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宜章县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地发生地震,来自中国的救援物资络绎不绝地被运送过来。
B: 为学好功课,我们应该认真听课,对周围发生的事无动于衷
C: 台上,演员将阿 Q 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台下,观众无不拍手叫绝。
D: 春天到了,蜜蜂和蝴蝶在百花园中飞来飞去,使人眼花缭乱
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 文章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 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 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盘桓 报不平 星火燎原 截然不同
B: 致秘 马前卒 气冲霄汉 混为一谈
C: 秘诀 必需品 天衣无缝 好高骛远
D: 化妆 敞蓬车 无与伦比 自圆其说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B: 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C: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
D: 能最广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
5、

下列各项中对《昆虫记》评价不当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B: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后,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习性、活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种种描写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和哲思跃然纸上。
C: 《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D: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作者也因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和诺贝尔奖。
6、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zhì)热 (diàn)污 (jié)据 (kè)尽职守
B: (gèng)古 抽(yē) (shěn)笑 (qiè)而不舍
C: 涟(yī) (mó)然 挑(xìn) 强(guō)不舍
D: 峰(luán) 阻(è) (qǐ)丽 味同(jué)蜡
7、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警察的恪尽职守,在于保一方平安;教师的恪尽职守,在于上好每一堂课。
B: 数学老师的指点,令我的头脑豁然贯通 , 一下子就有了解题思路。
C: 《唐诗素描》中的很多篇章,语言表达新颖别致,需要咬文嚼字 , 细细品味。
D: 个别同学盲目相信开卷有益的观点,对阅读书籍不加取舍,结果深受不良书籍毒害。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B: 目前,城市免费WiFi“智慧桂林”的热点数已逾9000个左右。
C: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 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活动,使同学们的阅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9、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天津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后果。(将“后果”改为“成果”)
B: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将“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
C: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在“个性化”后面加上“的服务”)
D: 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李华老师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合格中学生的专题报告和讲座。(将“讲座”和“报告”互调位置)
10、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 “牛顿定理”“迎来送往”“打扫干净”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和后补短语。
B: “李晓曦是一位学习努力、成绩优异、乐于助人的好同学”一句中的“优异”是形容词。
C: “这次学习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一句的主语是“这次学习活动”。
D: “像你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会做出这么愚蠢的事”一句中“聪明”和“愚蠢”是一组反义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绍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1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 2 )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于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 苏软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目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河,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心年狂”。
C: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 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沂公善为文辞,咸平年间,状元及第,还青州故郡。府帅闻其归,乃命父老迎于郊。公乃易服,乘小驴,由他门入,谒太守。守惊曰:“闻君来,已遣人奉迎,门司未报,君何也为抵此?”王曰:“不才幸忝科第,岂敢烦郡守父老致迎,是重其过也。故变姓名,诳迎者与门司而上谒。”守叹曰:“君乃真状元矣!”

(选自《能改斋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沂公:即宋朝的王曾,被封为沂国公。②咸平:宋真宗的年号。③门司:官府的门卫负责人。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府帅闻其(________)

②公乃服(________)

( 2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怎么敢厌烦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加重我的过错的。
B: 怎么敢厌烦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重蹈我的过错的。
C: 怎么敢烦劳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加重我的过错的。
D: 怎么敢烦劳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重蹈我的过错的。
( 3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则小故事的主要内容。(10字以内)
( 4 )王沂公被称为“真状元”,不仅因为他“________”,更在于他具有________的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时间的猛兽

黄昱宁

①我记得,念小学五,六年级那会儿,在无线电厂当科技翻译的母亲并没有给我开过多少英文小灶。除命我反复聽《新概念英语》的磁带校正发音外,她还送给我一本《新英汉词典》。

②“中学毕业前用这本就够了,”母亲说,“读大学如果上专业课,那得换我这部。”她指的是她常用的上下卷《英汉大词典》,厚厚两大本一摊开,我们家的书桌就被占满了。我看到,两部词典的主编是同一个人:陆谷孙。

③显然,这个人是母亲的骄傲。作为复旦大学英语系六四级本科生,母亲大二那年正好赶上毕业留校任教的陆先生开启他长达五十余年的教学生涯。

④谁不愿意当陆谷孙的学生呢?母亲说起陆老师当年如何以英语零基础开始(陆先生念的中学里只教俄语),在短短一年之后成绩就甩开别的同学一大截,自己任教后课又是讲得如何生动精彩,还多才多艺,能在舞台上演出《雷雨》——她用的简直是讲传奇故事的口气,于是我也瞪大眼睛,像听评书那样默默地替这些故事添油加醋。以至于多年后,每每遥想半个世纪前风华正茂的陆先生,儿时擅自叠加的岳飞秦琼、杨六郎的形影,依然隐约可见。

⑤近几日思虑深重,在记忆里上穷碧落,也想不出第一次见到陆先生是在什么场合。只记得时间是二〇〇〇年前后,在别人攒的饭局里叨陪末座——老实说,我记不清楚了。但我记得我语无伦次地告诉他,家母是他的学生。他问了母亲的名字和年纪,想了没多久就反应过来:“你母亲写得一手好字。”陆先生果然记忆力过人,但一想到母亲的书法基因没有一丁点传到我身上,我一时尴尬得接不上话。陆先生当然也看出来了,于是把话题岔开:“虽然我比你父母年长不了几岁,不过,按师门规矩,你得排到徒孙辈啦。”说完朗声大笑,那股子胸襟坦荡的侠气,完美地契合了我儿时想象中的一代宗师。

⑥从,“徒孙”和“”成了我和陆先生闲聊时最常提的“典故”。我曾张罗请陆先生到我任职的出版社给青年编辑做业务培训,本来也是随口一提,没想到曾推掉无数大型活动的陆先生爽快应允,还手书三页纸的提纲,嘱咐我打印好事先发给来听讲座的同人。讲座名为“向外文编辑们进数言”,勉励我们务必以“知书习业、查己识人、深谙语言、比较文化”为己任,穿插其间的是十几个双语案例。昨天找出来,提纲上的黑色水笔字迹清晰如昨。再细看,有些短语旁边还有淡淡的铅笔字:“请打作斜体。”

⑦陆先生人生的大半精力,都用在编撰辞书、高校教学和莎学研究上。相比之下,尽管他一直对英译汉很有心得,留下的数量有限的几部译著却只能展示其才华的冰山一角。前几年我与编辑冯涛“密谋”请陆先生出山翻译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传记《生活曾经这样》,打动他应约的是格林追忆童年往事时举重若轻的口吻,恰与他近年的情绪合拍。不过,我们还来不及窃喜太久,就不安起来。因为他的学生告诉我,陆先生每有稿约便急于“偿债”,译到兴起还会熬夜,不到两个月已经完成大半,间或还要与时时作祟的心脏讨价还价。我说:“您悠着点啊,不是说过一年后交稿吗。”他摆摆手,说:“伸头一刀,缩头也一刀,不如早点了却心事。”

⑧问题是,陆先生的心事了完一件还有一件,教书之余要翻译,译文之外有辞书,英汉完了有汉英,第一版之后有第二版,勤勉不辍,无穷匮也。心无旁骛,一息尚存就要“榨取时间的剩余价值”,这大约是陆先生毕生的态度。于健康而言,这有点与虎谋皮的意思,但换个角度——从像陆先生这样的老派文人的角度想,留下实实在在、泽被后世的成就,或许是征服时间这头猛兽的唯一办法。

⑨然而猛兽总在暗处咆哮。站在陆先生的灵堂前,我想把时间往回拨两个月。那时,我的翻译遇到难题,没敢惊动“”,只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求助信息。没过两分钟,小窗就亮起来,陆先生(他的昵称是“Old Ginger”——“老姜”)照例主动提出他的解决方案,照例加上一句“斗胆建议,不怕犯错,真是仅供参考的”。

⑩时间再往回拨三个月,陆先生听说我在学着写小说,嘱我务必将已发表的文章寄过去让他过目。我想他往日更爱看传记,很少看当代小说——何况是像我这样的“实习作者”。我想他问我讨,不过是鼓励“徒孙”的客套。没想到他不仅认真读了,还强烈建议我扩展小说里的一条人物线索:“希望看到你下一篇写一个出生在二线城市里的人物,我想看。”

⑪如果能再往回拨一个月,时间就定格在二月份吧。那天,我跟几个朋友去陆家,他一见到我就开玩笑,说我控制不住体重就像他戒不了烟——然而,减肥的事情以后再说吧,他家冰箱里的冰激凌是不能不吃的。那天,陆先生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完,状态之好,兴致之高,是我近几年从未见过的。那时,春节刚过,小小的客厅里洒满午后三点的阳光,时间的猛兽在打瞌睡,你简直能听见它轻微甜美的鼾声。

(选自《读者》)

( 1 )第①②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表达作用?
( 2 )第⑥段中划线词语“此”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 3 )请结合对上下文语境的理解,谈谈第⑧段中划线词语“陆先生毕生的态度”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 4 )请结合对上下文具体语境理解,分析第⑨段中划线词语“照例”一词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 5 )请结合对划线词语的理解,赏析第⑪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时,春节刚过,小小的客厅里洒满午后三点的阳光,时间的猛兽在打瞌睡 , 你简直能听见它轻微甜美的鼾声。

( 6 )请通读全文,有哪些有关于陆谷孙先生的事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流淌在了作者的本文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隐忍的痛,肆意的爱

①医院里。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

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

③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

④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

⑤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结块。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⑦医生感叹道,真是奇迹!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

⑧在我们的目光下,母亲两手扭着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

⑨记忆中,家中光景很是贫窘,父亲的腿不能干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重担,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弯着腰除草,低着头做饭、缝衣……竟然搜索不到静坐的记忆。近几年,我师范毕业,弟弟下学打工,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亲忙前忙后,日夜都抱着孙子……

⑩回去的时候,离车站不过200米,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她说,以后的路还长呢,都要你们背着?

⑪每次出门,我们总是走在前面,嫌母亲走得慢,现在,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却最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

⑫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上。母亲的背影一如__来年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一次,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⑬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母亲,30年来,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掉”了的腿,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自如行走在天地间?

⑭泪眼朦胧中,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

⑮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我看到,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极了舞蹈着的美人鱼。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 1 )细读全文,说说母亲的“隐忍”和“肆意”分别指什么?
( 2 )联系文章语境,品味下面的句子。

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 3 )结合文意,请说说第⑥段画波浪线处语句的作用。
( 4 )文中画横线处三次写到母亲“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样写有何目的?
( 5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至少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在异国他乡,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在革命岁月,母亲给了朱德最伟大、最无私的支持。在你的成长经历中,也有无数的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忆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赶快拿起笔把这感人的故事告诉大家。

请以“一个我最要感谢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风行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