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淄博市沂源县鲁山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走进美丽的大明湖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 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C: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其设计者是被誉为“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之手。
D: 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2、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聚”,化静为动,运用拟人手法,写群峰奔向潼关之状;“怒”,采用拟人手法,写黄河之水奔涌之状。
B: “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万千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现在呈现在作者眼前的只剩下一片废墟。
C: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通过眼前之景写了战争给古都长安带来的严重破坏的景象,灾难深重,民不聊生。
D: 通过“怀古”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同情,主题深刻,感情深沉。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

②应该认识到,阅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孩子如果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一旦离幵校园,很可能把书永远丢弃在一边,这样的结果一定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想看到的。

③对教育来说,阅读是最基础的教学手段,教育里最关键、最重要的基石就是阅读。

④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重视阅读,尤其是延伸阅读和课外阅读。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4、下列画横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淅淅沥沥的大雨下起来了。
B: 酷暑难耐之际,一场渴盼中的大雨,带来了夏日里难得的清凉,小区的树木也欣欣然地舒展着树叶。
C: 奇彩梦园,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吸引了无数慕名造访的外地游客。
D: 看着他咄咄逼人的气势,我想人世间有些事情并不是靠气势能解决的。
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节日的公园里,游人摩肩接踵 , 十分拥挤。
B: 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春寒料峭。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仰慕已久的鲁迅故居。
C: 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 , 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D: 即使是站姿方向这样很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一次击球的失败,即平常人们所说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6、叠词不只是词语的简单重复,它在形成节奏感之余,还会产生特别的韵味,从而表达更丰富的情意。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 )
A: 指点→指指点点
B: 仔细→仔仔细细
C: 来往→来来往往
D: 原本→原原本本
7、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艺晚会《千年之约》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晚会汇聚了“一带一路”沿线的艺术精华,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B: 当前,国际社会风云变幻 ,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C: 近年来,网络舆情对生活秩序的影响与日俱增 , 人们逐渐认识到网络舆情对社会监督起到的巨大作用。
D: 作为扫黑除恶队大队长,他深知不仅要战战兢兢破案,更要带出一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威武之师。
8、

系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以想象,类似谷歌眼镜这样的全媒体比现在已有的信息媒介更吸引注意力.但关键问题也没有解决:谁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由什么样的人提供?
B: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将现实主义和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C: “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该机装载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 “嗯,你不用管我,我相信你.”妈妈走到地图面前,眯着眼睛看,一只手搂在比她高一个半头的靖靖的肩上,我们家靖靖想考哪里啊?指给妈妈看看。”
9、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嚅(niè) 条(xiāo) 楚(qī)
B: 周(jì) 慌(zhāo) 笑(nínɡ)
C: 发(bào) 半(xiǎnɡ) 存(xù)
D: 怕(jù) 愤(kǎi) 动(zhān)
10、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凭吊 灰烬 兼而有之 重蹈覆撤
B: 丝缕 灵杦 孤军奋战 弥留之际
C: 凌驾 扶掖 自知之名 温声细语
D: 陨落 曙光 润如油膏 强聒不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次萧冰崖梅花韵
宋·赵希桐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注释】①这首诗是唱和萧冰崖的《梅花》诗而作。

( 1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

( 2 )三四两句欲扬先抑,写得意味深长。请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尝行过市桥(乘船)
B: 因好语之(打发)
C: 某将衣钱(抵押)
D: 出詈语(返回)
(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 4 )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不敢老

①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

②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③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④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⑤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⑥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 :“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回想当年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⑦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而叶脉上却隐约刻写着“我还年轻”的字样,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

⑧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

⑨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

⑩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 1 )本文采用了________的记叙顺序?

( 2 )标题“父亲不敢老”中的“不敢”含义是什么?父亲的“不敢老”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 3 )体会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回想当年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

( 4 )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

( 5 )选文第⑩段中的“泪”有什么含义?

( 6 )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消失的故乡

谢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亲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看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万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 1 )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 2 )阅读③﹣⑦段文字,将“故乡消失的风物”填写完整。

故乡消失的风物有: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①________ , ②________;长满水草的河渠,③________;充满欧陆风情的街巷、教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④________等。

( 3 )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

( 4 )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简要点评。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 5 )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

请以“有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合你写作的词语,并抄写在稿纸上;(2)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名、校名、人名等信息;(5)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随便”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