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B: 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C: 过去这个学校不执行“学生以学为主”,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很低。 D: 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就做不成什么大事。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山坡上,一个牧童牵着牛在吃草。B: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C: 虽然我省尚未发现H7N9病毒感染者,我们就要严加预防。 D: 连续几场大雨,我市旱情彻底得到了缓解。 |
3、 | 下列复句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B: 既然将军家的厨师说它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C: 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是他的作品是不朽的。 D: 与其说它像一堵墙,不如说它像一根绳子。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B: 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公众最广泛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C: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区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因为使用得当与否造成了学习障碍。 B: 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二十多年后仍然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C: 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侗族特色文化,增设旅游景点,使三江县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D: 柳州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
6、 | 下列对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B: 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故事,是因为这件事蕴含了一个生活哲理。 C: 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很担心却没有办法,由此可见父亲进退两难的处境。 D: “我”之所以去爬悬崖,一是因为怕小伙伴们嘲笑“我”是“胆小鬼”,二是“我”也确实想尝试一下。 |
7、 | 下列划线字注意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憔悴(cuì) 慈怜(lián) 荫蔽(yīn) 水波粼粼(línɡ) B: 截然(jié) 黑痣(zhì) 尴尬(ɡān) 宽宏大量(hónɡ) C: 酝酿(niànɡ) 枯涸(hé) 应和(hé) 一霎那(shà) D: 梦寐(mèi) 寥廓(liáo) 蜷曲(quán) 黄晕(yūn) |
8、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B: ①④③②⑤ C: ③②⑤①④ D: ①④②③⑤ |
9、 | 下面句子中的词语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B: 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履辙。 C: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蓝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D: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练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都草堂是四川人民心中的文化圣殿,这是无可置疑的。 B: 枣儿的父母三年前走出大山,前往广东,除了节假日偶尔和枣儿打通电话,至今杳无音信。 C: 我们的语文老师读起书来声音清脆,声调抑扬顿挫 , 我们都为之着迷。 D: 假冒伪劣产品一度肆虐,老百姓对只追求利益的商家深恶痛疾。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中加下划线的词“将”的含义是________。诗中“东风”指的是________。( 2 )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B: “前朝”指的是三国时期。 C: 这里“二乔”的命运形象的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D: 这首诗热情的歌颂了“周郎”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 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四年,朝 洛 阳 迁 大 司 马 赐 剑 履 上 殿 入 朝 不 趋。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咨臣以当世之事 不以物喜 B: 以伤先帝之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C: 真以亮惩于祁山 行者休于树 D: 帝从其计 其真无马邪 (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 4 )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为?请根据乙文作答。( 5 )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 |
卫星数据接收那些事
吴业炜
①近年来,我国高分卫星系列、暗物质卫星、量子通信卫星等一系列对地观测和空间科学卫星相继成功发射,传回不少高价值的图片。那么卫星数据是如何从天上落到地面,最后变成人人可以看懂的图像的呢?
②想要说清楚这个过程,就不得不提到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建站31年来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卫星数据接收。
③地面站接收最重要指标是卫星数据接收的成功率。(A)1986年建立以来,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逐步建成了以密云站、喀什站、三亚站、昆明站和北极站为基础的国家对地观测卫星与空间科学卫星数据接收站网,负责20余颗对地观测和空间探测卫星的接收任务,2016年接收成功率高达99.7%。
④这么多不同的卫星,各个接收站最远相距数千公里,怎么做到及时接收,并保证这么高的成功率?
⑤首先,做好任务规划。每天一早,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工作人员会根据任务需求在系统中完成所有资源的分配。如同摄鸟爱好者为了拍到更多鸟类的照片,需要熟悉不同鸟类的习性,规划好拍摄的时间和路线,运行管理系统也需要通过计算卫星轨道,确定不同卫星通过各个地面站的时间,然后根据科学任务安排好地面站的天线、记录和传输等资源。(B)不同的是,摄鸟爱好者只需1部相机,而运行管理系统面对的是5个地面站、20余部天线及配套的记录和传输资源。
⑥卫星数据是如何到达地面的呢?这得感谢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会在经过地面站上空时,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适合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并发送出去。
⑦接下来,就看接收系统的了。在到达接收任务开始时间之前,接收系统就会将天线对准卫星即将出现的方位。当卫星出现并开始发送电磁波信号后,接收系统会对电磁波进行全程锁定、跟踪,这就是为什么接收站的天线在不停转动的原因。同时,接收系统会对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进行放大、变频、解调等处理,并将输出的卫星原始数据基带信号送到下一个目的地——数据记录系统。
⑧这时,卫星数据将完成落地的最后一步:数据记录系统负责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卫星下行信号中,“抽丝剥茧”般提取出卫星基带数据,并如实地进行保存,为后续图像处理或科学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原材料。简单地说,就是将基带数据以“101001111”形式的二进制数据流保存下来。
⑨可怎么判断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呢?记录系统通常会提供一些辅助功能,帮助科学家在数据接收记录的同时对卫星数据的质量进行判断,以便及时对系统工作状态做出判断和调整,保障接收成功率。对地观测卫星数据质量最直观的质量判断手段是移动窗显示,就是将接收的卫星数据图像进行实时滚动显示,其效果就像通过卫星上的窗口在观察地球。
⑩就这样,卫星数据经过不停地变身和处理,最终完整地到达了地面。落地后的数据将通过高速光纤数据传输链路,从各个地面接收站传输到产品处理中心。在那里,卫星数据经过严密的几何纠正和辐射纠正处理,会变成我们可以看懂的卫星图像,如实地反映不同物体在不同电磁波段下的影像,既可作为导航用的卫星图像,也可用于农业估产、矿藏探测、环境监测等科研或工程用途。
(《光明日报》2017年06月)
( 1 )本文介绍的“卫星数据接收那些事”是指哪些事?(请分点概括)①数据记录系统负责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卫星下行信号中,“抽丝剥茧”般提取出卫星基带数据,并如实地进行保存。
②记录系统通常会提供一些辅助功能,帮助科学家在数据接收记录的同时对卫星数据的质量进行判断。
( 4 )读了这篇文章,王刚同学想给朋友讲一讲“卫星数据是如何变成我们看得懂的图像的”,请你阅读⑥-⑩小节,帮忙梳理一下具体的过程。卫星:采集数据→________。
地面站接收系统:将天线对准卫星出现方位→________→________→将原始数据送到数据记录系统。
数据记录系统:________→将基带数据以二进制形式保存
产品处理中心:卫星数据经过处理变成卫星图像。
善良的种子
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 1 )根据文章的行文思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父亲是有名的“抠王”→________→“女人”的种子被偷→________→________
( 2 )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为什么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 7 )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请以“做了一回最好的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