襁褓 恻隐 明信片 |
5、 |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_______________ ①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做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③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 ①④②③B: ③①④② C: 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B: 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济南的蓝天成了常态。 C: 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D: 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
7、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到了秋天,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昆虫都销声匿迹了。 B: 我们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于并且敢于向别人学习。 C: 每逢佳节,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 是坚守岗位的人们的愿望。 D: 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文轶事,断章取义 , 终于写成了《史记》。 |
8、 |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B: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C: 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他的幻觉。从他语焉不详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D: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
9、 | 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注音与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脍炙人口 (kuì) 花卉(huì) 嶙(lín)峋 亵渎(dú)B: 如火如荼 (tú ) 潋滟(liàn) 悖论(bèi) 惆怅(chàng) C: 因地置宜 (zhì) 虬干(qiú) 褴褛(nán) 山岚(nán) D: 娓娓动听(wěi) 愠色(yùn) 狼籍(jí) 蓦集(mù) |
10、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些出版单位急功近利,出版的童书内容良莠不齐 , 画面也不够精美。 B: 从出入凭证电子管理到机器人服务,再到无人机监控,科技让疫情防控事倍功半。 C: 距离杭州亚运会开幕还有800多天,亚运会 ![]() D: 网络主播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或许不难,但要聊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也并不简单。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1 )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用诗中原句回答)( 2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 ①便要还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次定州 ④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3 )【甲】文中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4 )【乙】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叮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②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