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分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孩子们竟然当着诗人的面做偷窃的事,公然抱着屋上的茅草钻人竹林,反映了诗人的愤怒与无奈。
B: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常常是彻夜难眠,洒泪沾襟挨到天亮。
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诗人的理想,这是一种关心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情怀。
D: 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连续的频繁的韵脚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特点。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2、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尽管我们很渺小, 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 ;对朋友,我们是他们 的对象。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这样,你的人生才会翻开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星球上的无数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A: 所以 保障 喋喋不休
B: 但 保障 倾诉衷肠
C: 而且 保证 倾诉衷肠
D: 就 保证 喋喋不休
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含蓄温婉;契诃夫《变色龙》,冷峭尖刻;吴承恩《范进中举》,嬉笑怒骂。这三篇小说都入木三分地揭露和针砭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
B: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安塞腰鼓》)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江南的水无法承载震撼人心的原始生命力。
C: 咸宁某县交警大队向全体驾驶员发出《劝酒信》,以禁止他们酒后驾车。这句话中的“劝酒”一词,明显误用。
D: 不改变原意,紧缩“当曹操遇到王熙凤时,我们一定会为他们天设一对,地造一双的艺术形象而忍俊不禁”这句话,应该是“曹操遇到王熙凤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莫言从“内部”________中国社会,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挖掘了其中最隐秘的真实。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________。

③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凡人物,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________了沉沦在冷漠与麻木中的人们。


A: 审视 期待 警醒
B: 审查 期盼 唤醒
C: 审查 期待 唤醒
D: 审视 期盼 警醒
5、

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
2010年度国家监测语料库中提取出新词语500条。继2009年“被××”、“楼××”、“××门”、“××族”广为流传之后,2010年“××姐”、“××哥”、“××帝”、“××体”以及由微博衍生出的“微××”特别活跃。如“微博控”们运用“微博体”写“微小说”,看“微戏剧”,读“微新闻”,进行“微访”。
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设有严格意义把关人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语言创造者,都成了“造词家”。新词语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活泼。同时,各种传媒通过热词、热字、流行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的做法也愈演愈烈。2010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中使用,引发舆论震撼。

A: 新词语时代来临。
B: 2010年度国家监测语料库中提取出新词语500条。
C: 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
D: 各种传媒通过新词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
6、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拮(jū) 谬(bèi) 糟(tà) 分外妖(ráo)
B: 寒(chen) 骗(kuāng) 箱(qiè) 毋庸言(zhuì)
C: 窗(líng) 命(pàn) 晨(xī) 难辞其(qiù)
D: 慰(jiè) 褴(lǚ) 尺(zhǐ) 未雨绸(móu)
7、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袍子 理智 镀金 狡滑
B: 钦差 雕像 凯歌 聘请
C: 虚荣 滑稽 头衍 澄澈
D: 愚蠢 庇护 爱慕 绵廷
8、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反映童年生活的小说,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B: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著作《新疆域》。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C: 《回延安》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贺敬之,这首诗采用山西民歌的形式,使用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山西风情。
D: 《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发表在《科学大众》1963 年第 1 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的。
9、下列说法有错误的选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首民歌主要展现了木兰征战沙场英勇善战的故事。
C: 《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小说围绕江姐,许云峰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D: 《创业史》的思想主题是如何将分散的,孤立的个人组织为集体,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获得作为生活主人的尊严。至今读来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0、

下列对名著主要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尔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后来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继续创作,用生命写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B: 祥子被匪兵抓走之后的一天夜里,趁乱混出了军营,顺手牵走了匪兵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以35元大洋把3匹骆驼卖了。
C: 鲁滨逊有一次看见一个野人“俘虏”从“人肉宴”逃出.他帮这个逃跑的野人打死了两个追赶者,将他收为自己的奴隶,取名叫“星期五”。
D: 林冲因得罪了高俅,被刺配沧洲。两个押送公差在路上正要用水火棍将他打死时,跳出个和尚救了林冲。这个情节就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甲】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乙】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1 )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划线字标注读音。

①胡为乎露 ________

②便船 ________

( 2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之 大同小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虚构
C: 余人各复至其家 年益寿
D: 溪行,忘路之远近 木求鱼
( 3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只见)土地平坦宽阔,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________

( 4 )【甲】诗用寥寥数句写出了劳役者________;【乙】文通过对世外桃源的描绘,表现了作者 ________。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为人君者, , , ,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

(选自《资治通鉴》)

( 5 )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朝廷以正百官②正百官以正万民③正万民以正四方④正心以正朝廷

A: ②③④①
B: ④②①③
C: ④①②③
D: ②①④③
( 6 )本文通过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了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 )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中的“入”字,颇为传神。
B: “庭下……”三句没有一个“月”字,却无处不在写月。
C: 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以洗练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内容。
D: 作者为自己成为“闲人”、并且有张怀民做伴而感到舒坦、庆幸。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伞外听西塘

叶文玲

未去西塘前,脑海里先有了画面——我猜想那是与我故乡楚门相似的又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只不过是“楚门”二字,换成了西塘。未去西塘前,耳鼓里回响起别人对它的许多赞语,频率最高的是这样的形容:西塘是一首诗,西塘是一幅画。

我想跳出这些熟络了的“常言”去看看西塘,因为,我很欣赏对它的另一个比喻;西塘是一坛陈年黄酒。仔细想想,这比喻大概是比喻者随手一抬便得的,因为历史悠久名气很大的“嘉善黄酒”,就产自西塘,那日日弥漫的酒香随着老酒厂的名声,早就香出了百里千里之远。在西塘,那醇香诱人的“嘉善黄酒”,日日被西塘和来西塘的人很放肆地酩酊着,很奢侈地用来做烧菜的料酒,一倒就是四两半斤。哦,黄酒在西塘,历来都是水一样洒泼着,河一样流淌着的。

就在这样想着猜着西塘时,我去了西塘,蒙蒙细雨中,恰好又忘了带伞。忘了也不关紧,因为我知道下在西塘的雨是飘飘如丝的,绵软如糯的,即便带了伞也不会撑的,不,不是懒得撑,而是觉得不撑比撑着更好。

于是,我就这样慢慢地在雨中走着,拿了伞而在伞外看着,不,是在伞外听着雨中的西塘。

在伞外听西塘,真个是别样意趣,那一顶顶在帘纤小雨中被别人撑着的伞,便成了唯西塘才有的美妙风景,伞和西塘是那样天然地成为不可或缺的组合!在伞外听西塘,那似有若无的雨声,切切地好似远远传来的洞箫和陶埙,这箫和埙,那更是西塘自古就有的。这既有视觉也有听觉的歆享,真是令人游兴倍增。

看着那小雨,一丝丝一线线地飘洒在枕河人家的白墙黑瓦上,那黑瓦白墙只是黑的更黑,白的更白,那颜色渐自深浓而更加黑白分明的房舍,益发成了一幅幅最耐套印的版画,哦,假若能扯得天幕当纸,那是随你印上多少张都不会褪色走版的。看着那小雨,珠一阵玉一阵地滚落在西塘的河面上,你只会看见满河的水都笑成了一个又一个笑涡,可就怎么也听不见那脆脆的声响。怪了,莫不是天公亦知本属嘉善的西塘人生性和善,所以即便是落雨,便也落得格外轻盈格外温柔,将那有可能发出的声响都掩在深巷里、廊棚下,一古脑儿化作报时的更漏檐滴的叮咚么?

看着那小雨,下得如此善解人意,我这才悟出:西塘的雨,是因为下在西塘才有这样绵软的景象;西塘的雨,下得这般温熨人心,是因为西塘还有别处少有或无有的长长廊棚!

知情人说西塘的廊棚,始自明清,因为那时作为商业小镇的西塘,得水上交通之便,镇上的商店大多开在临河的街。那时的西塘,虽然有水乡小镇的闹热,但店主和做生意的对象,也大抵是小镇水乡的农家百姓。小船是水乡人的靴鞋,那有着一级级石台阶的河埠头,便是起船篙停桨橹的地方,于是,宽宽长长的廊棚也就应势而生,有了它,或在岸上或在船里的买卖双方,就有了交易的地场。

作为也是水乡人,我对这与黑瓦白墙共生的廊棚并不陌生,可是,廊棚在西塘被作为特殊的风景,在我想来,一是在于它的规模:西塘的廊棚绵延相接,据说有1300多米长;二是在于它别致的形状。因为即便这棚看上去只有一个斜屋面,但和所有人家的屋檐房顶一样,都是毫不含糊的木椽屋瓦,既结实且美观。许多“顶”还颇为艺术化地呈拱形或波形,在实际功能上,又的的确确遮风挡雨冬暖夏凉。当地人约定俗成将它简称为“棚”,多少地透示了西塘人惯有的谦虚;而一个关于它最早由来的传说——一个烟纸店老板如何在屋檐下搭一卷竹帘、教一个仙人扮作的要饭叫化子躲过一夜风雨的故事,更把西塘人古道热肠仁义忠厚,展露得淋漓尽致。

无庸细说延续至今的功用,哪怕仅仅作为观赏,廊棚也是非常美妙的。在弯弯曲曲的河岸上与小河一同蜿蜒,那形那景,就是一幅古韵无限的图画;那檐下的回龙棂,那廊脚的木栏杆,那廊棚人家咿呀一声开启的花窗板门,更似无言的暗示,暗示这千年古镇深巷水弄曾经发生过的种种掌故。无怪在这廊棚下来回踱步时,我总觉着脚下并非仅仅是一条质朴且在别处已不多见的石板路,而是步步走在一部厚重而古色古香的史籍中……

看着那西塘河面,那雨线儿雨珠儿,不是照样是钱丝般闪亮么?那大而圆的笑涡儿,不还是一个接一个么?手中的伞,虽然依然未曾打开,身上却依然不觉着多少濡湿。哦,原来,下在西塘的雨并非是雨,它是一丝丝一线线,都化作最可沁心的清凉露,点点滴滴滋润进我的心田了。

走着看着听着伞外的西塘,我不能不再次觉出了自己的痴呆——本色的西塘是无需迟到的形容或比喻的,那么,你还这呀那呀伞外伞内的絮叨个甚?

西塘的廊棚,真个是天下最美妙的独一无二的伞!

( 1 )作者为何写“嘉善黄酒”,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 2 )伞外西塘具有什么特点?

( 3 )本文语言生动典雅,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划线语句。

①哦,黄酒在西塘,历来都是水一样洒泼着,河一样流淌着的。

②看着那小雨,珠一阵玉一阵地滚落在西塘的河面上,你只会看见满河的水都笑成了一个又一个笑涡,可就怎么也听不见那脆脆的声响。

( 4 )作者说西塘的廊棚是独一无二的伞,它有何特征?

( 5 )文章以“伞外听西塘”为题有何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妈妈是老虎

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她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上了初中,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她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地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或者“你喜欢就好”,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着。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重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未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⑩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

⑪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⑫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仿佛听到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

⑬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 1 )第⑬段“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
( 2 )从全文看,“我”是一个________的人。
( 3 )梳理“我”对妈妈印象的变化过程,然后说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①变化过程: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________→________→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________

②意图: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十年后的我

要求:①发挥想象,但要符合性格发展的逻辑。不少于600字。②要在具体情境中展开故事,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结合语言、动作等描写。③文中不得出现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承受、那寂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