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然勒功”讲的是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的事。 B: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D: 《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相形见绌 龙吟凤哕 言简意该 藉贯B: 巧妙绝伦 合辙押韵 不容置疑 迁徙 C: 莫忠一是 囊萤映雪 雨后春笋 发蔫 D: 众目睽睽 八面玲珑 呷浪之磷 戳穿 |
3、 | 下面划线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弗食,不知其旨也。(旨,味美。)(《虽有佳肴》) B: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同“举”,举荐,推举)(《大道之行也》) C: 子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没有出路的处境)(《桃花源记》) D: 以其境过滑,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居:停留)(《小石漂记》) |
4、 | 有人说,我们的男足谁也赢不了;有人说,中国乒乓球谁也赢不了。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明男足和乒乓球是我们的强项 B: 说明男足和乒乓球是我们的弱项 C: 说明男足弱乒乓球强 D: 说明男足强乒乓球弱 |
5、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B: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C: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 与蒙论议,大惊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6、 |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 ①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③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 ①④②③ B: ④③②① C: ③①④② D: ②④③① |
7、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B: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 C: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D: 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犯错呢? |
8、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确诊?新闻报道中常提到确诊病毒感染的诊断手段“核酸检测”。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呢? , , , , ,如结果呈阴性,则表明被测试者可能并没有感染这种病毒。 ①“核酸检测”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检测被测者体内是否存在某种病毒的核酸 ②如结果呈阳性,则表明被测试者体内存在该种病毒 ③病毒主要就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④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 ⑤主要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A: ①②③⑤④ B: ④①③⑤② C: ④⑤③①② D: ①④⑤③② |
9、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B: 《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C: 《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D: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庄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
10、 | 对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词性判断不正确是( ) A: 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形容词) B: 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数词和量词) C: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代词) D: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名词)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①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②集瓜州。 诸公③谁听刍荛④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七兄:指陆游仲兄陆睿,行七。扬州帅:即淮南东路安抚使。幕:幕府。②胡马:指金兵。③诸公:指当时朝中的掌权者。④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这里代指普通人。 ( 1 )本首诗中交代写作背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认为“吾辈空怀畎亩忧”一句中的“空”字用得很妙,请赏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窃入学舍________ ②辄默记________ ③父怒挞________ ( 2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佛像是用十几个木偶做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B: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恐怖。 C: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D: 佛像多达十几个,一个个面目狰狞恐怖。 ( 3 )从本文看出,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画家、诗人,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
硅
翟万银
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免不了要与硅为伍。硅是地壳中丰度位居第二的化学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形式存在,广泛分布于山石、土壤、海洋和空气之中。硅是计算机和手机芯片的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撑了人类互联互通的现代生活。那人类与硅为伍的生活中,身体健康是否也得益于硅呢?
②硅对某些动植物的生存特别重要,缺少硅则不能维持DNA的合成、正常代谢和细胞增殖生长。健康的人体几乎所有组织都含有数量不等的硅,其中大量的硅以单硅酸根离子(H3SiO4-)的形式存在,它们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③硅(主要是单硅酸)可以说是人体的一种营养成分,可以伴随食物在肠道内消化吸收。硅常与硫酸软骨素、胶原蛋白结合。科学家发现,人体的硅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说明,硅与人体细胞的结构、功能、代谢与衰老存在联系,并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④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国科学家伊迪丝·卡莱尔首先发现,硅在骨骼外层的含量远高于骨质层,她由此推测在骨骼的生长发育中硅是必不可少的。后来,她用鸡的生长实验证实,硅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卡莱尔的论文发表后不久,美国材料学家莱里·亨奇把玻璃中的硅含量调得特别高(比例达到45.5%),发现这种玻璃粉能缓慢溶解于水,所释放的含单硅酸根离子的产物可以促进骨骼细胞增殖,促进受损的骨骼迅速修复。他把自己发明的玻璃称为45S5生物玻璃,开创了修复人体的第三代生物材料。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生物玻璃不仅促进骨骼细胞增殖,而且能上调与骨骼生长相关的基因表达。现在国内各大医院骨科所用的骨骼修复材料,很多都采用了含硅的材料。21世纪初,亨奇的实验室和笔者所在的实验室都推测,45S5生物玻璃不仅能修复骨骼等人体硬组织,而且还能促进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修复,并可能促进伤口愈合和治疗晚期糖尿病患者腿部的腐烂,但并没有专门的实验对此加以证实。
⑤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部分地区发生特大地震,大批伤员需要救治。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骨科主任王榛教授用我们实验室生产的含硅生物玻璃粉,挽救了4名被倒塌房屋埋压超过100小时、本需要截肢的伤员的胳膊或大腿。当时谁也不知道为何会出现如此神奇的效果。虽然先后有实验证实,含硅的材料能促进软组织的细胞增殖,但都没有触及修复伤口的根本机理。
⑥一年后,笔者到位于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国立物质科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利用该所的研究条件,终于揭开了这一秘密。原来硅(单硅酸根离子)能促进伤口生成新血管。硅离子促进伤口处的活细胞发出新血管生成的信号,然后信号逐级传导、起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促进与新血管生成相关的细胞因子受体的基因表达——促进内皮型一氧化氮(NO)合成酶基因表达——合成一氧化氮——形成新血管。体外人体细胞实验和兔体内骨缺损修复实验都证实硅(单硅酸根离子)能促进新血管生成,同时揭示了新血管生成的机理。伤口有新血管生成,就可以获得氧气、营养和肌体修复所需各种蛋白因子,当然促进了伤口的修复。这一发现为探索硅酸盐材料的优化设计与临床应用、相关营养与医药开发等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⑦然而,硅肺病的罪魁祸首也是硅。工人长期在灰尘很多的环境中工作时,肺部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硅(SiO2)颗粒。含硅颗粒引起肺部弹性下降,逐渐硬化,使患者难以呼吸。
⑧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硅相伴,深深得益于雨水冲刷岩石而产生的溶解性硅(单硅酸根离子)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人们也要关注恶劣环境中含硅尘埃对人体的危害。人与自然相依相伴,保护好自然,保护好环境,归根结底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选自《科学画报》2020年10月16日微信公众号,有删改)
( 1 )选文第①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天使也会变魔鬼
①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②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植物,其祖籍在中国。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也可作为轻纺工业以及造纸业的原料;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到了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7000万株以上,真是谁人不夸葛藤好!
③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项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对这个“绿怪”,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非法移民”,然而其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④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水葫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美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物能够漂浮在水面。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使人们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城,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个水面。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营养,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⑤高山、大海和沙漠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贸易、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做环球“旅行”,只要条件适宜,这些物种就有可能大规模扩张,抢夺“殖民地”。有科学家认为,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化学污染是惰性的,不会再生和繁殖,而且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是当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长久的威胁。地球上大多数的湖泊和江河系统、大多数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甚至南极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⑥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
⑦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又一警钟;在种树、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将是又一个难以收拾的环境残局!
(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顷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
(乙)葛藤不断生长,对当地其他植物的生长形成了重大威胁。70年代,葛藤覆盖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的大量土地,成为了公害。
( 3 )本文列举葛藤和水葫芦这两个例子的好处是什么?材料一:互花米草隶属禾本科、米草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适宜生活于潮间带。由于互花米草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因此,20世纪初许多国家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先后加以引进。
材料二:互花米草在湖滩湿地环境中有超强的繁殖力,会威胁到海滨湿地土著物种。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字数不少于5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